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2015-03-09张欣

亚太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英语

作者简介:张欣(1990-),女,汉族,重庆(涪陵),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把”字句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句式,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怎样在汉语课堂上,进行“把”字句的教学,面对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就试着从这一角度出发,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把”字句的偏误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把”字句;英语;偏误分析

“把”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关于“把”字句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及怎样运用,都是让汉语学习者十分头疼的问题。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把”字句虽然是汉语口语表达中常用的句式之一,但其规则和类型比较多,对于学习者来说,要灵活掌握各种类型的“把”字句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次,汉语学习者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在学习过程中又难免会受其母语语法规则迁移的影响,其中有正迁移,必然也有负迁移。所以,他们在学习“把”字句时产生的偏误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汉语教师来说,针对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容易发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再根据其偏误特点安排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故本文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把”字句的偏误分析,预见其在习得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的偏误影响,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的开展。

一、偏误分析

为进行此次偏误分析,笔者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挑选出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学生的错句为样本,用来分析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把”字句的偏误类型。通过分析发现,此类学习者主要有以下五种偏误类型:

(一)状语偏误

在通常情况下,“把”字句中的状语都要放在“把”字前。故学习者往往以为只要是状语就应该放在“把”字前,却不知道在特定情况下,“把”字句的状语需要放在谓语动词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前①。下面两个例子便是如此:

*(1)其实,安乐死的目的,就只是狠狠把生命结束,没有可取之处。(英国)

*(2)当然,在决定把家人“安乐死”之前,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病人本身愿不愿意这样把他或她“安乐死”。(英国)

上面句(1)中的“狠狠”和句(2)中的“这样”都应该放在“把”字后面,因为当状语的语义指向宾语时,状语一般就放在“把”后的动词前。句(1)中的“狠狠”和句(2)中的“这样”的语义指向都分别指向宾语“生命”和“他或她”,所以,句(1)应改为“其实,安乐死的目的,就只是把生命狠狠结束,没有可取之处。”句(2)应改为“当然,在决定把家人‘安乐死之前,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病人本身愿不愿意把他或她这样‘安乐死”。

(二)补语偏误

“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后的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谓语动词对宾语的处置的结果,或宾语受到动词致使而产生的影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补语的语义指向应该指向宾语②。但是,在实际的语用过程中,学习者由于分不清其语义指向而产生补语偏误的例子也是时有发生的。

*(3)至于中年一代与青年一代的代沟问题多半是因为父母忙着在外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往往以为尽量满足孩子的每样要求,就是疼爱他们,或走向另一极端,有些父母以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可以任意打骂,或把父母的地位放在高高在上,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因怕父母的责骂而不敢提出,这也形成中年和青年两代的代沟,也是当今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澳大利亚)

从句(3)中看出,“高高在上”的实际语义指向应该是宾语父母的地位,但是在句(3)中却被用来指向谓语动词“放”,应改为“把父母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三)谓语动词偏误

1.谓语动词缺失造成的偏误

表示处置或影响的“把”字句,其谓语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这类“把”字句的谓语还必须是一个复杂的短语,即,在“把”字句里,除了“把”及其宾语外,谓语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必须还有其他成分③。也就是说,在这类句子里,动词和表示处置及影响的其他成分缺一不可。

*(4)既然有勇气去了断自己的生命,为何不把这勇气继续生存下去呢?(英国)

句(4)的偏误就在于缺少动词补语前的谓语中心词,使得句义变得不连贯。应添加一个谓语中心词,改为“既然有勇气去了断自己的生命,为何不把这勇气用来继续生存下去呢?”

2.能愿动词作谓语动词造成的偏误

刘月华《使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明确列出能愿动词是不能作“把”字句的谓语动词的。因为能愿动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但是“把”字句强调的是通过动作的实现给“把”的宾语带来某种确定的变化和结果,而不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或者个人的主观意愿。

*(5)例如,父母管教太严,要求子女言听计从,正所谓物极必反,彼此的关系越弄越糟,而子女在学校或者社会时,往往又不可把父母所教诲的搬上用场,以致心理产生矛盾。(澳大利亚)

句(5)的偏误就是“把”字前的谓语动词用了能愿动词“可”,而应去掉“可”,改成“往往又没有把父母所教诲的搬上用场”

