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对策
2015-03-11于冬梅
于冬梅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壮大并成功上市。然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还有许多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136-02
引言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上市成为许多大企业的必由之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外部对其会计信息监管不足以及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呈现出扩大趋势,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之道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是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首先,市场经济时代,中国很多国有企业转型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在做出决策之际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影响,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督。“一股独大”的现象在很多国有上市企业之中很常见,股东大会不能很好地行使其职能,这使得企业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信息歪曲现象时有发生。其次,上市企业过度注重财务指标使得企业管理人员目光短浅,注重短期利益的得失,当企业财务指标无法达到短期目标的预期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有可能会伪造财务信息以达到上级要求。再次,在很多上市企业中,会计人员受经理阶层控制,缺乏独立性,为了自身的利益,有些会计人员可能会与违规的经理相勾结,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
在中国上市公司之中,财务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首先,上市企业的股东一般不干预企业具体业务,因而只能通过管理者获取公司的相关信息。为了维持自身利益,避免因为个人经营不善被董事会解雇,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会利用自身权利屏蔽财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夸大企业利润,导致会计信息与客观情况不符。其次,由于公司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的粉饰行为使得自身能力被高估,而一些坚持客观真实财务信息的经理人可能会由于业绩平庸而遭到淘汰,这容易造成经理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原本坚持职业操守的经理人可能会陷入会计信息造假的“漩涡”之中。再次,上市公司管理者可能会利用企业股东的信息盲点,在交易的过程中,利用自身在企业中的影响,对会计人员施压,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而将企业整体利益弃之不顾。
(三)社会外部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管力度不足
首先,由于受到法律编撰人员主观因素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中国目前会计信息相关法律还略显粗糙,法律法规的前瞻性不足,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法律漏洞进行违规操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与信息失真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在现实中,对违规企业的处罚主要针对企业投资者,而对具体负责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经营者置法律于不顾,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再次,作为上市会计信息重要的第三方审计机构,中国会计事务所发展也不够成熟,内部审计队伍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很好地履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审计和监管职责。
(四)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当公司内部会计人员与管理层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只有少数人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容易对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粉饰或掩饰,忽视职业道德原则,降低了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由于会计信息的实施主体是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就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繁杂的上市公司经济交易中,许多会计人员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审核和评估交易行为和内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同时在交易过程中会计人员可能会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和诱惑,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势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上市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果,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
首先,上市公司内部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内部组织结构,降低一些国有上市企业对于政府的依赖性,实施股权改革,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上市公司可以采用积极吸收外部投资者,将公司债权转化为股权等方式加大股东的数量,以减少股权单一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其次,上市公司在对公司内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公司的运用情况,可以采用国际先进的“平衡计分卡”(BSC法)从财务、消费者、业务、创新学习四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全面考核,使公司管理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其对公司财务指标的科学认识,从主观上减少管理者实施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再次,上市公司应该增强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使公司会计信息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内部经营情况。同时上市公司内部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出现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串通实施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情况。青岛海尔于1993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以后海尔十分重视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采取股权多元化策略,有效地避免了一股独大的现象,同时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绩效考核指标,有效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促进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上市十几年来,青海海尔业绩保持了高速增长,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大白色家电品牌。
(二)上市公司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尽管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还不能够完全消除,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程度。首先,应该加强公司会计信息流通各个环节的管理,协调好公司管理层财务报表编制、会计事务所审计、董事会批准等各个环节的关系,加强会计信息流通的动态监督,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环节提供的会计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还原公司会计信息的本来面貌。其次,应该建立畅通的会计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转的软硬件建设,引进先进的会计信息电子管理平台,将上市公司各项数据及时录入软件,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减少企业经营者的人为干预。再次,上市公司应该完善经理人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对经理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审查,加大对违规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从源头扼制会计信息造假的思想。
(三)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力度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会计信息法规,并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起到其应有的约束作用。其次,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划分监督主体责任,定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审查,对违规的企业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上市公司采取警告甚至摘牌退市的处罚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再次,应该加强第三方会计事务所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外部审计制度,强化会计事务所的责任意识,提高会计事务所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督作用。曾经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的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几年的发展蓝田股份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创造了股市长盛不衰的神话。然而,蓝田股份随后通过夸大存货价值、超估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进行公司会计信息造假,骗取大量贷款,而其自身经营状况却并不如财务报表显示的那么好。蓝田事件曝光后,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对蓝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知真相以后对蓝田股份进行了严肃的处理,2002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蓝田股份多名高管被拘留,蓝田股份也被强制停牌。政府对于蓝田事件的处罚给许多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许多上市公司引以为戒,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
(四)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针对公司内部出现的违规会计行为,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规范的制定要根据当前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实际素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出现道德规范要求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以达到矫正和约束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行为。其次,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其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财政税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应该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总结经济交易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会计业务水平,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结论
减少和避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入手。对于企业内部来说,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畅通的会计信息沟通渠道以尽量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并注重对公司会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道德和业务素质。除此之外,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对于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解决对于实现企业间良性竞争,改善市场经济环境,提升中国经济实力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芳.浅议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29).
[2] 陈纲.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12).
[3] 叶扬.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J].海南金融,2013,(3).[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