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与老板,关系如何处
2015-03-09
“出资人不给权,党组织根本喊不动企业员工。”
“出资人不给钱,党组织连日常运转都成问题。”
“出资人不支持,党组织莫想找到活动场地。”
…………
“在非公组织,出资人就是‘王——人家不支持党建工作,你能啷个办?”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常这样诉苦。
面对老板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该如何化解?
困惑一:出资人认为,党组织会和业主争“权”
自从当上企业党支部书记,李某就开始闹心。
他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20年,会创新、能吃苦、业绩好,是公司中层干部里的“实干派”。
2011年,地方党委开始大力提高非公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为“应景”,李某公司也成立了党支部,有党员19名。
李某接到了新任命:就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李某信心满满。
他草拟了一份《党组织工作及职责明细表》,上呈董事长批准——
“对表现积极的党员,党支部可以向董事会申请加薪升职。”
“对党组织运营费用,党支部可以自拟预算申请老总批准。”
“对公司人才、创新、员工福利等具体工作,党组织具有提议权。”
…………
“设计科学、细节完善。”对《明细表》,李某很是满意。
却不想,董事长否定了《明细表》。
李某不解,跑去询问。
“照你的计划,人事权、财务权、决策权都被党支部‘夺了——那还要我干嘛?”董事长冷笑。
李某愣了。
支招
以互惠前景消“夺权”之虑
出资人害怕被“夺权”,导致对党组织工作不支持。
如此“瓶颈”,如何突破?
在非洲,大象、犀牛和河马体形大、脾气烈、力量猛,傲居“非洲六大猛兽”三席。
这些让其他动物退避三舍的猛兽,对弱小的犀牛鸟却非常“仁慈”——任凭犀牛鸟在自己背上栖息。
为什么?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利益重合”,犀牛鸟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个概念——
首先,犀牛鸟接近一头犀牛、大象或河马时,它们不会吵闹,而是安静地停到对方背上——这就降低了自己带给对方的威胁感,初步消除了猛兽的顾忌。
然后,它们会用长长的鸟喙深入巨兽褶皱皮肤的深处,吃掉寄生其内的虫子,既让自己找到了食物,又解了猛兽们的皮肤瘙痒之苦——这就显示了双方的“利益重合点”,让长期合作成为可能。
犀牛鸟的策略值得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学习——通过向出资人阐明党组织的职责和作用,凸显党务工作和非公组织的“利益重合点”,打消出资人“被夺权”的顾忌。
具体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向出资人阐明——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不是“夺权”,而是帮助非公组织发展和服务其成员。
全市非公组织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非公组织党组织的工作核心就是做实“四个服务”——服务职工、服务党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这样的工作核心目标,和非公组织发展路径及长远利益相一致——如此明示后,出资人即会明白:非公组织党组织不是来“夺权”的。
第二步,善订党组织工作计划,向出资人展示“我能帮助你做什么”。
卡耐基曾告诫人们:“与人交谈,不要先讨论双方不一致的问题,而要先阐明并且反复凸显你们一致的事情。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对的,而不要让对方一开始就说‘不。”
因此,非公组织党组织工作计划不应过分突出“我要什么”,而应重点凸显“我能为出资人和企业做什么”——比如,党组织可以配合出资人凝聚员工人心,可以向上级党组织传达企业心声,可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体系……
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大部分出资人会相信:党组织不仅不会“夺权”,还能帮自己不少忙。
困惑二:出资人认为,“党组织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2011年,张某当上了公司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他发现自己的新岗位“除了一块牌子外,一无所有”——
党支部没有办公场地。他只能在车间角落里摆个“摊位”办公。
党支部没有经费。他只能满脸堆笑,到总经理办公室“要钱”。领导心情好,就象征性给一点;领导心情不好,便给一对白眼。
党支部没有活动场地。每逢党组织活动,他就只能组织党员到业务部门“借”场地。
…………
其间,张某也向领导层争取过“待遇”。
每当他去争取,出资人就会皱起眉头——
“我们是企业,每一元钱都必须产生价值!”