(四)回避偏误

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如果对某一句子不太清楚,或者把握不大时,通常会采取“回避”交际策略,他们不会用“把”字句来表达,而是用其他句子代替。这就造成了一些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没有使用的问题。

*(6)长辈们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强加于晚辈的身上,他们常常用一句老话去教那些年青人:“我走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澳大利亚)

*(7)而在子女方面,他们也同样要了解上一代教育方法不同,如果父母比较严厉的话,亦应尊重他们的意见,就算不照样去做也应考虑他们的意见,大家一起沟通,将自己的意见提出,使两方面的不同看法提出研究。(澳大利亚)endprint

*(8)然而怎么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令代沟这一种东西扔出家门口呢?(澳大利亚)

*(9)都不理睬和当头棒喝,导致子女们很多时候都不会找父母作为倾诉对象。(英国)

先忽略上述句子中其他方面的语病,只关注其“把”字句的部分,句(6)、句(7)、句(8)以及句(9)本来都是应该用“把”字句来表达的句子,但学习者却采用了回避政策,分别用“用”、“使”、“令”和“找”等词来代替“把”。

(五)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偏误

*(10)根据这短文,在挫折和困难不会有两种不同的人产生,第一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第二种是把失败中吸取教训。(澳大利亚)

忽略句(10)中其他地方的语病,只看最后一句“第二种是把失败中吸取教训”是本不该用“把”的句子,而滥用了“把”。这类偏误是学习者在初学“把”字句时,对“把”字句的应用规则掌握得不够准确扎实,误以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将句中宾语提前,无论什么样的语义,只要有宾语,就能用“把”字句来表达,而忽视了“把”字句的局限性④。实际上,也就是过度泛化“把”字句的使用规则所造成的偏误。所以,句(10)本来就不应使用“把”字句的句式,可以将“第二种是把失败中吸取教训”改为“第二种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二、总结

通过对上面十个进行偏误分析,可以看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把”字句的过程中主要的偏误来源有:状语偏误、补语偏误、谓语动词偏误、回避偏误以及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偏误。

其中尤其要注意状语偏误这一类型,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而造成。在英语中,句中状语的位置比较自由,放在所修饰的谓语中心词前后均可⑤。而在汉语中,“把”字句里的状语的位置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了。所以学习者在刚接触到“把”字句的状语的位置这一规则时,很容易受到英语语法规则的影响。故在面对这类学生时,汉语教师应该突出强调这一不同点,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有效避免此类偏误的发生。

除此之外,从前面的偏误分析得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的时候,也常在谓语动词和补语部分出现偏误。所以,针对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教学,应加重这两部分的规则的讲解,尤其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及物和不及物动词与汉语中的划分的不同,同样会对学习者的习得造成负迁移。

最后,回避和过度泛化这两个偏误并不是某个国家学习者所特有的,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两个问题更应该被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此,笔者认为在教授该语法点时可以参考以下顺序来安排教学:

(1)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在+处所宾语

例如: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2)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到+处所宾语

例如:我把小王送到车站。

(3)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上/下/进+处所宾语

例如:有的人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

(4)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来/去

例如:我把你的东西送去。

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适当增加一些较难的句子,切忌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语言学上的“把”字句规则全部输入给学生,主要还应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和吸收程度,适当去繁留简、循序渐进,与具体的情景相联系,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体会“把”字句的不同用法和表达,避免混淆和泛化。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加深学习者对该句型的理解。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在教学时,尽量不要把“被”字句、“把”字句和主谓宾句进行转换练习。这种练习会给学生传达一个暗示,即:可以用几个不同的句型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用与不用“把”字句都可以达到交际目的⑥。这样会导致前文中回避偏误的产生,该用“把”字句时,学生往往会采取回避策略,选用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词语来代替。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国家学生出现的偏误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在授课前汉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教授对象及其母语文化背景,比较其母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预见其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偏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避免和缓解偏误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注释:

文中加“*”的句子为错误的句子

①徐德芳.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与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10.

②徐德芳.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与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15,16.

③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研究社,1983:145,146.

④徐德芳.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与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20.

⑤徐德芳.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与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21.

⑥伏双全.“把”字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34.

参考文献

[1]徐德芳.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与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研究社,1983.

[3]伏双全.“把”字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英语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