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015-03-10波刘钟基
◇邱 波刘钟基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邱波1刘钟基2
10.13999/j.cnki.scyj.2015.09.002
利率是交易资金的价格,是反应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介变量。在当今的经济格局之下,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利率在金融体系中又处于关键地位。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受监管当局的干预,中央银行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资金交易的主体,让市场自发决定利率的水平。中央银行则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调整再贴现率等间接的货币政策方式,从而影响市场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顺序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最后放开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实现了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如今仅存的管制就是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下限管制已经放开。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步伐比较小,但是成绩十分明显,在各项配套措施仍然不完善的新形势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是风险和机遇并存。
一、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以及国有产权的属性特征,所以经营战略上明显带有比较强的行政色彩。一般来说,在利率管制的制度下,商业银行往往按照行政指令,相对固定的存贷款利率将贷款投向一些国家计划发展的产业,这时候商业银行的客户往往是那些大中型的国企。但是国企凭借其优势地位和垄断地位,往往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经常拖欠银行贷款,催生了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
表1 2013~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变化
如此之高的不良贷款率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无法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门槛,与国际银行接轨和开拓海外市场也更无从谈起。长期的行政经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行政色彩浓重、效率低下、风险意识弱化。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将使商业银行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大好机会。
2.有利于扩大经营自主权,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银行高利润增长被社会广泛关注与质疑。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一直在高位,净息差相当大,而非利息收入占比小,这意味着银行业主要利润来源于利息收入。
表2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
高利润是源于垄断性的高利差,而高利差的原因就是利率的非市场化,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并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需状况,也无法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的成本和风险,使得商业银行本身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而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开始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获得了更大的定价权,银行的竞争方式和金融服务也将改变。在利率管制严格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能提供的金融产品趋于同质化,商业银行特别注重关系型客户。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和水平将更加专业化。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客户提供不同价格产品的差异化服务。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同时也需要专业化的团队保证金融产品定价的可行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然得以提升。
3.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当利率处于被管制状态,商业银行被动地接受中央银行制订的利率,使得商业银行主动开发金融产品的动力明显不足,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必然带来新的利率价格。所以商业银行只能提供在功能以及价格方面都同质化的产品,金融创新无从谈起。利率的市场化,将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的利率定价权。随着竞争的加剧,将促使他们开发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以服务自身的目标客户。
同时,利率的市场化,将使存贷款利率不再受到任何管制,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才能顺利地规避这些利率风险,获取更大的利润收入。
4.有利于打击“地下银行”,为商业银行拓宽业务来源
“地下银行”的存在,本质上还是利率的管制,资金价格无法通过市场的供需而自由的配置。商业银行无法自主定价,缺乏动力为一些企业制订相适应的金融产品,而大量资金流向了风险较低且低效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地下银行”就应运而生了。因为不受到金融当局的监管,地下银行是金融稳定巨大的潜在风险。
而利率的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自主利率定价权,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来制订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产品,而相比地下银行,商业银行无论是从资金实力、专业化以及安全性上来讲,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样中小企业自然更愿意选择正规商业银行。这样商业银行就获得了新的业务市场以及新的利润来源渠道。
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提出挑战
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后,将使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发生改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靠打造信誉、组建自己的专业化团队来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也将成为银行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自身的水平进行自主金融产品定价,这就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专业技能、定价是否科学合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存款利率放开后,存款来源不稳定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所在。因为存款者可能在不同银行和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调拨。这也考验了银行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又要拥有足额的准备金防备挤兑风险的发生。
总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资金的分配、掌控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利率市场化将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招揽客户,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更高的贷款利率来维持自身的收益,这就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留在市场上愿意支付高额利率的都是从事高风险项目、经营业绩较差、信誉度不高的借款人,这便是“逆向选择”。这类借款人往往只关注资金的可获得性,对于资金的成本考虑甚少。再加上面对如此高的利率,便产生了“道德风险”,只管借不管还。另外,由于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可能完全掌握借款企业的行为,当企业在高利率的驱使下从事高风险的项目时,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就随之增加。从长远来看,高利率无法带来高利润,反而催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3.利率市场化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由于利率的变动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如果这个主体变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就是由于市场利率发生波动,而银行本身的资产和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由此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利率处于严格管制时期,商业银行只需要按照中央银行的指令办事,即按照统一的存贷款利率揽存放贷。