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第六师城镇化进程中失地职工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2015-03-11孙景柔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再就业影响因素

孙景柔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兵团第六师城镇化进程中失地职工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孙景柔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摘 要:随着兵团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团场职工土地被大量征用,原有的承包经营权正逐步丧失,在就业资本不足和自身技能欠缺的情况下,失地职工(指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团场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俨然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在对兵团第六师所辖的三个团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失地职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赔偿金的使用方式、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职工再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就业预期对失地职工再就业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从加强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加大再就业的培训力度,以及创造适合六师特点的就业机会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兵团第六师;失地职工;再就业;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近年来,兵团第六师(以下简称“六师”)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其GDP已由2007年的40.1亿增长到2014年的215亿[1],年均增长率约为27.1%,总量位居兵团第三位。同时,六师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2004年五家渠市设立,2012年梧桐镇(102团)及蔡家湖镇(103团)相继挂牌成立,城镇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人口从农牧团场向城镇转移集中,农业人口占比逐年降低,2013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6.9%,高于兵团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走在了兵团前列。而在六师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团场职工土地被征收,逐渐失去土地使用权,再就业困难,严重制约了六师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因此,研究失地职工的就业现状以及再就业影响因素成为兵团第六师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兵团第六师失地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截止2014年末,六师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49∶31,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为31∶31∶38。第一产业产值较低,但其就业人数却居高不下,产业与就业结构出现了负偏离,存在隐性失业(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首先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六师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则表明,第一产业有闲散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劳动力则有明显的排斥。只有结合失地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引导其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才能更好地协调产业、就业之间的偏差,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2]。

1.2六师城镇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是民生之本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失地职工失去固定收入来源,同时就业困难,只靠补偿金生存,没有安全感,从而对社会的满意度下降,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解决失地职工再就业问题,对六师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表1 六师不同年份就业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比较

2 兵团第六师失地职工的现状

2.1征占规模大,失地职工数量增多

“十二五”期间,六师经济发展刻不容缓。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六师五家渠市不断供地、征地。截止到2015年7月,师市国土局累计供地1 176宗,供地总面积达到了5 898.72 hm2[3]。而兵团唯一一个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园区——即依托六师中心五家渠市的101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整改,其规划面积30 km2,占据了101团一、二、三连的大部分土地。以六师101团为例,仅到2013年初,土地被征收的职工就达507人,此外还有99人将土地进行了流转。这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工从土地中被解放出来。

2.2补偿太低,可持续生计令人堪忧

根据兵团土地征收补偿办法,对被征用土地的一般采取青苗补偿的方式进行补贴,即按当季产物的市场价值以3 600元/667m2的标准进行补偿。看似可观的补偿费实则只能满足职工3~5 a的生活,可持续生计难以保障。

2.3再就业困难,非农技能缺乏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被征地职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占84.7%。对非农产业的陌生和抵触使部分农业职工不愿离开土地。而对于无土地可种的职工,团场部门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采取3种安置措施:(1)“45”、“55”人员实行内部退养,以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80%作为生活费;(2)“40”、“50”以下的保留职工身份,鼓励自主创业;(3)公益性岗位,进社区。虽然有明确的生活导向,但就业导向除了少部分的公益性岗位外,缺乏培训机制与政策性援助。这使部分失地职工仍陷入就业困境。

3 六师失地职工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3.1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5年7~8月对六师失地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调查地选取失地职工较多的六师101团、102团等团场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2份,其中有22份问卷由于质量和真实性存在疑惑而被剔除,所以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为84%。

问卷设计主要以六师失地职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补偿款的消费动向和就业预期等为内容,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失地职工是否就业的样本差别

从表2中可以看出:(1)六师失地职工失业率为18.6%,高于兵团城镇登记失业率的3%;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比例为77.7%,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仅为18%,这说明失地职工的年龄偏大,同时也说明六师的老龄化比较严重;(2)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初中的比例为84.7%(其中初中为45.7%),说明失地职工总体文化素质偏低;(3)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在10 km以内的占到了60%,说明城镇化发展目前集中在小城镇周围,符合城镇化规律(大城镇向小团场扩散);(4)补偿安置费在0~6万元之内的比例是64.8%,可能有职工不愿意透漏真实金额的原因,其补偿款的消费方向主要以生活消费为主(此处指自愿性失业的职工),而用于再就业的投资仅为11%,这表明职工的消费不太合理,为非理性消费;(5)75.2%的职工表示愿意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而24.8%的人则认为转移就业困难大,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土地[4]。

