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2015-03-11罗高权黎春镛公方和
罗高权,李 鸥,刘 雁,梁 磊,黎春镛,陈 状,公方和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至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1]。由于该疾病致残率高,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多发性硬化临床分型主要有复发-缓解型(relapsing remitting,R-R)、继发进展型(secondary-progressive,SP)、原发进展型(primary-progressive,PP)、进展复发型(primary-relapsing,PR)4 类,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局灶性炎性脱髓鞘表现[2],常发病于20~40 岁的成年人,尤其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3,4]。
多发性硬化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5]。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 除了参与机体的钙、磷等吸收代谢外,还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在T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环节[6]。同时研究也表明,MS 的发病率与纬度相关,在北半球越高纬度的国家,发病率越高。考虑与纬度越高地区,紫外线照射少,继而造成体内维生素D 的合成减少相关[7]。另外有报道表明,维生素D 有效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8]。
为进一步了解MS 患者和健康人群维生素D 血清水平,MS 患者复发与维生素D 血清水平相关关系,以及了解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EDSS 评分的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 年6 月~11 月期间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科、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或者门诊随诊复诊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86 例,符合McDonald Criteria(2010 年修订)诊断标准[9]。其中男性37 例,女性49 例。患者组纳入标准:年龄≥18 岁;发病半年以上,至少有两次复发;处于疾病缓解期,并在1 m内无新的复发;无患有造成维生素D 缺乏的相关疾病;1 m 内未服用含有维生素D 的相关药物或者保健品。患者组排除标准:入组前12 m 接受干扰素系统治疗,淋巴辐射、环磷酰胺、其他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治疗[10]。健康对照组86 例,其中男性35 例,女性51 例。为避免年龄影响,入组时与患者组年龄进行匹配,1 m 内未服用含有维生素D 的相关药物或者保健品。
1.2 方法
1.2.1 采血化验 空腹晨起采血,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1,25-二羟维生素D3 水平。维生素D 水平评价标准[11]:维生素D 缺乏:<10 ng/ml;维生素D 不足:10~30 ng/ml;维生素D 正常:>30 ng/ml。
1.2.2 记录指标 入组时记录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采血化验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记录患者组家族史、发病时间、病程,对患者组进行EDSS 评分。入组期间记录患者复发症状。入组6 m 后,再次对患者组进行EDSS 评分。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性资料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和t 检验对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皮尔森相关性检验(Pearson’s Correlation Tests)分析EDS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性别、年龄、血清维生素D 水平、病程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组时一般资料 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入组时结果(见表1)。RRMS 患者组血清维生素D 水平(14.70±12.49),健康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 水平(20.90±13.00),P<0.01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维生素D 缺乏(40 例),维生素D 不足(34 例),维生素D 正常(12 例)。患者组:维生素D 缺乏(14 例),维生素D 不足(49 例),维生素D 正常(23 例),P<0.001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较健康对照组而言,RRMS 患者组有着较低的血清维生素D 水平,同时维生素D 缺乏以及不足比例更高。
2.2 患者组随访一般资料 患者组(见表2)。26 例患者在入组后6 m 内复发,所占比例为30.23%。复发患者中,女性16 例(61.54%),家族史(7 人),年龄(32.62±5.58)岁,EDSS 评分:入组时(3.71±1.27)、6 m 后(3.46±0.98),病 程(10.58±2.37)m。未复发患者中,女性33 例(55%),家族史(14 人),年龄(32.03±6.36 岁),EDSS 评分:入组时(3.84±1.22),6 m 后(2.84±1.11),病程(10.65±2.43)m。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在性别比例、家族史、年龄、EDSS 评分(入组时)、病程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相比,以上因素并无差异。
复发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 水平(9.77±7.86)ng/ml,EDSS 评分(6 m 后)(3.46±0.98);而无复发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 水平(16.83±13.54)ng/ml,EDSS 评分(6 m 后)(2.84±1.11)。复发与否两组血清维生素D 水平比较,P=0.0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EDSS 评分(6 m 后)比较,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复发患者较未复发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低,同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更差。
2.3 患者组各变量与EDSS 相关性 患者组入组时以及6 m 后EDSS 评分与性别、年龄、血清维生素D 水平、病程相关关系(见表3)。从表中,我们可以得知,EDSS 评分与年龄、病程呈明显正相关。而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以及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发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患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我们同时还比较了患者组与健康组中,男女在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发现女性较男性血清维生素D 水平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RRMS 患者组血清维生素D 水平,男性:16.97±12.36,女性:12.98±12.44,P=0.143;健康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 水平,男性:21.37±12.73,女性:20.57±13.30,P=0.780。
表1 入组时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一般资料
表2 患者组随访期间复发以及未复发一般资料
表3 患者组各变量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相关性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 缺乏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等疾病相关,全球初步估计约有50%人群处于维生素D 不足或者缺乏状态[11]。维生素D 已被证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尤其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分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12]。
本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Correale[13]等报道,西班牙M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 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凡芳[14]等研究表明,维生素D 水平下降可能增加MS 的发病风险,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MS 的防治。在一项以美国185,000 名女性为调查背景,长达20 y 的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MS 发病风险下降达40%[15]。Tremlett 等的报道显示[16],如果增加维生素D 的摄取,或者增加户外紫外线照射,有助于降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罗高权等的临床研究显示[17],添加维生素D 添加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较单纯激素对照组,有助于降低治疗2 y 后患者EDSS 评分、年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同时低水平的维生素D 可能造成MS 的发病,这与种族和纬度的不同可能又有关系。据报道,在高加索人之中,具有高水平的维生素D 人群中MS 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在非洲人以及西班牙人之中,却没有发现维生素D 水平与MS 发病率相关[18]。同时Kragt[19]等在荷兰一项长达1 y 的大型研究提示,MS 患者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
