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杂志》前期的近代女性形象呈现

2015-03-10黄欣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女权运动五四运动

黄欣萍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东方杂志》前期的近代女性形象呈现

黄欣萍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东方杂志》创办于清末,1948年终刊,其创刊词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杂志内容正统全面,内容广泛丰富,报道还规模化的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及思想解放浪潮中女性社会关系变化。本文以《东方杂志》创刊20年以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近代女性的形象呈现。

关键词:女权运动;妇女解放;五四运动;《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1904年3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其创办人夏瑞方主办,徐柯、孟森、杜亚泉等编撰,月刊、终刊于1948年12月,共四十四卷819号(期)。发文22442篇、图画12000多幅、广告14000多则等,历时45年。《东方杂志》是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中国杂志中“最努力者”,也是“创刊最早而又养积最久之刊物”(王云五)。文章刊载中外大事记、时事汇录和各类汇志,全部按照月份详尽辑录了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要闻,同时选录了各报的重要文论,对当时的重大事件都逐一报道,详加评论。《东方杂志》前期正值中国思想启蒙的节点,西方思潮大量涌入国内,影响甚广。刊物对女性的报道反映了中国社会女性的地位变迁、中国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女性解放的进程。

一、20世纪初期中国女性的地位变迁

在传统社会中,中国女性依附于男权之下,缺少独立与自由。女子要有“三从四德”,“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说的是女子未出嫁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出嫁后要礼从夫君,如果夫君不幸先离世,则要抚养孩子,尽一切可能让他更好生活。“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说的是身为女子,有四德,即“德、言、容、工”,第一要紧的是品德,正身立本,其次是“言”,有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再次是“容”,相貌要端庄沉稳,不可轻浮随便,最后是“工”,懂得治家之道,相夫教子、尊老爱幼等生活细节。在男主女从的婚姻家庭制度中,男性占据了充满发展潜力与无限可能的外部空间,而女性据守在封闭琐碎循环往复的内部空间,“内外有别”成了延续并维护着男尊女卑的传统基础。女性因此长期以来,都处在家长制度的压迫下。

女性自我意识和权力意识的觉醒更多受到西方的影响。“女权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指的是争取与男性同等社会权力的一种主张,后来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近代思想启蒙的“西学东渐”中,“女权主义”从欧美与日本传到中国。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现代知识分子诞生,西方女权主义与女性自我意识开始在中国的知识界产生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许多中国知识青年与海外留学生开始纷纷关注女权问题,著书立说,办报刊文,提倡个人权利,反抗传统文化。《东方杂志》也在这种话语背景下开始报道社会对女性关注的态度变化,这种变化侧面记录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文章中办学堂、争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社会关注,呈现了“女权主义”最初传入时对中国女性方方面面的影响。

二、《东方杂志》女性报道的内容分析

《东方杂志》自1904年以月刊形式创刊,1920年起转为半月刊。篇幅增多,但风格不变,对社会的关注更加全面,同时还增加了对西方女性地位与女权运动的关注。作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杂志,“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各个学术领域的佼佼者无不在它上面留下了声音,中国思想界的每一次波动无不在它上面存有痕迹。”[1]从数量上看,相关的报道呈现了阶段性的增长,但文章数量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内容上有明显的阶段划分。

图1  1904~1924年女性内容报道总篇数年份对比

由图1可见,在20世纪初的前十年,女性的话题都相对偏少,1912年开始增多,在“预备立宪”的倡导下,兴建了一大批“女子学堂”,出现小高潮,随后话题热度缓慢下降。至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作为月刊杂志的《东方杂志》虽缺少具体事件细节,却在多方面多角度有深刻的思考,1920年《东方杂志》迎来20年内女性内容报道最高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国外的女性地位与女性参政权利。

(一)女性地位的变化

通过对前20年的杂志内容进行题材分析,可将内容大体分为负面新闻、女子学堂、女子职业、女性权利、婚姻家庭,随着时间推移,内容重心有明显变化。

图2  1904~1924年女性内容报道内容侧重点比较

由图2可见,《东方杂志》在1904~1909年致力于报道“女子学堂”,1911年起重心转向女子职业与女子权利。关于婚姻制度的文章在1920年达到顶峰,女性权利的文章在1922年达到最大值。同时,《东方杂志》的栏目包括社说、时评、军事、教育、实务、杂俎、调查、附录、小说、内外时报等,女性内容的文章前期,主要集中在“教育”版块,后期集中在“论说”、“内外时报”、“小说”。一方面,《东方杂志》对女性报道如此集中式的安排,可以突出栏目的影响力,也可以表明杂志版面编排的日益趋向专业化;另一方面,《东方杂志》对女性群体的关注有明显态度变化。从最初的《旗丁鬻女于西人》(1905年2月)、《刑部妇女犯罪收赎银数太微不足以资警戒拟请酌量变通以昭画一摺》(1906年1月)、《记上海印人轮奸乡女案》(1909年6月)等女性弱势形象的事件报道转变为有反抗意识、争取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塑造,包括《雷锭发明者居里夫人小传》(1912年5月)、《列国女子选举考》(1913年5月)、《欧洲战后之女权》(1916年4月),这些文章展现了国外女性享受的部分权利,给中国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参照,同时,大量文章开始论述男女并非生来就有地位高下与身份贵贱,《世无纯粹之男亦无纯粹之女》(1914年12月)便是其中之一。1922年11月,《东方杂志》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女性作者(何觉余女士)的署名文章(《宪法上特殊问题的建议:晚近宪法上妇女权利问题》),并且放在杂志首篇。

