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战略探讨
——基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的视角

2015-03-09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发展

王 鹤 姜 军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战略探讨
——基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的视角

王 鹤 姜 军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传统牧童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基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重点就我国能源产业存在的的差距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都与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本文从法律法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适应两型社会和循环经济要求的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能源产业;两型社会;循环经济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然而,传统牧童经济(美国生态学家哈丁认为,传统工业社会犹如一个可以由牧羊人肆意放牧的草场,是一种由“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物排放”的单通道组成的线性经济或“牧童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与极大的破坏,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掠夺式经济模式。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世界上许多能源消费国家开始了经济与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实行“资源—生产(减少污染)—消费—资源再生(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物质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看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角度对我国能源产业进行探讨。

一、我国能源及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速

1990—2011年期间,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迅速,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分别由1990年的103922万吨标准煤、9870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317987万吨标准煤、348002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5.47%、6.18%。但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来说,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增速波动幅度较大,因此相应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1998年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增速、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最小,分别为-2.7%、0.2%、--、0.03;而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4%、16.1%、1.43、1.60。能源增长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并没有明显提升,特别是2003—2004年,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均超过1,达到1.5左右。

图1 我国能源增速与能源弹性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由次坐标显示。

(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80%,这个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90年我国煤炭生产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例为74.2%,2010年上升到77.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90年我国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为76.2%,2002年下降到68.0%,但在2002年以后,煤炭所占比例又逐年上升,2005年上升到70.8%,但在2011年又小幅下降到68.4%。

图2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

由图2可知,1990—2011年中,我国煤炭消费、生产占总能源消费、生产的比重虽有波动,但整体趋势平稳,绝大多数年份靠近或超过70%,说明我国对煤炭依存度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三)能源转换与利用效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①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否、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②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该指标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用于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图3 我国能源转换与利用效率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单位GDP总能耗与单位GDP煤炭能耗由次坐标显示,指标单位是吨标准煤/万元。

1990—2011年,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能源加工转换装置改造与生产工艺技术升级,使得每单位的能源加工投入量能转换出更多的能源产出量。但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总体不高,1990—2011年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介于65.20%~72.83%之间,而发电及电站供热转换效率在40%左右。1990—2011年,我国单位GDP煤炭能耗与单位GDP总能耗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与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得生产每单位GDP所耗用煤炭能源、总体能源数量均下降。1990—1994年单位GDP能耗及煤炭能耗下降速率最快,1996年以后单位GDP总能耗及煤炭能耗下降缓慢。

二、新视角下能源产业的差距与问题

在“十一五”规划与能源“十一五”规划指导下,“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系列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供应能力明显提高,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十二五”能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相比,我国能源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与“十二五”规划及当前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差距

在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的方略下,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与能源科技创新、加快能源生产与利用方式改变、提升能源转化与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要求,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4.3%;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到65%左右,非石化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11.4%;非石化能源占国内一次能源生产能力达到12.8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0.68吨标准煤每万元。作为“十二五”的第一年,首先,相对于2010年,2011年各指标除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出现全面反弹,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了1.7%、0.4%,而非石化能源消费与生产比重都降低了0.6%;第二,相对于2015年的计划值,2011年各指标值皆有一定差距,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需下降2.7%、3.4%、0.11吨标准煤每万元以上,而非石化能源占能源消费与生产比重至少需上升3.4%、4.04%。

图4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差异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与《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2015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指“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

(二)我国能源产业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

1.能源消费增速方面。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22.746亿吨油当量,比2010年增长2.48%,与历史平均数值大致持平,低于2010年的增长率。能源消费量的净增长全部来自新兴经济体,其中中国和印度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为26.132亿、5.591亿吨油当量(占世界的26%),分别增长了8.75%、7.42%,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速高出印度1.33%。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能源需求下降,其中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693亿吨油当量,下降了0.37%(见表1)。

表1 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速度 单位:%

2.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由于资源条件、状况以及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原因,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结构有所不同,但世界能源消费仍然侧重于化石燃料。2011年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中的份额高达87.1%,可再生能源的份额继续有所提高,但目前仅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我国能源消费仍是以煤炭为主,2011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70.4%,远高于其他国家(高出印度17.5%);非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中的份额为7.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5.5%,比美国低6.2%,比印度低1.0%,其中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为0.7%,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1.6%,美国为2.0%,印度为1.7%(见图5)。

图5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平均水平及美国、印度差异

注:资料来源于《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2》。各种能源换算为百万吨油当量。

(三)我国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1.能源结构失衡。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刚好与能源清洁程度排序相反。根据目前掌握的各种能源利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系数来看,在折算成标准煤的情况下,燃烧 1 吨标准煤煤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平均值)是石油的 1.37倍,天然气的 1.72倍 (表2)。可见能源清洁程度排序为天然气、石油、煤,而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排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将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对煤炭的依存度过高,在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煤炭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0%,远高于世界上其它国家,而其它能源比重严重偏低,这不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表2 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tc/tce)

2.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从WEC(世界能源理事会)2010 年能源效率报告数据来看,2008 年我国的终端能源强度超过 175koe/1000$(2005PPP)(koe为千克油当量),是能耗强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虽然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之一,但是,其能耗强度水平明显低于我国。我国与西班牙、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相比,能源效率差距很大。即使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强度水平仍然较高(见图6)。BP(英国石油公司)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也表明印度的能源强度水平明显低于中国(BP,2011:《能源展望》)。

图6 世界部分国家 2008 年终端能源强度与人均 GDP 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转引自 WEC: ”Energy Efficiency: A Recipe for Success “, World Energy Council2010,pp21.

