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11朱燕忠宋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对象

朱燕忠 宋成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

朱燕忠 宋成

目的观察贫血鉴别诊断中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健康人及10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 贫血患者中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50例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为观察A组及观察B组, 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的实验室检验。主要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比值(RBC/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血细胞(RBC)﹑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等各血液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观察B组的Hb和RBC值均普遍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 观察B组的RDW值则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B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RBC/MCV和RBC值均小于观察A组(P<0.05);观察A﹑B两组的MCV和MCH值普遍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实验室科学检验, 对RDW﹑RBC﹑MCH﹑MCV﹑Hb﹑RBC/MCV等各项血液指标的测定可为贫血诊断提供部分准确﹑可靠的信息,具有应用价值。

贫血;鉴别诊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

贫血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 因贫血具有不同的种类, 临床中对贫血进行诊断时需要对血液指标进行测定[1,2]。贫血具体是指人体外周的血红细胞开始减少甚至逐渐超过健康人体所需血红细胞正常值下限的主要临床症状,引发该种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 在医学临床上贫血可被分为缺铁性﹑溶血性﹑铁利用障碍性以及巨幼细胞贫血等诸多种类。当前, 为有效治疗贫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检验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后, 再根据结果进行分类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实施血液检验对鉴别诊断贫血所产生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体检的健康人50例和收治的贫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将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贫血患者中的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例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作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 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的实验室检验。其中, 观察A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3~70岁, 平均年龄(35.34±10.32)岁;观察B组中男24例, 女26例, 年龄11~73岁, 平均年龄(31.56±10.39)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 年龄14~69岁, 平均年龄(32.58±10.21)岁。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均具有乏力﹑头晕﹑心悸﹑厌食﹑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三组研究对象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清晨, 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空腹采血, 采用血常规的专用管对其进行真空采血, 抽取每位研究对象的静脉血量3 ml,并采用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 检测试剂则使用配套试剂, 同时严格依据操作流程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对研究对象实施检测操作, 并科学分析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所选全部研究对象的各项血液检测指标进行分析, 比如MCH值﹑RBC值﹑RDW值等, 并研究不同指标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B组的Hb和RBC值均普遍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 观察B组的RDW值则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B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RBC/MCV和RBC值均小于观察A组(P<0.05);观察A﹑B两组的MCV和MCH值普遍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检验情况比较(±s)

表1 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检验情况比较(±s)

注:与观察B组比较,aP<0.05;与观察A组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指标 观察A组(n=50) 观察B组(n=50) 对照组(n=50) Hb(g/L) 101.74±11.05a 84.75±9.36 122.7±11.89aMCV(fl) 68.35±7.59c 76.20±5.12c 91.76±9.69 RBC(×109/L) 6.74±0.39a 2.73±1.02b 4.56±0.45abMCH(pg) 23.72±5.35c 21.11±2.35c 36.41±3.08 RBC/MCV 7.74±1.27 4.04±0.97b 4.88±2.03bRDW(%) 14.72±3.06a 23.39±3.16 12.04±1.92a

3 讨论

贫血在临床上是由人体系统性的疾病所引发的血液性疾病, 同时也是缺铁性贫血﹑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多种贫血的综合病征。现阶段, 我国在临床上逐渐重视对贫血的分类诊断, 血液检测是临床上鉴别诊断贫血普遍使用的方法。当前, 在各种血液性的系统疾病当中, 贫血的发生率远远高于白细胞疾病, 引发人体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红细胞酶﹑血红蛋白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3]。具体而言, 由于人体产生贫血的原因很多, 因此, 临床上根据贫血具体病因及其临床症状将贫血分为不同类型。同时, 治疗不同种类的贫血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当前, 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医疗的进步, 各种先进失误贫血确诊手段逐渐产生, 比如, 可以通过联用基因检测方法对贫血患者进行确诊等。值得考虑的问题是, 采用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需要较高的检验条件, 致使我国当前很多中小型医院难以满足其高要求而难于引进和采用。因此, 对于我国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 基层医院基本上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贫血种类的分型。实施血液检验技术具有独特的简便性和经济性, 对基层医院的贫血鉴别诊断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因此, 具有十分可观的应用潜力[4,5]。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运用血液检验手段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B组的Hb和RBC值均普遍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 观察B组的RDW值则大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A﹑B两组的MCV和MCH值普遍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和对照组的RBC/MCV和RBC值均小于观察A组(P<0.05)。

综上所述, 对人体进行Hb﹑RBC/MCV﹑RBC﹑MCV﹑MCH以及RDW等各项血液指标的测定能为临床中的贫血诊断提供部分科学﹑可靠的信息。除此之外, 通过血液检测的辅助方式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具有很可观的经济特性, 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孙永谦.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5):614.

[2]雍浩.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大家健康, 2014, 8(22):67.

[3]张育超.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6):36.

[4]张俊.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4):86.

[5]惠双红.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吉林医学, 2014, 35(9):19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20

2015-07-31]

214086 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贫血红细胞对象
神秘来电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你对贫血知多少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