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分析
2015-03-10尹晓莉
摘要:在我国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一直都是必要环节,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课程。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意见。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21世纪以来,我国艺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最开始的审美艺术上升到以创意与设计为主要的艺术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设计手法与设计工具也有了新的变化,设计对象也更加宽泛。然而我国在设计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缺少原创性设计作品。设置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因此,改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必要任务。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发展及现状
1956年,我国成立了第一所综合性工艺美术院校,是我国发展高等工艺美术专业教育获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发展工艺美术的重要开端。此后,我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浪潮,各美术院校纷纷开始设立以装潢与染织为代表的工业美术专业,标志着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综合性工艺美术高校的发展,工艺美术专业的多样特性也日渐突出,专业课程得到增加,使得课程的设置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在工艺与装饰阶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设置的公共课(如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盖伦、艺术概论等)占1500多课时,除去毕业设计与论文课时,专业课程的学习课时有4000多。站在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复杂繁多,包含的内容也过于广泛。且实践内容大多是以素描、中国画等纯美术技能为主,而专业课则是枯燥地讲述理论知识,以至于毕业生缺乏实际经验,且该实践弊病在至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仍然存在。
1988年,我国提出了在高等工艺美术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增加“设计艺术学”课程,本科以“艺术设计”取代了“工业美术”,标志着我国设计艺术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手工艺”,进入到技术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计手法引入了新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新工艺等),且设计对象也更加宽泛,使艺术设计的教育宗旨成为创新生活方式、引领时尚生活。在2006年我国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新理念引导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不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许多漏洞,如高校之间确定的培养目标过于一致与高大。某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虽涵盖全面,课程设置周全,不仅具有丰富的在校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还有充足的校外实践。但几乎是照搬国家教育方针,不能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出独具一格的设计人才,导致毕业生自身技能难以顺应现实社会的需求,造成就业困难。
另外,过高的培养目标造成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全面却分散。由于本科学习受四年的时间限制,分散、繁多的课程难以落实到实践中去。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过久沿承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方法,致使课程过于“技术式”与“作坊式”,缺少综合性、创造性知识课程。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无法突破创新。在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中,多以“画”为主,虽说画画是设计的基础,但其只是作为设计的重要环节,需不断强化,却不应成为设计课程中的主要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艺术类专业发展的日益壮大,全国大部分高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艺术院校已不再是唯一的招生主体。随着经济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设计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好且回报率高,因此报考设计类考生大量增加。因此,全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事业越来越红火,各艺术院校开始增加新专业,扩大招生。导致艺术院校教育资源与报考该类专业的学子需求不成成正比,从而导致与艺术类毫无关系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因而产生了一条缺陷型链性结构。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不仅仅是图稿教学,更应深入实际生产,但由于设置设计专业的高校增多,缺乏对应的附属工厂,即使进行市场调查,也局限于走马观花的形式。
不知从何时起,我国开启了艺考生降低文化分的入学标准,成为学生步入大学门槛的捷径。由于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分要求低,导致高中生一旦跟不上学习进度赶紧转型艺考生。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艺术生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调整与改善
(一)设置合理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
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首要工作就是摆脱以“画画”为主要的实践课程。学校必须分清艺术与画画本质上的区别,打破传统的“师徒相授”教学模式,创立起师生友好互动的平台,客观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作为以一种教育工作,仍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教育方式。
(二)建设特色艺术设计学院
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摈弃“跟风式”、“大众式”专业,并放弃繁琐、全面的专业设置,设立精炼的专业课程,开设特色化设计专业。此外,由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短缺,高校大量增设艺术设计类专业,无疑是给设计专业教学增加了负担。
(三)建立经济导向性设计,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高等院校应联系社会上相关设计的企业,建立起研产合作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实际设计案例为核心,让学生逐渐适应社会生产,并从实践中提升技能,强化专业知识。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结合市场的需求设计作品,为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促使我国设计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浩,孙绍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大众文艺,2014,21:220-221.
[2]谢天.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13,01:114-118.
[3]赵建,彭飞. 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探讨[J]. 科技风,2010,08:34.
尹晓莉,1982.2,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勃利县,工作单位:七台河职业学院,职务:教师,职称:讲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