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经济协作功能分区规划研究*
2015-03-10师晓华
师晓华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1 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契合了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诉求,符合区域内各国发展需求与欧亚区域合作的大势。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丝绸之路”将重新成为中国与欧洲连接的重要通道,既进一步提升了内陆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又随之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1]。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对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扩大对外开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也曾是中西方农业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中国借助古丝绸之路从西方引入了石榴、苜蓿等作物品种。从农业经济协作发展角度来看,在古丝绸之路开辟2000多年后的今天,加强农业经济协作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共识[2]。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稳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经济协作渐入佳境,农业技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政府与企业间多种协作等陆续展开,协作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
2 内涵与空间界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贯穿亚欧大陆,把相关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新型的互利共赢区域经济发展合作模式[3]。从空间角度来看,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核心区、扩展区及辐射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使亚欧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从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彼此间的互利共赢。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义
“丝绸之路”最早是由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在他的巨著《中国亲程旅行记》中首次称中国经中亚抵达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为“丝绸之路”。由此“丝绸之路”一名便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流传开,后来也被中国学者认同与采纳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它是在上海合作组织与亚欧经济共同体的合作平台上,以古丝绸之路为文化象征,以沿线城市群与中心城市为支点,以区域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为基础,以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纽带,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条件,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动力,以人民友好往来与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以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带状经济合作区域[4]。
2.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征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具有战略性、国际性及立体性的特征。
从战略性来看,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南亚及欧洲各国的沟通交流以及贸易合作,从而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实现我国内陆与沿海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大力推动我国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联动发展,从而实现内陆与沿海的通关协作与一体化发展格局。
从国际性来看,全球经济面临重构,世界经济中心东移,东亚经济圈的快速崛起使得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加迫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向西发展的战略,使我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促进与亚欧各国之间在经济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提供有效契机。
从立体性来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发展空中丝绸之路,又要建设地面丝绸之路,同时还要注重地下丝绸之路,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航空、高压电网、信息传输为重点,在地面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客运、货运铁路专线、公路为重点,在地下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为重点[5]。
2.2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为经济合作,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往来、军事交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较多合作,包容性较强。其作为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战略构想,为沿线各个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首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推动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共同发展,因其覆盖范围之广必将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始于东亚经济圈,西部直达欧盟经济圈,中间是泛中亚经济圈,边界各地区经济繁荣。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与中东亚国家已达成共识,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而使彼此间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建立更加牢固、互信的关系,这将给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周边国家与人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推动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近年来,中东地区受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威胁长期处于动荡与战火中,其影响已超越国界并已威胁到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安全,在此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反恐机制”与“安全合作机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结合,对确保丝路经济带沿线民生安全、国家及地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有着积极作用。第三,古丝绸之路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这条国际闻名的大道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性。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另一方面无疑有助于挖掘与保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各民族的文化遗产,给了沿途国家承继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次难得的交融与创新契机。
2.3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界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开展的[6],如表1,其核心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等7个国家,这些国家是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国;其扩展区包括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伊朗蒙古、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9个国家,这些国家是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国与观察员国;其辐射区包括西亚、欧盟等国家。该文的农业经济协作范畴仅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7个国家。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界定
3 农业经济协作分区依据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空间界定出发,结合区域内各国家农业发展实际,该文依据地域性、比较优势、可操作性等原则对核心区农业功能进行了分区。
3.1 地域性原则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其本身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反映着各地区的差异规律;在同一区域内要突出相似性,而在各区域之间要突出差异性,同一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生产水平、生产条件具有一致性,区域之间的生产环境与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区内相似性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间的差异性则促成了分工与协作的产生。
