APP下载

英语影响下的汉语词缀化辨析

2015-03-11孙冬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词缀汉语英语

孙冬慧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长春 130025)



英语影响下的汉语词缀化辨析

孙冬慧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长春 130025)

摘要:语言接触导致语言变化,例证之一就是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语法学,就深受英语语法体系的影响。基于此,以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缀为例,分析其公认的词缀与英语中词缀的异同,进而进行汉语中的偏旁与英语词缀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结论,即汉语语法中本无所谓词缀,词缀这一概念完全来自英语的语法。最后提出,由于受英语的长期影响,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赋予了中国汉字中某些字以与英语某些词缀相当的意义和功能。

关键词:词缀;偏旁;英语;汉语;影响

中国现代语法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新志士的一种文化选择,是“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语法学范式。从建立之初就接受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形式化宗旨,把形式化作为语言分析的终极目的[1]。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语法体系,其中很多地方力图以西方语言的“科学”范畴来规范中国人的语感,词缀这一概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汉语中词缀所指代的范畴和内容都有着很大的争议。目前国内语法学界对其的共识为:一是汉语的词缀是与词根相对而言的,它不能离开词根而存在;二是汉语的词缀表达虚化的意义,即某种附加性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当然,只凭这两点是不足以识别汉语词缀的。例如,在识别汉语词缀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的分歧便是汉语词缀指的是单字还是构成单字的偏旁。

1单字作为词缀及其与英语词缀的差异

1.1英语语法中关于词缀的定义

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和环缀,分别举例如下:

前缀,如:pre-(如在prefix, predetermine, prejudge, prearrange中)。

中缀,如:-fuckin-, -bloody-(英语中只有很少的中缀,通常是一些粗俗的词以完整的形式插在其他词里)。

后缀,如:-er(如在singer, performer, reader, and beautifier中)。

环缀,如:ge-t(如在geliebt中, 英语中没有环缀,此为德语中的例子,lieb意为“爱”,前面加ge-,后加-t,使之变为“爱”的过去分词形式,意为“被爱着的”)。

英语语法中所定义的词缀有以下特点,首先词缀不可以独立成词,其次词缀所表达的意义不如词根明晰,最后词缀的数量要大大少于词根的数量。

从功能上看,在英语语法中把词缀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新词形成的派生词缀(derivational affix);一类是不可以形成新词,但起语法作用的屈折词缀(inflectional affix)。

1.2汉语语法中单字作为词缀的定义

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说:“在现代汉语里,词已经多数变成双音节或多音节,很多早先是自由单音节语素——换句话说,词——现在只是作为黏着语素出现在复合词里头。而且少数出现在复合词里的黏着形式已经失去它们作为根素的意义,取得词缀的身份,标志它所参加的词的功能,用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派生词。”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说:“比词小的单位是语素。独立的语素是词,不独立的语素是构词成分,包括词根和语缀。”[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词缀有所标示,在2002年增订本中表示的前缀有“阿、老、有”三个,2005年新修订本则增加到六个,新增了“第、非、准”三个;2002年增订本表示的后缀有“边、儿、尔(莞尔一笑)、个(些个)、乎、化、么、家(姑娘家)、价(音为jie, 成天价)、面、然、如、生、头、于、子”16个,2005年新修订本新增了单音节后缀“们、性(党性、创造性等)”和双音节后缀“巴巴”“兮兮”。

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权威性的刊物和专家认为汉语中的词缀应由单字构成;二是《现代汉语词典》前后版本所标示的词缀数目的增加反映了词典编者在“词缀”问题上认识的发展和某些方面的举棋不定,也折射出学界对词缀问题认识的分歧与混乱。

1.3单字作为词缀与英语词缀的差异

(1)同英语这样具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中的词缀相比,单字作为词缀不具备明显的外部形式的区别特征。比如:在英语中,fame为词根,defame为前缀加词根的形式,defamation为前缀加词根加后缀的形式,词缀与词根的界限都很明显。而在汉语中,如“准新娘”“准确”“他说话很准”,三个“准”字是不同的语言单位,它们的语法意义也不相同,但这些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是相同的。