“把钱花在党组织上,如何获得回报?”
“党组织有个牌子就行了,不要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
频频被浇“冷水”,张某感到自己“干不下去了”。
支招
巧用“核算”化“成本”
因为害怕增加运营成本,一些出资人不想给党组织实际支持。
要化解这个难题,“张某们”应学会“成本核算”。
何谓“成本核算”?即通过解析成本和获益,向出资人晓以利弊,争取支持。
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位“成本核算”高手。
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直逼江东。
作为刘备特使,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会晤孙权之时,诸葛亮进行了精彩的“成本核算”——
首先,他分析了“降”的“成本”——刘备凭区区三万弱旅,仍以匡扶国家为己任,勇抗“曹贼”,为天下百姓敬仰;孙权承父兄基业,辖区富足、将士猛锐,如果不战而降,不仅断送了家族基业,更会背上骂名——“不划算”。
随后,他分析了“战”的“成本”。
曹操虽有百万大军,但是不善水战,且部队来源不一,人心不齐,加上远征疲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刘备和孙权上下一心,若是联合起来,就可以发挥水战和主场优势,一举破曹,保全江东基业——“很划算”。
孙权随即同意抗击曹操。
面对出资人,“张某们”也应当善用“核算”之策,向出资人阐明“支持党组织不仅成本不高,而且回报也很丰厚”。
如何阐明?
●非公组织党组织经费有上级补助,并不需出资人“包办”——地方党委对非公党建的经费支持将进一步加大。
●非公组织党组织对场地标准的要求并不高——可以通过租借、暂用、合署等方式,统筹利用非公组织内部的闲置、空置场地。
●出资人对非公组织党组织的支持并非“沉默支出”——党委、政府已有制度安排:将把出资人支持党建工作作为评比表彰、政治安排的重要依据。
相信通过以上“核算”,就会消除出资人对党务成本的顾忌。
困惑三:出资人认为,党组织就是个“花架子”
前些日子,程某的公司新聘了一批大学生,大部分安排进了营销部。
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程某想从他们中培养一批党员。
为争取营销部的支持,程某找到公司总经理,希望公司领导层“能给一些政策”。
“发展新党员——没必要!”听程某说明来意,总经理大手一挥。
“为什么?”程某不解。
“公司党支部成立五六年了,给公司作了什么贡献?一个‘花架子,还要什么支持?”总经理直言。
程某脸一红,低头挪出了门。
支招
让出资人看到“量化效益”
因为看不到量化效益,一些出资人对非公组织党组织“置若罔闻”。
这个困扰全国非公组织党组织的难题,如何解决?只有让出资人看到效益。
邓鹏也是一位非公组织的出资人——他经营的鼎正数码公司,就位于江北区华新街街道西普大厦。
前些年,大厦里成立了党委,号召楼内入驻企业成立党组织。
听到消息,邓鹏一开始并不愿意。
“公司的目标是盈利——搞那些‘花架子干嘛?”他说。
针对邓鹏的情绪,大厦党委没有放弃,而是静候时机。
很快,邓鹏的公司资金链吃紧,贷款却迟迟未能办下。
大厦党委知道后,当即出面协调就业服务站,为邓鹏申请到了贷款。
拿到了钱,邓鹏十分感动,主动申请大厦党委帮他在公司里成立党组织。
邓鹏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身,就得益于大厦党委为他带来了实际效益。
这,正是“程某们”破题的路径——
●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可以号召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带头吃苦、领头创新、勇担重任,以创新技术成果等实际效益赢得出资人支持。
●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可以借助和上级党委及地方党政部门的联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急难,用“贴心”服务赢得出资人信任。
●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可以针对企业内部治理问题,协助出资人协调员工利益矛盾,化解员工和企业的对立情绪,成为出资人的得力助手。
●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可以积极策划、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成为出资人打造企业文化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