3.2 比较优势原则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各区的发展目标,结合各地区的特色资源,充分发展优势产业,把握农业发展优势条件,提升竞争力。
3.3 可操作性原则
在分区过程中着眼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功能分区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国家的地形地貌、气候及农业发展水平,将其农业经济协作分为3个功能区 (表2),分别是东北粮食区、西南棉花区及东部畜牧区。
表2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经济协作分区
4.1 东北粮食区
该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东北部,区内地貌以平原为主,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3个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经济协作与交流,以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经济协作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又要自我提升农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以此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全方位的合作。
中国耕地的面积为12250万hm2,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平原与盆地为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部门,主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 (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 38亿hm2,比2013年增加78.3万hm2,增长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 462.3万 hm2,比 2013年增加 85.4万 hm2,增长0.9%。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 385kg/hm2,比2013年增加8.4kg/hm2,提高0.2%,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 889.4kg/hm2,比2013年减少4.8kg/hm2,下降0.1%。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 99亿t比2013年增加516万t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 69亿t比2013年增加457.7万t增长0.8%[7]。
俄罗斯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拥有耕地1.275 0亿hm2。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俄罗斯种植业部门较少,作物结构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粮食为主,其中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大麦约占1/5,其次是燕麦与黑麦,此外,还有少量的水稻与玉米。
哈萨克斯坦土地资源非常丰富,耕地面积约为3 530万hm2,2014年农民播种农业作物的耕地面积为2 120万hm2,与2013年持平。其中,春播耕地面积为1850万hm2,比2013年减少20万hm2。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 630万hm2,其中小麦为1 350万hm2,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5.5万hm2与减少了30万hm2。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粮食产量占中亚五国的一半以上,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及稻谷为主,其中小麦是该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平均年产量超过1 000万t,大麦产量约为小麦的1/5,为200万t左右,稻谷年均产量最低,仅为20万t。
4.2 西南棉花区
该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南部,包括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3个国家。中亚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当属棉花,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为世界主要产棉国,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位列世界产棉量第5~6位。据乌兹别克斯坦官方预计,2015/16年度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出口量将达到70万t,同比增长20%;棉花也是土库曼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的国内农业支柱产业。
乌兹别克斯坦土地资源禀赋丰富,2014年拥有农业用地2 764万hm2,其中森林面积为332.8万hm2,永久性草地与牧场面积为2 300万hm2,耕地面积为430万hm2,其他土地1 257.2万hm2[8]。自1992年至今,其棉花种植面积均达到150万hm2左右,棉花质量上乘,以中绒陆地棉与长绒棉为主。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2014年该国农业用地面积仅为472.1万hm2,耕地面积仅占农业用地面积的16%,为71万hm2,而其中棉花种植占有较大比重,棉花产业也成为塔吉克斯坦的支柱产业。
土库曼斯坦可耕地面积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重是中亚五国中最少的,只占到农业用地面积的2.5%左右。2012年该国拥有农业用地总面积3316.3万hm2,其中耕地面积185万hm2。土库曼斯坦虽然土壤类型较多,但因气候干燥、降水少等缘故,多以种植棉花为主。
4.3 东部畜牧区
该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牧场广阔,畜牧业历史悠久,仅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具有广阔的草场与天然牧场,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良好,畜牧业主要以羊、马、乳牛及肉牛为主。2014年生产畜类与禽类肉产品总量35.25万t,同比增长1.7%,其中增幅最高的州为:伊塞克湖州 (3.3%)、贾拉拉巴德州 (2.5%)及楚河州 (2.3%)。牛奶产量为138.24万t,同比增长1.8%,其中增幅最高的州为:伊塞克湖州 (3.4%)与奥什州 (2%)。全国范围内每头牛的平均产奶量为2023kg。鸡蛋产量4.169亿枚,同比增长6.1%,其中增幅最高的州为:楚河州 (13.2%)与塔拉斯州 (5.1%)。羊毛产量为1.133 3万t,同比增长2.1%,其中单羊产毛量最高的州分别为:塔拉斯州与楚河州 (2.9 kg)、伊塞克湖州及奥什州 (2.6 kg)。该国各州畜牧业产量皆增的主要原因是,牛羊与家禽数量逐年增加。
5 结论及建议
文章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特点将其农业经济协作分成3个功能区,各协作区应择其区位优势顶层设计各自的战略规划、选择与优化各自适宜的发展模式,并建立健全彼此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
5.1 规划先行,布局农业生产基地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下,应注重各协作区功能产业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布局上,要将各协作区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动发展作为首要因素,实现各协作区的互利共赢[9]。同时,在农业生产基地布局的基础上,要做好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2 效益至上,选择与优化农业发展模式
选择与各协作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相适宜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以优势产业与特色资源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发展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各产业之间的协调配合[10]。
5.3 合作共进,建立健全分工与协作机制
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合作共进是基础。各协作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平等互利的分工协作关系。在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的前提下,推进各区域之间分工协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增强各地区的竞争力[11]。
[1] 卫新,王美青,徐萍.浙江省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1~5
[2] 孙壮志.“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35(3):36~41
[3]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35(2):1~10
[4] 魏华,赵振增.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探析.特区经济,2011,(11):109~110
[5] 吴珊,李巧云,孟京,等.湖南省永兴县农业功能分区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96~100
[6] 吕敬堂,吕大明,张浩.基于SPSS农业功能聚类分区方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66~70
[7] 陶陶,罗其友.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1):45~49
[8] 张仲威.农业区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6):46~48
[9] 刘成玉,杨建利.论现代农业功能的新拓展.农村经济,2009,(7):3~5
[10] 姚慧敏,郭洪海.山东省农业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23):207~210
[11] 肖君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4):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