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2015-03-10梁云川刘娜刘英权

关键词:甘草酸荨麻疹尿毒症

梁云川,刘娜,刘英权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 050011)

皮肤瘙痒属于尿毒症常见和多发的一种临床并发症,患者瘙痒难忍,不仅影响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搔抓还可能引起皮肤破损、发炎、溃烂等,危害身体健康[1]。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诱发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其与皮肤干燥、周围神经病变、甲状旁腺激素亢进、透析、血中阿片样物质增加等因素相关,尤其是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发生率更高[2]。复方甘草酸苷是临床应用于荨麻疹等皮肤病的有效用药,但在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中未见报道。笔者以本院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资料 选取60 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2 年1 月—2013 年3月。男32 例,女28 例,年龄22~78 岁,平均(52.6±8.2)岁。病程2 个月~2 年,平均(6.8±1.1)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病44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 例,先天性多囊肾6 例。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每次血透4 h,2~3 次/周。将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研究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1.1±9.5)岁,平均病程(6.1±1.5)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病20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 例,先天性多囊肾3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51.8±8.7)岁,平均病程(7.1±0.5)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病24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 例,先天性多囊肾3例,2 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入选标准[3](1)患者年龄18 岁以上,性别不限,均经临床确诊为尿毒症皮肤瘙痒;(2)入组前1 个月未应用长效皮质固醇类药物治疗;(3)入组前2 周内未应用抗胆碱类、抗组胺类药物治疗;(4)对本次用药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等脏器疾病患者;(2)合并有荨麻疹等其他引发皮肤瘙痒的疾病患者;(3)正在应用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4)有酗酒和吸毒史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皿治林(咪唑斯汀缓释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J20080070,规格:10 mg/片)用药,10 mg/次,1 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080006,规格:25 mg/粒),50 mg/次,3 次/d。4 周为1 个疗程,用药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所有用药患者每天监测晨起血压,每周检测血糖及血钾、血钠离子浓度,及血、尿中肌红蛋白浓度。

1.3 疗效评价[4]疗效评价采用Sergo 瘙痒评分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价,计算总积分和积分下降率M:痊愈,M≥95%;显效,94%≥M≥60%;好转59%≥M≥20%;无效,M<20%;有效缓解率=(痊愈+显效)/样本数×100%。Sergo 瘙痒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Sergo 瘙痒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软件应用SPSS19.0,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 组患者临床疗效如表2 所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表2 2 组患者疗效评价结果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2 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轻度嗜睡、头晕、血压轻度升高和腹泻症状。研究组2 例(1例血压轻度升高,1 例轻度嗜睡伴腹泻),不良反应率6.67%,对照组3 例(1 例头晕,2 例嗜睡),不良反应率10.00%,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所有用药患者血压、血糖、血中钾、钠离子浓度及血、尿中肌红蛋白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所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停药,经适当对症处理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主要表现为泛发性和局部性两类,局部性皮肤瘙痒多发生于额部、前臂、项背部等,部分女性可能出现在肛门、外阴等部位。目前临床对于尿毒症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尿毒症毒素有关,毒素造成皮肤皮脂腺、汗腺收缩,因而沉积于皮肤表面而引发瘙痒。

皮肤瘙痒最终发展为皮损,在这一过程中,皮肤肥大细胞活化,组胺以及各类炎症介质大量释放,是诱导皮损发生的病理机制。皿治林是二代抗组胺H1 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同时通过抑制肥大细胞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5-脂氧合酶生成,有利于减少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生成,进而减轻皮损,达到皮肤瘙痒的治疗目的[4-5]。本组中皿治林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有效缓解率可达73.33%,无效率仅为6.67%(2/30),可见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疗效尚有待提高。

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病也可能与患者免疫调节系统的紊乱有关。复方甘草酸苷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皮肤黏膜组织的修复,减少肿胀[6]。其作用机制在于:药物中的活性物质甘草酸苷可对抗原细胞过度激活T 细胞的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诱导T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并诱导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的干扰素(IFN)-γ 产生,使血浆内IgE水平降低[7-8]。还有,复方甘草酸苷还可阻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水平,与皿治林联合应用可促进抗炎作用的发挥。在本组研究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皿治林的研究组治疗有效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皿治林的对照组,提示二药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皿治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综上所述,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药可综合从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达到治疗目的。

[1] 王济东,李春庆,陈英兰,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2,12(2):67-68.

[2] 米菊黄.HD 联合HP 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2 037-2 038.

[3] 陈守新.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5):195-196.

[4] 邓英键,张晓玲,杨如学,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49-50.

[5] 张燕,商婷.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11):695-696.

[6] 杨双莲.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68 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70-71.

[7] 张伟,郭艳梅,邓旭.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8-130.

[8] 杨秀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42 例荨麻疹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44-145.

猜你喜欢

甘草酸荨麻疹尿毒症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丹参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