目前,国内尚无类似本研究的相关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除了发现低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MS发病相关,同时还与MS 复发相关。MS 患者中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 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性别、家族史、年龄、病程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MS 患者发病后复发与否,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有关。既往相关研究亦表明[14,17],MS 患者发病后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患者复发风险,表现出维生素D 对于MS 的防治作用。
我们同时还研究了MS 患者EDSS 神经功能状况评估与性别、年龄、血清维生素D 水平等的相关关系。我们发现,EDSS 评分与年龄、病程呈明显正相关,而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性别没有相关性,提示MS 患者发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预后越差的特点。本研究中,虽EDSS 评分与低血清维生素D 水平存在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入组时,Pearson 相关性:-0.101,P=0.353;6 m 后,Pearson 相关性:-0.106,P=0.332)。Yildiz[20]以及Hatamian[21]等的研究表明,EDSS 评分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他们认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有样本量、肤色、纬度、经济水平、病程以及遗传等。但目前有一些研究表明,EDSS 评分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直接相关。例如van der Mei[22]等研究MS 患者127 例,结果提示EDSS 评分超过3 分更可能有较低的血清维生素D 水平。Harandi[23]等研究了78 例MS 患者,发现仅在女性患者之中,发现了正相关关系。
可能由于地域纬度、饮食、生活习惯、种族的不同,人群中维生素D 水平具有差异,血清维生素D 测量方式标准不统一,文献样本量等影响因素,造成文献报道具有差异。需要大样本、统一有效地维生素D 检测方式进一步证实MS 与维生素D 的关系。另外,尽管维生素D 补充疗法对于患者的预后EDSS评分的影响存在争议,但是MS 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使用激素治疗,同时由于肢体残障造成户外活动能力下降,接受的阳光照射量下降,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等情况,接受维生素D 补充疗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1]唐 健,袁锦楣.多发性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4:252-254.
[2]Kampman MT,Brustad M.Vitamin D:a candidate for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in multiple sclerosis-observations from Norway[J].Neuroepi-demiology,2008,30(3):140-146.
[3]Bermel RA,Rae-Grant AD,Fox RJ.Diagnosing multiple sclerosis at a later age:more than just progressive myelopathy[J].Mult Scler,2010,16(11):1335-1340.
[4]Cantorna MT.Vitamin D and multiple sclerosis:an update[J].Nutr Rev,2008,66(10 Suppl 2):S135-138.
[5]Raghuwanshi A,Joshi SS,Christakos S.Vitamin D and multiple sclerosis[J].J Cell Biochem,2008,105(2):338-343.
[6]李 翔,洪铭范.维生素D 与多发性硬化[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353-356.
[7]Niino M.Vitamin D and its immunoregulatory role in multiple sclerosis[J].Drugs Today(Barc),2010,46(4):279-290.
[8]Kfoczynska M,Kucharska A,Sinska B.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multiple sclerosis[J].Postepy Hig Med Dosw(Online),2015,69:440-446.
[9]Polman CH,Reingold SC,Banwell B,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2010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J].Ann Neurol,2011,69(2):292-302.
[10]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interferon beta-1a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PRISMS(Prevention of Relapses and Disability by Interferon beta-1a Subcutaneously in Multiple Sclerosis)Study Group[J].Lancet,1998,352(9139):1498-504.
[11]Holick MF.Vitamin D deficiency[J].N Engl J Med,2007,357(3):266-281.
[12]唐佳运,乔 逸.维生素D 与免疫调节和人类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12):1721-1725.
[13]Correale J,Ysrraelit MC,Gaitan MI.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Vitamin D in multiple sclerosis[J].Brain,2009,132(5):1146-1160.
[14]凡 芳,侯玉立,李豪杰.血清中维生素D 水平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3:312-315.
[15]Chaudhuri A.Why we should offer routine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to prevent multiple sclerosis[J].Med Hypotheses,2005,64(3):608-618.
[16]Tremlett H,van der Mei IA,Pittas F,et al.Monthly ambient sunlight,infections and relapse rates in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epidemiology,2008,31(4):271-279.
[17]罗高权,刘 雁,黎春镛.维生素D3 添加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5:525-529.
[18]Munger KL,Levin LI,Hollis BW,et al.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multiple sclerosis[J].JAMA,2006,296(23):2832-2838.
[19]Kragt J,van Amerongen B,Killestein J,et al.Higher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multiple sclerosis only in women[J].Mult Scler,2009,15(1):9-15.
[20]Yildiz M,Tettenborn B,Putzki N.Vitamin D levels in Swiss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J].Swiss Med Wkly,2011,141:w13192.
[21]Hatamian H,Bidabadi E,Seyed SSM,et al.Is serum vitamin D levels associated with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sclerosis[J].Iran J Neurol,2013,12(2):41-46.
[22]van der Mei IA,Ponsonby AL,Dwyer T,et al.Vitamin D levels in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nd community controls in Tasmania,Australia[J].J Neurol,2007,254(5):581-590.
[23]Harandi AA,Shahbeigi S,Pakdaman H,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25(OH)vitamin D3 concentration with severity of multiple sclerosis[J].Iran J Neurol,2012,1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