3.2模型选择与实证分析

失地职工是否就业是一个二元变量,所以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补偿安置费、如何使用补偿金、是否接受过培训、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土地征用前人均年收入及就业预期对就业的影响程度[5],并将被解释变量设为失地农民是否就业Y(就业=1,未就业=0),解释变量分别设为X1~X9。失地职工再就业影响因素函数模型设定如下:

Yi=f(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μ

式中,μ为随机扰动项。针对已调研的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为消除多重共线性,使用SPSS中的容忍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胀因子(VIF)来检验,其中VIF<10,基本判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根据检验结果,VIF均小于3,模型总预测准确率为93.8%,说明模型估计结果良好,分析结果可信。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表3模型估计数据可知,影响失地职工就业的显著性因素包括年龄(X2)、文化程度(X3)、如何使用一次性补偿金(X5)、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X7)、土地征用前人均年收入(X8)、就业预期(从事二、三产业的意愿)(X9)。对这些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失地职工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

(1)个人特征。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就业有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在10%的置信水平上,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年龄越大,其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动力较弱,补充和完善自身人力资本的意识也较差,尤其不利于失业后的再就业;文化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通过),文化程度越高,其就业率越高,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化程度低的职工难以应对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及充满挑战的非农职位。

(2)区域特征。城镇化发展中,“就近原则”尤为重要,距离城镇越近,职工就越容易得到工作信息,也越能减少就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阻力和失真,增大再就业的可能性。

(3)人均收入和补偿款消费情况。在5%的置信区间上,人均收入越高,其生活水平越好,消费意识也相对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就业。当职工失去土地后,其获得的一次性补偿安置费用若用在生活消费或奢侈品消费上,则容易滋生他们“不劳动也能过好日子”的心理,使其不愿意再花成本和时间去找工作,但若用于再就业的投资,则会更利于其就业,原因在于有资金方面的顾虑越小,就业创业的胆量越大。

(4)就业预期。根据统计结果,在1%的置信区间上,愿意进行非农转移的失地职工比不愿转移的职工要更容易就业。在六师五家渠市,工业园区每年需要很多工人,但其招收的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地的职工,尤其失地失业的职工,不愿意去工厂,觉得“低工资、苦脏累”不是自己预期中的工作,会丢面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失地职工的再就业方向。一方面,“好工作”需要较高技能学历;另一方面,职工的自身素质又跟不上,往往“高不成、低不就”,造成了就业困境的局面。

4 六师失地职工再就业解决对策

4.1加强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

要加快清除各种行业性、经营性壁垒,法律以外的前置审批一律取消,为失地职工申办企业、个体工商户执照提供“绿色通道”——材料齐全,即可办理,材料不全,跟踪服务;同时,失地职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提供相应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可适当放宽,并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即资金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划拨。此外,在创业初期可减免其营业税、所得税,最大程度降低其准入门槛,以期带动更多失地职工的再就业。

4.2加大再就业的培训力度

首先,要消除失地职工的陈旧思想,帮助他们“断奶”,建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参加就业培训;其次,要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培训,大力发展有良好资质的培训机构,并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定向”、“定岗”和“订单式”的培训合作;第三,搭建就业培训信息平台,引导失地职工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六师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用工情况,对劳动力资源供求和培训需求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向师市发布。

4.3创造适合六师特点的就业机会

解决六师失地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能用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倚靠六师的区域特色,借助兵团级青湖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会展物流和科教文化,同时充分利用第六师现有农业资源,积极开拓休闲农业新领域,促进失地职工就业增收。

参考文献:

[1] 第六师五家渠市统计局.第六师五家渠市统计年鉴2014[M].五家渠:国家统计局兵团农六师调查队,2014.

[2] 南 英.农牧团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7,(6):53-57.

[3] 苏 晶.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以五家渠市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1.

[4] 陈 丹,汪少良,张藕香.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4,(7):40-44.

[5] 刘 冰.失地农民就业自身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潭市的问卷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47-51.

(责任编辑:成 平)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Worker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orps Sixth Division

SUN Jing-rou
(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91, PRC)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corps urbanization process, regimental farm workers’ lands are expropriated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original contractual management rights are gradually losing.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adequate employment 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skills,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workers (regimental farm workers who lose the contractual management right and the right of use)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f Corps Sixth Division’s three regimental farms, the study analyz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workers with binary logistic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 level, the way of using compensation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residence to the town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workers, while age and employment expectation had negative effects.Based on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as follows: providing policy support of self-employment, enhancing the 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ps Sixth Division, and creat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Key words:Corps Sixth Division; landless workers; re-employ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logistic model

作者简介:孙景柔(1991-),女,新疆五家渠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10-19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33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12-0113-04

猜你喜欢

再就业影响因素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韩国严限离职官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