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喂养方式对婴儿食物过敏原的差异性影响

2015-03-10刘悦兰凤荣李静赵丽媛

关键词:过敏原母乳喂养过敏性

刘悦,兰凤荣,李静,赵丽媛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天津 300074)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报道,每12 名婴幼儿中就有1 名患有食物过敏。婴儿肠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接触食物抗原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1]。婴幼儿期发生的食物过敏是人体过敏进程的第一步,可能增加儿童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2]。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食物过敏的影响,为婴儿预防过敏性疾病提供科学喂养指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 年1 月—12 月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皮肤科接受过敏原检测的婴儿370 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问诊获悉患儿胎次、产次、分娩时孕周、家族性过敏史、遗传性疾病病史。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足月儿,月龄在生后4~12个月;②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过敏症状,主要包括:湿疹、荨麻疹、腹泻、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③检测前1 周内母子均未服用过抗过敏类和激素类口服药;④除外先天畸形;⑤除外其他系统疾病。

1.2 研究方法 根据患儿从出生后至进行过敏原检测期间的哺乳情况将其分为3 组:母乳喂养组(128 例)、人工喂养组(110 例)、混合喂养组(132例),后2 组患儿均选择普通配方奶粉喂养。采用德国MORA-super 生物共振检测仪对所有患儿进行食物组过敏原检测(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蛋类、肉类、海鲜类、豆类、坚果类、粮食类、蔬果类等)。

1.3 数据分析 建立上述资料数据库,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统计出的过敏情况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男婴197 例、女婴173 例,各组患儿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过敏原检测结果

2.2.1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蛋白类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各组患儿对牛奶、蛋类、肉类的过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喂养组患儿对海鲜类、豆类、坚果类食物的过敏性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蛋白类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例(%)

2.2.2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非蛋白类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母乳喂养组患儿对酵母、小麦、草莓的过敏性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儿对芒果、桃子、蔬菜类的过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喂养方式对婴儿非蛋白类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不能减少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几率 多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及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现有资料显示CMPA 的发病率约为2%~3%,年龄多集中在2 岁以下[3]。本研究对大量具有过敏症状的患儿进行喂养方式分组后对比发现,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几率相似(P>0.05)。有学者发现,多种食物蛋白可通过母乳传递使患儿产生过敏反应[4]。因此,母乳喂养虽回避了婴儿过早与牛奶蛋白直接接触,但仍然可经母亲摄入而间接接触到牛奶蛋白分子。本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方式未能显现出明显的抗敏优势,母乳中所含有的大量免疫活性成分亦不能有效抗衡牛奶蛋白分子经母乳间接传递对婴儿产生的致敏作用,故母乳喂养不能降低婴幼儿CMPA 的风险。

3.2 人工喂养可能会增加婴儿对海鲜类、豆类、坚果类食物过敏的风险 喂养方式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母乳喂养儿可较快建立起以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的肠道正常微生物系统[5]。人工喂养容易诱发婴儿出现肠胀气等消化不良表现,食物因肠道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食物中的致敏成分被肠道吸收的几率,诱发过敏症状反复出现。此外,我国民众对预防食物过敏的认识逐步普及和深化,大多数母亲在哺乳期大大减少了海鲜、豆类、坚果、芒果等食物的摄入,该类食物蛋白经母乳传递的早期致敏几率已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喂养儿对海鲜类、豆类和坚果类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与其他2 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给人工喂养儿添加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时,需密切观察,警惕该类食物对婴儿造成的致敏危害。

3.3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非蛋白类食物过敏几率的差异性影响 已有研究在母乳中检测到鸡蛋、牛乳、花生等食物抗原,母亲乳汁中的食物抗原可能是婴儿早期致敏抗原暴露的原因之一,可对“宫内已致敏”或已存在食物过敏的婴儿诱发过敏反应[6]。本研究在多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中发现,母乳喂养组患儿对小麦、酵母、草莓的过敏性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麦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995 年报告的八类常见食物过敏原之一,虽然目前全世界缺乏有关小麦过敏的发病率统计数据,但小麦过敏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7]。酵母属真菌类,酵母过敏多伴有肠道问题。婴幼儿肠道免疫防御功能发育相对不成熟、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常常出现胀气、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的表现,对酵母类容易产生过敏反应。草莓属浆果,由于其果皮薄、组织嫩的特点,极易受到细菌、真菌微生物的侵害而腐烂变质。在对草莓进行防腐保鲜处理后,其表面残留的化学杀菌剂及微生物难以彻底清除,容易诱发婴幼儿过敏。因此,由于母乳的传递作用,母乳喂养儿更需关注小麦、酵母、草莓等常见过敏原对其产生的致敏危害。

喂养方式、母体健康以及生活环境等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婴儿的免疫功能有关,鉴于婴儿早期较高的食物过敏发生率,应当充分认识婴儿时期过敏的诱因及预防措施,深入探讨发病机制,有效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轻对婴幼儿生理、心理的危害。

[1] 李宾.母乳喂养与小儿过敏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3):222-226.

[2] 张俊红,徐华,郑春茜,等.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1,10(6):1 226-1 228.

[3] Meyer R.New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cow’s milk allergy in infants[J].J Fam Health Care,2008,18:27-30.

[4] Kemp AS,Hill DJ,Alien KJ,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fant formulas to treat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an Australian consensus panel opinion[J].Medical J Astralia,2008,188:109-112.

[5] 熊振玲,李艳秋,郭丽冰,等.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5):1-2.

[6] 吕志玲,黎海芪.食物抗原早期暴露与儿童食物过敏[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88-591.

[7] Battais F,Pineau F,Popineau Y,et al. Food allergy to wheat:identification of immunoglobulin E and immunoglobulin G-binding proteins with sequential extracts and purified proteins from wheat flour[J].Clin Exp Allergy,2003,33:962-970.

猜你喜欢

过敏原母乳喂养过敏性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