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若干探讨
2015-03-11闵长明
闵长明
摘 要: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已经是企业重中之重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内外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积极地寻找成本控制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竞争;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160-02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国施工企业进入中国的速度逐步加快,国内外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现阶段,各个施工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永远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如何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做得比其他企业更好,即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让成本控制在一个与其他企业相比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路径上看,企业必须走加强管理、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的道路。从不同层次来看,项目经理起着成本控制的核心作用,作业层是项目实施者和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者,因此项目经理应当制订严格的施工计划,作业层应该严格执行该计划,尽量控制原材料没必要的损耗,确保成本费用不超标。最终企业拥有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施工企业大多不注意成本的控制而只去关心如何增加企业的收入,虽然增加收入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但毕竟这只是单向的,如果能结合成本控制进行双向操作,这样无疑能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开工前没有编制成本计划的习惯导致开工以后成本管理失控,甚至会出现“假公济私”的行为,施工企业在面对这些超支行为时却找不到相应的行为标准,因此无法“对症下药”,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效益。企业缺乏成本控制观念是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成本控制难度大
施工企业必须在项目的开发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建设阶段以及竣工决算阶段都要做好成本控制,由于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殊性,想要在整个过程中都控制好成本是一件相当复杂而且工作量也相当大的工作,相应的技术要求也会很高,导致成本控制的实施也比较困难。而且施工企业本身也不同于一般性生产企业,施工项目本身具有周期长、资金耗用多、分布比较广的特点,因此比一般性生产企业更难做到有效的成本控制。
(三)施工项目质量与成本之间不对等、责任不明确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很难去追究各个责任主体,甚至各责任主体之间也会相互推脱责任,因此难以对项目的损失进行责任追究,不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还有可能出现一个项目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结果项目的质量却达不到平均质量要求,这与项目成本控制失灵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衔接往往不紧密,责任不清,监管体制也不健全,企业不能建立起对各部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间接地导致了项目负责人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减弱,项目质量与成本发生额不对等等情况的发生。
(四)成本控制方法落后、不合理
企业进行项目时大多凭经验管理,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致使很多项目不能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盈与亏做不到“心中有数”。成本控制手段比较落后,大部分企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比较差,即运用计算机进行项目管理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本控制管理的评价,这样就不能及时给企业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修正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导致了成本控制能力的弱化。
二、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员工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观念
企业成本控制关键在人,如果员工不建立起成本控制的观念,那么成本控制就是“纸上谈兵”,企业应该每年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了解到公司利益最大化也即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应当采取项目责任人制度,即一个项目应该有一个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全过程,企业同时应该对项目责任人进行培训,由负责人来把控项目的成本控制。企业也应该与之相配套的建立起一套考核机制,这样从制度层面上也能激励项目各参与者积极进行成本控制,达到企业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双重收益,实现“双赢”。
(二)加强施工项目的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良好的预算管理可以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非常大的回报。企业应该明确每一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从而在源头上加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把责任细化到每个资金负责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员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互相推脱责任。最后,在项目完成以后,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对比,可以找到资金运用不一致的地方,从而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分析出企业自身运用资金时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以提高企业日后的资金运用效率。精细化管理侧重于“精细”二字,强调的是效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耗费都要进行测算,在企业营造一个重视成本控制的氛围。总之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施工企业对各个项目的投入都要引起重视,减少项目不必要的投入,降低项目成本。如果说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指引的话,那么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则可以说是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的执行程度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三)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前期阶段,即项目投标、签约阶段,同样存在着成本控制问题。在前期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即制定一个具有竞争力且适当的投标价,投标价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对项目事前的合理的成本预测上,合理的项目成本预测能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标高投标价,同时也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投标中还应注意投标价格的报价技巧,采用“不平衡报价”法能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降低实际施工时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收益。案例:某集团公司总包某项目,负责投标的经营部门投标时没有详细研究设计图纸,导致投标文件中漏算一项,直到施工时才发现,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原因分析:该集团公司管理不规范,权责不明确,经营部在投标报价的工作中存在严重失职,但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惩罚。项目部未予集团公司签订内部工程分包合同,集团公司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在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涉及面颇广,既有人力,又有物力,细分的话就如人工、材料、机械以及其他间接费。对人工费而言,尽量控制施工人数,尽量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员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定期加强素质培训,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对于材料费而言,通常材料费在整个项目费用中占比较高,可达60%左右,因此如果能控制好材料费的支出就能有效的降低整个工程成本,所以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材料费用计划表,同时要现场考察原材料的价格,尽量找到价格最低、运程最短、质量相对较高的材料,还要做好废弃材料的回收处理工作,这样也能给公司带来一点成本的回拢。对于机械费而言,通常机械是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如何能充分利用机械,防止同一时间闲置机器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是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的。因此,企业应该合理的安排施工段落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开展机器设备责任制,严格执行机器设备的保养程序,把损耗降到最低。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加强企业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无外乎是通过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根据相应的审计原则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审计准则,包括项目的前期审计、中期审计以及后期审计。尤其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运用的审计,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中期审计时应该加强对材料适用情况的审计,避免一些没必要的材料损耗、后期审计则应该更注重项目完成效果的审计,总结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为企业的后续项目提供经验。
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还应该拥有一套与项目相关的成本控制计算机系统。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帮助。施工企业应该将项目初始投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以及后期竣工决算阶段的相关数据输入到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去,这样可以提供给企业相关人员以方便随时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监督。企业如果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可以考虑采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PCMC)等高效率的软件来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这个系统记录的数据查看成本控制的相关情况,保证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促使施工企业将相关数据汇总到总部,总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考核项目管理者。实践证明,信息化技术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的确能够给施工企业带来效率上的提升,成本控制上的改善,同时还能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帮助企业管理层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此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保证了施工企业在与其他施工企业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结论
企业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项目的投标阶段到竣工决算阶段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成本控制这一主题。因此在各个阶段都要做好成本控制才能达到管理层的要求。当前施工企业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想要保持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顺应市场形势,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等现代企业采用的形式来提高自己,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来对自我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控制好成本,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把自己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施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争取将来走向机会更多的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晓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4).
[2] 邵西平.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