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丝路”安全形势与利益维护

2015-03-11廖世宁

政工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丝路利益战略

☉廖世宁

“海上丝路”安全形势与利益维护

☉廖世宁

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印尼、马来西亚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这一战略的提出,是习主席和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在国家改革步入深水区、国际形势进入转折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梦以及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两年来,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牵引作用,由构想向现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海上丝路”的重要地位

根据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1世纪“海上丝路”有东西两个重点方向,西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东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与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比,“海上丝路”具有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它与中国正在大力推行的海洋强国战略相契合,顺应了中华民族开发海洋、经略海洋的战略需要。海洋是未来人类资源的接替区,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海上丝路”与海洋强国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其次,它途经中国海外投资和能源运输的重点区域,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据统计,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达世界150个国家的1200多个港口,对外贸易90%通过海上运输,其中“海上丝路”所经的北非和中东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地区,经过这条路线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66%。再次,它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大多为世界战略要地,是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东南亚、印度洋周边地区被称为世界地缘战略的边缘地带,历来是大国竞相争夺的焦点区域,地区矛盾相互交织。这种状况决定了“海上丝路”具有战略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国际斗争的复杂性和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总的来看,随着中国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不断发展,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既要对国家捍卫海外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保持信心,同时对面临的严峻形势也要充分估计。

海上安全形势的重大机遇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上安全,实施了有力的宏观筹划与指导。国家将海洋作为重要战略方向,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相关政策;从领导上,建立了领导机制,加大了领导力度;从政治外交上,加大了统筹与行动;从建设上,整合管海力量,成立国家海警局,加大力量投入与协调。其次,中国军队、特别是海空军及远程投送力量的建设、发展与运用,为海上方向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战场准备看,已由近至远,逐步展开,对西沙、南沙加大建设力度并常态驻守;从兵力行动看,已经实现海军常态化的护航行动,陆军常态化的维和行动,海空军常态化的参加重大国际灾难救助、搜寻等行动,成功实施多次撤侨、护送化武行动;从装备发展看,各军兵种遂行海外行动能力都有长足发展;从保障机制看,海上补给与码头保障、空中航线与通信导航保障等都进一步完善。再次,中国的国际地位、处突机制、民间交往等,都为海上安全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海上安全形势的严峻挑战

美国加紧在海上方向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成为威胁与挑战中国海上安全的源头。近年来,美国推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在外交、军事、安全、经贸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强化《日美安保条约》,拉拢日、韩、菲、澳等国缔结“小北约”,打造环绕中国东部的“三条岛链”,构建从日本东京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新月形”包围圈,插手东海、南海问题,驻军澳大利亚、重返菲律宾,炒作“空海一体战”、离岸作战,在APEC之外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等,意欲继续主导亚太政经格局,遏制中国的发展崛起。由于美国对地区事务的直接干预和选边站队,怂恿一些国家利用地区矛盾与中国为敌,导致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和矛盾不断激化,海上安全问题不断升温。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和防范是中国海上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

地区大国对中国走向海洋存有敌意,从海上方向对中国进行制衡和牵制。日前,日本安倍政府强行表决通过了安保相关法案,右倾化日益加剧,并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军事实力不断提升。同时,日本以钓鱼岛为借口,不断加强针对中国的战备建设,加强西南方向布防的监控,与美国开展以登岛为主要内容的联合演习,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企图日益明显。日本还在南海、东海等周边问题上进行搅局,拉拢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家与中国为敌。

印度是有着浓厚大国情结的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印度不甘心于地区大国的角色,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全方位调整军事战略,将军事战略的重点由陆地为主转向陆海并重,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角逐中抢得一席之地。印度将印度洋及其周边视为本国的势力范围,对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高度警惕。这就增加了中国“海上丝路”通道安全的不确定性。

周边国家积极发展海军,大力争夺海权,控制历史上属于中国的岛礁、领海,影响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海上丝路”所经地区同时也是民族矛盾突出、局部战争和热点高度集中的地区。尤其是个别国家不尊历史、不照法理、不顾承诺,妄图以小搏大、以先占形成事实。

中日钓鱼岛争端、东海划界争端、南沙岛屿争端等问题持续升温,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采取进攻性态势,挑战中国忍耐底线,推动地区局势不断升温。为加强对海洋的争夺,各国纷纷加强海军建设,推动了地区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在东南亚,中国传统友好国家缅甸局势持续动荡,与美国关系十分微妙,直接关系到中国周边安全稳定,成为影响中国东南方向战略通道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南亚,印巴矛盾长期持续,阿富汗安全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随着美军撤出重新抬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中东,由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伊核问题、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等热点导致地区局势长期动荡,“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占领了伊拉克境内大片地区,威胁伊石油产地安全。

“颜色革命”有继续蔓延趋势。近年来,美国企图将“颜色革命”引向其他地区,在美国的推动下,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巴林、埃及等国家发生了“颜色革命”,先后推翻了4个国家政权,叙利亚、约旦等国也爆发了内乱或冲突。美国幕后推动“颜色革命”的目的,既有扶植亲美政权为本国利益服务的考量,又不排除搞乱中国能源产地和投资目的地、为中国发展设障的图谋。

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地区安全产生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除了传统安全威胁之外,海盗和海上犯罪、海上自然灾害、海上重大安全事故、海外疫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海上丝路”的重要因素。

保障中国海外利益

“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性战略,这一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安全问题是先决条件。为此,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海外利益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做好充分准备,有效维护海外利益。

以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为后盾。海上力量能够为海外利益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和支撑。我们需全面提高海空军远海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远海机动作战、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形成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实力支撑。

建立海外利益应急联合保护机制。国家海外利益的保护涉及驻外使领馆、军队、中资企业和驻外机构以及个人等多方面行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联动性,必须多个部门联动和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这就要求在国家层面建立融合外交、军事、商务、交通、企业等各个部门为一体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形成各方联动、相互配合的局面,有效维护中国海外利益。

(摘自《军事文摘》,题目和内容略有改动)

猜你喜欢

丝路利益战略
丝路•山海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I Love You, Dear China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丝路新政
利益与西瓜
丝路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