(2)汉语以字为基本单位,而英语以词为基本单位。在英语中,词缀是词拼写的一部分,本身不可独立成词,不能离开词根而单独存在。而在汉语中,单字作为词缀并不是其所组成的词不可分割的部分,其本身亦可独立存在、独立成词。比如:在英语中,definition, direction, satisfaction, station等词中都有表示名词的后缀,但这一后缀只可写成-ion的形式,它本身不可以作为单词出现,同样,离开了词缀,英语单词中剩下的部分也必须要添上一些字母才可恢复原义。但在汉语中,单字作为词缀是独立的,如“标准化、私有化、现代化”等词,“化”不是不可分割的,它本身可以成词,同时离开“化”,其他部分的意思也是完整的。

(3)英语中的词缀分类明显,包括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两种,主要具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其中屈折词缀是指那些只具有语法意义而无词汇意义的词缀,派生词缀是指的是那些词汇意义不完整,必须依附于其他词的词缀。在汉语中,对单字作为词缀的分类却争议非常大,一般按语义的虚化程度来分类,可二分为词缀、类词缀或三分为纯词缀、准词缀和类词缀[3]。另外,在汉语中作为单字的词缀可表示语法意义、色彩意义和语体意义。

二、偏旁作为词缀及其与英语词缀的差异

传统的语言学(即西方的语言学理论)中,在研究英汉语词汇对比时,往往没有汉字偏旁部首的一席之地。因为词汇学研究的词素是词的构成,而汉语的词素是字。其实,汉语中的字本来是具有词的功能的,因此可以称为单音节词,而比字小的意义单位是偏旁。虽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分析出偏旁来,但是所有的汉字都可归到250个部首中去(据1979年版《辞海》)。所以与英语的词缀法相比,偏旁在汉语构词法中所处的重要性不会比英语的词缀小。如果把偏旁作为汉语中的词缀,其与英语中的词缀也是有差异的。

(3)汉字的偏旁和英语中的词缀在新词形成中的作用不同。两种语言在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都很明显,主要是旧词增添新义,但也出现大量新词。在英语中,词缀在派生法构词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构词的活跃成分。而汉语中的偏旁却没有以派生法构成新词的权利,只是在词汇变化中一些偏旁的本义被弱化或者引申。如“沉浸”二字的偏旁“水”的意义已经引申,而在“灯泡”二字中的偏旁意义已经弱化。

3英语词缀构词法在汉语中的存在方式

综上所述,无论汉语的单字还是偏旁与英语中的词缀都是有区别的。鉴于“词缀”一词源于对英语affix的翻译,因此,笔者认为汉语中不存在同英语等同意义上的词缀,词缀一词本身即可体现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当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汉语中有一些典型的词缀如“老、子、阿、第、初”等,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亦完全出自对英语语法的刻意模仿。

但是,由于英语与汉语的大量接触,特别是受翻译过程中英语译词的影响,在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构词能力比较强,意义有虚化倾向的汉字,也有人称之为“类词缀”。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和英语词缀对等的汉语词,比如,“(科学)家”、“(现代)化”、“主义”等,它们分别来自英语词缀“-ist/-ize/-sm/”等。其次是与英语中一些构词能力较强、位置固定的词相对应的汉语译词,如“后-、副-、超-、反-”等汉字,分别对应英语中的“post-/vice-/super-/counter-”等词。第三类即源于英语中完整词汇的翻译,继而发生派生的汉语新词。比如“博客”一词本身为对英语“blog”的翻译,然后就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播客、视客、掘客、换客、拼客、淘客、米客、极客、晒客、搜客、短客、问客、流客、秀客、图客、醒客、协客、酷客等一系列的新词,因为在汉语中“客”本身的意思即为“人”,所以这种构词方法可谓中西合璧。

当然,笔者并不同意所谓“类词缀”的说法,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正在受到英语的影响,至少在词汇方面是这样的。不能盲目地说汉语正在“词缀化”,笔者认为,复合法仍然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以上的例证也可以称为复合构词法的新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由于受英语的长期影响,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赋予了中国汉字中某些字以与英语某些词缀相当的意义和功能。这正是语言接触导致语言变化的明证。

参考文献:

[1]申小龙.当代中国语法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封鹏程.汉语词缀的语义分析[J].语文学刊,2004,(2).

(责任编辑:刘东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139-02

作者简介:孙冬慧(1976—),女,吉林吉林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30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62

猜你喜欢

词缀汉语英语
学汉语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读英语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酷酷英语林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