3.能源技术创新投入不高,能力不强。一般认为,技术创新主要取决于研究和开发(R&D)的投入情况。图7和表3给出了2011年我国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相关值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相关值的比较情况。

图7 2011年我国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相关值与全国比

由图7可知,我国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4.94%,年末就业人员数占全部的11.05%,但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的15.26%,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的15.62%,利润总额占全部的18.88%,后三者的平均值比全国平均值高出二倍多。然而,在与科技活动相关的指标方面,能源产业则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两个指标值高于对应的全国平均值外,能源产业整体及能源产业各分类行业所有指标值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25%,几乎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1%)。这表明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不高。

表3 2011年我国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科技活动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三、基于两型社会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战略

(一)加快能源法律法规建设,形成良好制度环境

政府要积极构建有利于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通过价格信号、法律、法规和经济惩罚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和活动。加快《能源法》的出台,积极推进《电力法》《煤炭法》的修订,并抓紧起草国家石油储备、天然气开发利用、核电管理、水电开发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法律及配套办法和标准,用以指导执法部门的具体工作,依法明确各类主体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应对从事节能产品生产、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且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于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和新能源开发建设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或为其提供贴息贷款并研究解决企业的贷款担保机制问题;对企业购置的节能设备,按照其设备投资额的一定份额从企业当年缴纳所得税中进行抵免,适当缩短企业用于生产节能产品的关键设备的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通过制定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向新能源工程和节能项目流动;通过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逐步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产品和行为,政府部门进行采购时应优先选择节能企业产品,并对购买节能产品的消费者予以现金补贴;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产品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企业,政府要对其进行税收惩罚;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产品价格中应体现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使节能及环境治理成本内部化;切实加大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二)加快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科技是能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能源产业发展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能源技术创新作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把科技项目与重大能源工程建设相结合,发挥技术创新对能源产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通过稳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确保企业在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的研发费用,以保证技术创新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从而利于我国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包括劳务费、科研业务费、科研管理费、非基建投资购建的固定资产、科研基建支出以及其他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具体的经费支出。

鼓励能源企业利用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积淀,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推进技术开发市场化服务进程,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拓展主营产业,提升竞争力;同时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拓展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能源产业新产品的研发要以减少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要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应加强对国际能源领域先进科技成果的吸收,加快引导能源科技研究活动紧密跟踪世界技术发展方向,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在与先进国家进行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基础上,调动产学研各方力量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推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融入国际科技发展主流。应为企业提供政府公共资金资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购并国外研发机构、与国外进行联合等形式进行创新性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

(三)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能源产业

目前,我国仍然以煤炭消费为主,资源储量有限性的制约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促使我国不断加快能源产业的统筹规划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应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逐步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并举发展的多元化能源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原煤的直接燃烧,减轻石油进口压力,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本地能源充足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煤基替代能源,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生物质能源,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以清洁高效能源替代能耗高、污染大的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技术含量高、产品应用成本高等特点。产业的发展既受内、外部资源要素的制约,还受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因此,国内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定位和发展不仅要考虑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情况,同时需要考虑相关产业的支撑程度。对于已有新能源产业基础的区域,当地的生产要素资源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相关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实现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从而提升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使新能源产业更快地融入到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体系中。对于没有建设新能源产业的区域,可选择合适的新能源链环节为切入点,使其成为区域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新能源产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重点产业方向,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重点关注生产要素、产业竞争和政府三要素。

注释:

[1] 郭士倜, 赵旭峰.非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循环型经济的战略思考[J]. 当代经济管理,2005(12):79-81.

[2] 孟玉红.依托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0):51.

[3] 李桂菊,张军,陈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能源战略及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1(4):73-76.

[4]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 史文婧,张晓玉.我国能源结构[EB/OL].2012-06-26.http://www.nsd.edu.cn/cn/userfiles/other/2012-07/2012072618473767657145.pdf.

[6] 佟贺丰.我国能源产业科技研发评价与发展政策建议[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6.

[7] 习近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管理世界,2005(7):1-4.

[责任编辑 杨 瑜]

2014-12-29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战略框架下湖南省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与配套政策研究”(14YBA15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房价时空互动机理、效应与引导政策研究”(13YJC7901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持续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及政策研究”(13BJY057)。

王鹤(1982—),男,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F426;F205

A

2095-1124(2015)02-0068-06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40年消费流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