这时期的利率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因此,波动很小,基本来讲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对银行威胁最大的也并不是利率风险。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管制开始逐渐放开。这时期的利率更多是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利率的波动更加剧烈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世界经济新形势以及我国金融市场长远的发展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需要在这场变革中适应大形势,积极主动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1.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产品的定价能力。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完善与自己的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产品定价机制,建立起定价模型,逐步完善整个定价体系。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深入市场,做好基础性的数据累积工作,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定价模型。其次,根据自己的经营成本与预期利润以及客户的信用风险、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建立起一套综合的贷款评级体系。这样,对不同的项目可以灵活地采取差别定价方式。再次,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多采用总分行制度,这种层级式的管理使得上级对下级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而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总行需要对各级分行身处的经济环境以及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察,灵活地授予不同情况分行不同的定价权力。
2.优化客户结构,占领中小企业市场
商业银行应该重新审视以前不够重视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中小企业经营比较灵活多变,它一般需要的是周转资金,所以单位需求量相对较小,对商业银行来说风险集中度也比较小;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都比较迫切,因此,商业银行在与其合作时,拥有较强的议价权,可以获得比较高额的利润。
除了观念上的转变,从制度上也需要有所调整。第一,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流动资金贷款,所以从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缩短审批流程,以解燃眉之急。第二,中小企业经营不够稳健,个体风险较高,而行业分布又很广泛。这就使得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保证在不同行业有专业化的分工;其次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贷后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不定时的检查以确保风险的可控性。第三,加快创新适合小企业经营特点和实际需求的贷款产品,比如无抵押担保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
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不涉及银行表内资产负债,是一种非利息收入,具有较低的风险。经营水平越高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就越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由于中间业务是不包含利率风险的业务,所以,它可以起到一个缓冲剂的作用,它的扩大可以很好地规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第一,从经营理念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认识较为薄弱,为了完成上级行要求的任务,常常用传统利差收入来替代中间业务收入。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其重要性,才有发展的可能。第二,加快开发新的中间业务,积极创新。目前市面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比较单一,且具有低附加值的特点,大多是一些代发工资等代理类业务。商业银行需要在开展理财顾问、信息咨询类高附加值业务上下狠功夫。第三,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培养客户群。一方面,要向客户推销中间业务,要让客户了解和认识其重要性,逐渐培育起稳定的客户群。另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讲,要真正做好市场调研,认清客户需求,这样才能确立好目标客户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4.有效地规避和化解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最应该警惕和防范的就是利率风险。从目前看来,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表内管理法,即重新匹配资产和负债,减小利率敏感性缺口,以达到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第二种是表外管理法,即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如远期、期权和互换等,来对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负债头寸进行“套期保值”。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多采用表内管理法,虽然实施了一定的资产负债管理,仍旧处于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其一,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而中长期贷款等利率不敏感的资产在贷款中又占有很高的比重;其二,负债结构单一,存款负债比重过大,非存款性资金太少,而存款资金中活期存款又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如表3所示,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利率敏感性负缺口,属于负债敏感型。
表3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及中长期贷款占比
(1)应加快建设完备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只有保证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备,才能保障利率风险管理运作顺畅。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商业银行大多设置有利率风险管理的专职机构,直接对高级管理层负责。这样,从事利率风险衡量、监测的具体岗位和职责也可以分别细化和明确,即保证利率风险的日常监控。而高层管理者也可以定期审查,以确保其稳健性。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在利率风险衡量、监测、报告与银行前台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简单来说,前台部门为监测部门提供基础数据,并就监测部门的监测情况来合理运营和操控;监测部门定期向高级管理层反馈风险暴露情况。
(2)针对以上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具体利率风险,加强资产负债的匹配程度,以减小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资产方面来讲,商业银行可以增加投资业务的比重,并且偏重于投向那些短期、浮动利率证券,也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这样的技术,使得资产敏感性增加;从负债方面来讲,由于存款负债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储户,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储户的储蓄倾向。所以重点应放在非存款负债上面。通过发行金融债券、长期回购等等取得长期借款,以此减少负债的敏感性。
(3)主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表外管理法。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转移金融风险。而由于利率准确预测和缺口匹配的难度,表内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我们可以精确地测算出缺口,也可以利用利率衍生工具来加以对冲。所以,引进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是势在必行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远期市场等也必将蓬勃发展,这为商业银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利率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
参考文献:
[1]解川波,尹志超.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珏帅.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08).
[3]顾彦恒.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商贸,2013(17).
[4]李博伟.利率市场化下的转型谋变[N].金融时报,2013-09-26.
[5]周静娴.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研究,2010(09).
[6]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经济管理,2012(09).
(作者单位:1.郑州轻工业学院经管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