(二)婚姻家庭关系的转变

从对女性受教育权的呼吁与报道,到后期转向了女性权利与婚姻家庭制度中女性弱势地位的探讨,《东方杂志》的文章呈现了一条完整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路线。20世纪初期,随着女性权利的呼吁,在婚姻家庭制度上的探讨出现了许多论调。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婚姻是以物质关系为媒介、家长强加于子女的一种伦理关系。”[2]封建社会对婚姻与家庭长期包办,其目的是最大范围得到较好的社会资源,传宗接代,子女对自身婚嫁没有话语权,《东方杂志》在内容安排上不断消解传统的观念。1917年之前,《东方杂志》关于婚姻家庭的论述零星散见,但也介绍过国外妇女在婚姻上享有的权利。例如,美国女性在离婚时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对子女有同样的义务。挪威妇女在家庭财产上与丈夫共有,离婚时平分。婚姻自主,离婚自主。1917年起,《东方杂志》开始大规模刊登有关家庭婚姻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年5月刊中,伧父与恽代英围绕婚姻主权问题还展开了一场论争(《谈屑:自由结婚》)。

文章中,伧父主张传统婚姻,昔日自由结婚的思想给了他反抗的意识,可年岁渐长,越发觉得传统婚姻礼教更适合自己。他设定了两个人,甲赞同自由结合,乙赞同传统包办,二者辩论,最后大呼“吾国有此礼教,吾人不可不保存之。西洋诸国以无此礼教之故,今日虽有哲人志士大声疾呼,冀唤醒青年恋爱之迷梦,卒无大效果,吾人可不警乎。”而恽代英则针对其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西方和中国社会的自由结婚来看,主权完全属于男女自己弊端是存在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许多不足,阅历与智识是两回事,因此婚姻无论由男女自主还是父母做主,都有缺陷,但结婚之主权仍然应该属于男女自身。但鉴于其弊端,恽代英提出在接受教育的中学时代加修一门与结婚有关的必修课程,或设置研究结婚学的速成学校。伧父作为清末以来一直为婚姻自由摇旗呐喊的一员大将,却转变为传统礼教的支持者,这种论争反映了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松动。面对此类争论,《东方杂志》引入了更多国外情况介绍,在“内外时报”栏目刊登了多国婚姻制度。1920年2月,《婚姻制度》一文中就提到,婚姻“决定之权操之本人。其间有老成与青年意见不能相等之处,为父母者不可执持成见,必须尊重本人之意思。”由此可见,媒介呈现出的婚姻观整体态度是开明平等,自由辩论,但也在有意识纠正偏于激进的观念。

(三)新闻报道体裁的变化

《东方杂志》中,关于女性的文章有明显的体裁变化,从最初的“记事”和“教育”中单纯的新闻通讯,转向“内外时报”和“小说”,女性为题材的小说内容大幅上升,并且出现了关于女性力量与自我改变的相关连载小说。例如,1914年2月开始连载一整年的《侠女破奸计》(刘幼新)。文学内容中女性的大面积在场也体现出了整个社会对女性关照的提升。

三、报道差异及现实的区别

通过对1904年~1924年《东方杂志》的女性文章刊登情况分析,可以得出其报道特点:形式集中、内容单一、版面固定。这与杂志的定位和发行周期有关,也代表了其君主立宪的基本立场。尽管《东方杂志》对女性内容有一定的呈现,但现实状况并不如文章中乐观。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此时刚刚开始,影响微弱,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因此,杂志等报刊媒介在思想萌芽阶段呈现和构建的形象也有其长尾效应,其作用会在社会发展的缓慢历史中渐渐显现。前期20年的报道在五四到来后达到高峰,随后两年越来越少,单纯的宣传女学,固守自身君主立宪的立场,尽管对女权有所提倡,但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维护皇权统治,并未对女性自身与婚姻自由提出更多倡导。

此外,由于杂志的性质使然,偏向于罗列事实而缺乏立场,总体态度和缓平静。也因为没有立场,所以没有强烈的形象建构与解构意识,大多停留在学理上去关注其他国家的女性权利,以期这种方式让人们接受,参考,学习,传播。

总体来说,《东方杂志》中对于女性的报道内容推动了人们对女性多方面的关注,不论是女性的教育、职业、权力或者是婚姻与家庭的地位变化,理论研究与借鉴参考并重,带来了是全新的思维方式。作为老牌的以“维护君主立宪”为主要立场的杂志,能在各种“主义”飘摇的近代中国存活40多年实属不易,其内容呈现必然既要符合事实又要把握政治尺度,体现了对女性的关怀与期待,但力度有限。从报道范围的局限、体裁的单一以及并不关注“人”本身来看,《东方杂志》虽然在推进女性自我意识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仍然扮演着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得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3]

参考文献:

[1]洪九来.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1904—1932)[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邵伏先.中国的婚姻与家庭[M].人民出版社,1989.

[3]陈雨璇.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晚清女子形象的建构[D].安徽大学,2007.

作者简介:黄欣萍(1992—),女,广东广州人,暨南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媒介文化。

中图分类号:G23399..2299....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220066--0022

猜你喜欢

女权运动五四运动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每周评论》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徽州女子命运沉浮录
美国禁酒令入宪与废止的历史
清末民初“新闻豫军”革命性品格探析
论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