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2015-03-11孙道助
张 侠,孙道助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张侠,孙道助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经济学界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九五”以来,安徽省经济保持了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是否有效带动了就业的增长?论文结合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利用1996-2012年的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进而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回归分析;相关性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经济学界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增长是劳动力就业的前提,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逐渐减弱[1]。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安徽省GDP增长率“九五”实现8.84%,“十五”突破两位数增长,为12.06%,“十一五”起至今,高达18.25%。而安徽省就业增长率对应时期分别为5.77%,0.7%和0.39%。依据经济学原理,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通常呈现正相关关系,具体说来,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就业岗位越多,就业水平越高。反之,就业水平越低。而近年来,安徽省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安徽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难题突出,失业压力没有得到缓解。
如何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有效拉动就业,并通过扩大就业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模型,分析了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状况,为缓解安徽省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政策借鉴,实现两方良性互动,逐步走向协调发展的轨道。
1安徽省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现状
综观安徽省近二十年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演进历史,主要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1.1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表1 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情况
由表1知,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GDP) 1996年2 339.25亿元,2012年增加至17 212.05亿元,经历十八年增长近7.36倍,年均增幅实现13.70%。尤其是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这五年,经济增长比上年增加超过20%。依据经济学演进的历史,经济的繁荣与增长会拉动就业的相应增长,而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安徽省从业人员数在这十八年中变化不大。1995年安徽省就业人数为68 065万人,2012年是76 704万人,特别地,在全省GDP 2011年比2010年猛增23.8%的情况下,从业人数只增加0.05%,这种状况实属罕见。
1.2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不对称
图1安徽省1996-2012年的就业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
图1描述了1996-2012年安徽省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的GDP和就业人数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其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就业增长率远低于经济增长率。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安徽省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并没有带来就业的高增长。另外,就业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小,就业增长率最高1.3%,最低0.32%。GDP增长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最高达23.80%,最低3.68%,并且大多数年份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
2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1变量的选取及原始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依据可测性和重要性等原则,参照前人研究,选取就业人口数作为人口就业指标,将研究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04,2012和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研究区间为1996-2012年,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数据容易产生异方差,不满足同方差假定,造成分析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人口就业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取自然对数[2],再用EVIEWS6.0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检验和应用。
2.2就业人口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散点图
由图2可以看出,一开始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就业人口数迅速增长。从2001年起,整个图形趋于平缓,说明增加一单位GDP所带来的就业增长减缓。整个研究时间段内,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散点图呈现非线性变化,由此本文分为三个阶段作回归分析,反映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对人口就业的拉动作用。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及安徽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反映出来的特殊性,将研究时间段分为“九五”,“十五”,“十一五至今”三个研究段,使每个阶段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一条线周围。因此,用直线来拟合每个阶段数据反映出来的点是合理的。
图2 就业人口数(y:万人)与经济增长(x:亿元)关系折线图
2.3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经过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得到一系列重要的数据,为了简明规范的表述数据,本文采用了简洁、规范化的形式,以经济发展规划的时间作为研究的分界点,进行分段回归。“九五”期间,1996-2000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lnYi=9.825 2+0.169 2lnXi
(0.198 0)(0.025 01)
t=(49.625 7)(6.764 0)
R2=0.938 5,F=45.751 7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lnYi=10.801 9+0.048 8lnXi
(0.033 34)(0.004 0)
t=(323.987 3)(12.193 5)
R2=0.980 2,F=148.680 6
“十一五”期间,2006-2012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lnYi=11.040 1+0.212lnXi
(0.005 11)(0.000 6)
t=(2 160.625)(38.452 6)
R2=0.996 6,F=1 478.599
“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阶段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93.85%,98.02%,99.66%,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的较好,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都通过。另外,徳宾沃特森统计量接近于2,说明模型的随机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从三个时期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安徽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就业数与经济增长是同向变化,但就业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弱化。具体来说,“九五”期间,经济增长每增加1%,就业人员数增加0.169 2%;“十五”期间,经济增长每增加1%,就业人员数增加0.048 8%;“十一五”至今,经济增长每增加1%,就业人员数增加0.021 2%。这就说明自1996年以来,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形势日趋严峻,这与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有一定关系。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前提,也是就业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趋于下降,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加[3]。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虽然自九十年代末以来,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动基本趋势是一产比值大辐下降,二、三产比重不断上升,但第三产业比重增长较为缓慢,市场状态供不应求。(2)减员增效的结果[4]。企业通过持续重组,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使用员工量逐年减少,员工质量逐渐提高,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工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劳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这样,企业逐步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各企业竞相采用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模式,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减员增效的结果。(3)资本、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安徽省投资领域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资本密集型产业周期长,投资大,不利于吸纳劳动力,还可能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情况。此外,技术进步伴随着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就业随GDP同步增长。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对劳动力的需求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发生结构性变化。
3促进安徽省就业的政策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经济增长所提供的就业人数不同,说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同步增长,这与相关人员的研究结论一致。增加就业岗位要靠提高经济增长率来实现,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劳动力需求越大。安徽省正处在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条件在未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我们应重视在条件时刻变化的情况下来实现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安徽省的就业压力很大。因此安徽省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把优先就业放在首要位置。
3.1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强,是主要的就业增长点[5]。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积极有效的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岗位。目前,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从2000年至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从38.0%下降为32.7%。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在60%以上[6],安徽省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应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研究显示,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吸收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以同样产值计算,中小型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7]。因此,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机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3.2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面对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谐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提高全省的综合实力。从1996年至2012年历经17年,劳动的参与率仅增加11.24%,因此安徽省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贡献率。如以劳动密集方式发展基础、公共设施(住宅、道路、园林绿化等)和基础产业(农业、林业、水利等)拓宽就业空间,扩大就业需求,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
3.3着力提高待就业人员综合素质
大力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和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也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这主要因为农民工信息不畅、观念落后、谋生技能较低等。因此,相关部门应花大力气做好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校就业问题突出,这主要由于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造成的。我们应改革高等教育,改变模式,引导学生自由挑选专业,教育宽进严出;使内容趋于应用,将大学分为理论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等。据安徽省统计公报显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截至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0.2万人,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们还要努力发展和规范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车伟, 蔡昉.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5): 22-28.
[2] 庞皓. 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114-135.
[3] 龚玉泉, 袁志刚.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 经济学动态, 2002(10): 35-39.
[4] 周建安. 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 2007, 1(47): 116-121.
[5] 于正茂, 徐邓耀. 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 3(30): 98-103.
[6] 张建武, 赵勋. 广东省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8年的数据[J]. 中国人口科学, 2010(增刊): 95-101.
[7] 包宁, 田晓青. 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比较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 3(29): 114-118.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and Economy of Anhui Province
ZHANG Xia,SUN Dao-zhu
(Colleges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236037, China)
Abstract:Full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basic target of the macroscopic economic pursuit. And it is also a hot issue that economics community has studied.The economy of Anhui province always maintains stability, sustained and rapid growth since "Nine Five". Whether economic growth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 populatio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using 1996-2012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to stimulate employment ability gradually is weakened.Further analysis of its cause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growth.
Key words:economic in growth, employment, regression analysis, relativity
文章编号:1007-4260(2015)03-0095-04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5.03.025
作者简介:张侠,女,安徽亳州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学。
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计划项目(2012LY190)。
收稿日期:2014-11-10
网络出版时间:2015-8-25 15:40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150.N.20150825.154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