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研究

2015-03-11郗晴

时代金融 2015年6期
关键词:估算西部地区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与蔓延使得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人口红利”是否逐步消失的争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区域省份的角度出发,通过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对我国西部省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分析,并得出西部存在15.97%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结果。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业剩余劳动力  估算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断出现。研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东、中、西部的划分标准,通过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二、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估计

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刘建进首创,王红玲改进)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根据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不存在刘易斯提出的边际生产力为零的剩余劳动力,但可能存在边际生产力大于零的剩余劳动力。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角度上来考察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况。根据这种方法,先求出整个经济系统达到资源最优配置时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再用农业中实际存在的劳动力数量减去这一数字,便可得到农业剩余劳动力。

根据刘建进的二元经济模型,假设整个经济系统由农业部分和非农业部门构成,农户拥有资本K和劳动L。同时假定两部门生产都满足Cobb-Douglas函数,即有:

Q1=A1(t)K1α1L1β1Dγeφd(1)

Q2=A2(t)K2α2L2β2 (2)

Q1、Q2分别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产出,A1(t)、A2(t)表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Li、Ki分别表示投入到两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D为耕地面积,d为灌溉率,αi、βi、γ、φ分别表示资本、劳动、耕地和灌溉率的系数。劳动和资本的供给约束为:

L=L1+L2;K=K1+K2   (3)

则农户从事第i(i=1,2)个行业的纯收入为:

Ii=PiQi-PiLLi-PiKKi(i=1,2)  (4)

(4)式中Pi为第i行业的产品价格,PiL、PiK分别为第i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农户在经济体系中分配劳动和资本,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即有:

max(I)=maxΣ(Ii)=maxΣ(PiQi-PiLLi-PiKKi)  (5)

S.T.L=ΣLi,K=ΣKi

则有拉格朗日函数:

Ф=Σ(PiQi-PiLLi-PiKKi)+λ(L-ΣLi)+η(K-ΣKi)  (6)

假定(1)、(2)式规模生产不变,则有:

I1/L1-(K1/L1)η-P1(D/L1)(?鄣Q1/?鄣D)=λ,I2/L2-(K2/L2)η=λ(7)

(7)式即为资金和劳动配置均衡下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此外,由(1)式得土地边际生产力为?鄣Q1/?鄣D=γ(Q1/D),且Y1=P1Q1为农业毛收入,代入(7)式可得:

I1/L1=I2/L2+γ(Y1/L1)-(K2/L2-K1/L1)η  (8)

通过(8)式即可判断是否存在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多余劳动力,这种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多余劳动力就是剩余劳动力。令:

H2=(I1/L1)/(I2/L2)

H1=1+γ(Y1/L1)/(I2/L2)-η(K2/L2-K1/L1)/(I2/L2)

根据刘建进的假设,在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下,不存在资金的约束条件,即η=0,则有:

H1=1+γ(Y1/L1)/(I2/L2)

则农户资源最优配置方式为:

H1=H2

当H1≠H2时,说明农户的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即存在剩余劳动力。根据王红玲的研究结论,H1≥H2说明农业中存在剩余劳动力。用a表示经济中农业劳动力有效需求量占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的比例,则1-a为剩余劳动力比例。由此可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动力的比例为:

R=(1-a)L1/L,其中1-a=H1-H2。

三、国际标准比较法

1975年,钱纳里和赛尔昆在《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一书中对100多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人均GDP水平相对应的各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如下表),即提出了国际标准法测算剩余劳动力。因此,将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总数与相同GDP水平上的国际标准进行比较,即可算出我国狭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

表1 国际标准结构中农业部门产值及就业比重

数据来源:钱纳里,赛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第32页。

如果将上表中农业部门的就业比重看成一个国际标准,那么一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比重,就是该国农业部门就业比重超过国际标准就业比重的部分减去其产值比重超过标准比重的部分,即:

R=[(■)实-(■)标]-[(■)实-(■)标]=(■)实+(■)标-(■)标-(■)实 (9)

式中,L,I分别表示劳动力数量和GDP水平,L1、I1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和GDP水平。据此可得农业剩余劳动力为:

R=r*L1 (10)

依据上述方法,首先将2012年西部各省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算成美元表示,2012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均汇率为1美元=6.3125元;然后计算出1964~2012年美元购买力指数为7.3664,将2012年的人均生产总值这算成以1964年美元表示的数据;最后结合公式(9)、(10)计算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西部各省市2012年剩余劳动力估算结果

根据国际标准结构法计算出的结果显示,2012年西部地区的生育劳动力约为1350.73万人,剩余比例约为11.02%。其中云南剩余比例最高,为43.52%,接近平均水平的4倍;最低为新疆的-3.02%,并不存在剩余劳动力现象。

四、总结与展望

第一,不同于过去学者们仅从全国角度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本文从区域的角度着手进行估算西部省份的剩余劳动力。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省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有极大的差异,因而如果采用一个单一的技术水平或人均收人状况简单考察全国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显然不科学。而通过区域划分,将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方式类似的地区综合在一起考察显然会比较合理、科学,结果偏差也会较小,更令人信服。

第二,中国西部地区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应在487万左右,这与使用相同方法计算的王检贵等(2005)计算的2003年西部2034万剩余劳动力和聂华林等(2011)计算的2008年西部687万剩余劳动力相比,西部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迅速减少。说明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西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良好,这归功于大开发背景下所提供的各种就业机会与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西部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5(4).

[2]陈先运.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4(2).

[3]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估计及转移空间分析[J].经济论坛,2010(5).

[4]胡奇.土地流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影响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5).

[5]黎煦.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保护[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9(4).

作者简介:郗晴(1994-),女,汉族,安徽萧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监管与金融产品研究。

猜你喜欢

估算西部地区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做法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论西部地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谈高中物理问题的速算
谈高中物理问题的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