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看“李敏镐效应”

2015-03-11王慧蒋智华

时代金融 2015年6期
关键词:潜意识

王慧 蒋智华

【摘要】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阴暗面,忍不住会有和别人比东比西的想法(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比如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的两个人,他们就会想去了解对方的薪资是多少、对方在哪些方面比自己突出、对方哪种能力比较强、对方什么地方更受上级领导的关注,这种行为便是人潜意识的攀比,渐渐地,许多人会把这种潜意识的攀比当成自己平日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本文试从春晚年夜饭这个角度切入,结合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浅谈作者对于“李敏镐效应”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攀比  潜意识  “李敏镐效应”

自从有了微博等一系列公开的讨论平台开始,对春晚的吐槽似乎成了大众的习惯。刚刚过去的羊年春晚在微博上所引起的广泛“讨伐”堪称历史之最。众多网友纷纷吐槽节目不够新颖、编排不合理……各种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理由还算常见,毕竟春晚面对的是全球华人,总得考虑到各个年龄段人的喜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马年春晚结束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绝大部分网友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韩国艺人李敏镐……何许人也?李敏镐,生于1987年6月22日,身高187cm,腿长112cm,是韩国家喻户晓的演技派青年演员。以09年《韩版花样男子》走红亚洲,随后经过2010年《个人取向》、2011年《城市猎人》、2012年《信义》三部作品的沉淀和积累,其演技在2013年电视剧《继承者们》再次大爆发,获得了空前的人气。这股高人气也促成了他成为第一个登上春晚的韩国人,在马年春晚上,他与来自中国台湾的创作歌手庾澄庆合唱了一曲《情非得已》(这首歌是《花样男子》的主题曲),两人在大年三十晚上,用戏曲和摇滚等不同方式演绎了这首歌。据了解,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为9.58%,一举成为马年春晚收视冠军。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儿,收视率上去了,说明有不少观众乐意通过电视荧屏看到李敏镐。可是,随后引发的一系列口诛笔伐实在让我汗颜。不少经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大V人士纷纷站出来,不就是腿长脸蛋俊嘛,咱泱泱大国没有吗,干嘛请个PC(泡菜)国小明星?天涯论坛上众多愤青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对李敏镐的揭底活动,好不精彩。就连素日热衷于讨论国事天下事的中年大叔们,也加入了围观的队伍。被英俊欧巴伤了自尊的中国男人,以及民族情绪高涨的网友,又组成了“反感抵制派”。“李敏镐滚出春晚”等话题也登上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榜,火爆程度由此可管窥一斑。其实,细细看这些评论,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羡慕嫉妒恨……看到身边的女朋友、老婆、妹妹冲着电视机疯狂尖叫,自尊心大受打击,他有的我都没有,他是标准的“高富帅”,而身为“矮穷挫”的我只能在虚拟世界对他开炮,损人又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动动嘴皮子的事。如今,一年过去了,对这位韩国演员的“嗤之以鼻”在网络上还是普遍存在。

在我看来,李敏镐本身的条件确实够优秀,脸蛋、演技、人品算是近年来少有的,综合素质相当高。这次陡然间成为了众多“讨伐大队”的箭靶,我认为和大众酸葡萄的心理很有关系。用经济学来解释,可以说这些人被“虚荣效应”给左右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希望自己能拥有大长腿,也能走到哪儿都吸引别人的目光,也能日进斗金……然而,这些仅仅只是他们的期望,回到现实,他们必须得接受残酷的打击。想拥有他身上那些大部分人都没有的条件,无奈只能望而兴叹,于是,一场“矮穷挫”联合的战役就这么敲响了……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攀比效应”是一种赶时髦的心理,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拥有了的商品;“虚荣效应”是指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到的独一无二的某项产品或者服务。由此推延,社会生活中的“攀比”心态即是看到别人拥有了,自己也想拥有的心态;更进一步,“虚荣”心态则是期望达到少数人享有的荣誉、地位或者身份。

在经济学理论中,“攀比效应”是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当一项产品、服务或身份开始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开始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大家会感到别人有了,我也得去搞一个,就像中国的手机发展、汽车发展、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快速扩张、小学生买电脑、积极去考研,多不胜数。这些东西对个人不一定很有用,但是如果你没有,会感到低人一等;虚荣效应则被认为是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偏好拥有独一无二的商品。拥有某种虚荣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定制的服装都是虚荣商品。顾客从这些商品中所获得的价值,多半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一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特权、地位和排他性。

攀比有一种积极效应。一个科室的员工、一个公司的同事、一个班组的成员、一个班里的学生和战士,在工作、学习、交际能力上互相攀比,往往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增强了“镜子”的作用,促进个人社会化进程。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认知不足,或情况不熟悉等,必须从他人的行为中寻求参照系统,此时的攀比多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攀比更多的是消极效应,一般出自公平竞争和不服气的心理或者是自卑心理和虚荣心理。“李敏镐效应”就是消极的攀比效应的发酵,直到现在,后劲还很足。

攀比的双重效应提示我们,积极的内容完全可以攀比,它有利于长志气,弃旧图新;消极的攀比是不可取的,它只能滋长人们的虚荣心,甚至嫉妒、嫉恨心理,会导致心灵的扭曲和资源浪费的不良后果。消极攀比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是缺乏人格独立性的表现。我们要学会利用攀比的积极效应来使自己得到提高:一是尽量拿自己身边的人、或者能力差不多的人作为主要的攀比对象,这类人进步速度比较快,在快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后,又继续找别人攀比,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如果盲目的选择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比较,攀比者会觉得有压力,就如同把一座大山压在自己身上。做人要善待自己,不用这样自我为难,把心放宽了,自己定的攀比没要求你需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它,慢慢的来,总会达到你希望的目的。就算比了半天你还是比某人差,也不需要太难过,因为只要你尽力了,你的能力一定比攀比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二是攀比前要为自己立下目标,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习惯的攀比方式,而往往许多攀比都是盲目且不具可比性的无用功。在攀比前要为自己定下个目标,且衡量这个目标是否自己能力范围所能达到的,以追求较大、较有效的攀比度。

作者简介:王慧,女,汉族,湖北咸宁人,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蒋智华,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猜你喜欢

潜意识
Book Review on Wonders 《奇迹男孩》读后感
分析还是吸收
——浅析弗洛伊德与荣格对待潜意识的不同态度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测试你潜意识中害怕什么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探究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浅析油画创作中潜意识的运用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