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新模式
——关于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创新服务的调研报告
2015-03-09李俊德韩健王亮
□文/李俊德 韩健 王亮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自2011年起,在全区7个乡(镇)街办共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6处,直接服务群众10万余人,安置农民就业600余人,年经营服务收入达到5100万元。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连续四年被纳入尖草坪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范围,并作为综改试验区18个标杆项目之一在全区推广。
基本情况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自2011年起,在全区7个乡(镇)街办共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6处,占地面积35200平方米,总投资5280万元,直接服务群众10万余人,安置农民就业600余人,年经营服务收入达到5100万元。农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连续四年被纳入尖草坪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范围,并作为综改试验区18个标杆项目之一在全区推广。规划5年内总投资1.2亿元,占地6万平方米,在人口密集的村镇建设3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尖草坪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供销合作社做为农村基层组织的一次艰难蜕变,改变了供销合作社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地农村网破、点失、线断、人散的萧条境况,为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重新占领农村阵地、塑造供销合作社新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做法
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农村新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使之成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幸福工程。具体做法体现在“五化”上。
柏板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要素职能化。
北下温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合作社领办,多部门协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一是政府主导。为搞好这项利民惠民富民、满足农村需求的民生工程,尖草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提出了“逐项落实、逐村兑现、提前覆盖”的工作要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村指导中心建设工作,协调乡镇政府、村委会、有关部门现场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考核组,对各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从而使各服务中心建设得以顺利实施。二是供销合作社承建。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项,首先选择村庄人口集中、条件成熟的赵道峪、阳曲、北下温、柴村等4个村作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示范,与基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三是部门协作。联合区卫生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引入医疗卫生、图书阅览、文体器材、警务司法等公务服务。
投资主体多元化。
采取“财政补贴一点、乡镇自筹一点、供销合作社投资一点、市场化运营收入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寻求与村委会和其它社会力量的合作,运用供销合作社集资、社会投资、政府补贴的办法来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有力推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截至目前,累计投资5280万元,其中:供销合作社集资1420万元,占27.1%;社会投资3320万元,占63.2%;政府补贴520万元,占9.7%。一是供销合作社自建。利用自有经营场地、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对阳曲、柴村、向阳、柏板、西墕、西村6个基层社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为拥有信用社、移动通信、图书阅览、便民连锁商店、棋牌娱乐、体育健身、农业信息、美容美发和医疗卫生等8个以上项目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是与村委会联建。利用村委会场所,投资135万元,联合建设赵道峪村、皇后园村、北下温村、营村、峰西村、杜家村、中下温村等9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村级政务平台,设置警务室、党员之家、司法调解室、红白理事会等,使之成为党政各级部门联系和服务“三农”的社会化公共混合式平台。三是与社会力量合建。利用农村闲置场地,投资10万元,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农村能人参与公共事业建设,与三给村一位农村能人合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发展壮大服务力量,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不仅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树立了基层供销合作社新的形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认同。
经营服务互补化。
尖草坪区社坚持“集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服务于一体,公益性与经营性相互补,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通过高效能运作、精细化服务,重点开展三类项目:一是公益管理类项目。以基层组织、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为主,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休闲娱乐、读书学习、体育健身场所及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二是生产经营类项目。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建立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三是中介服务类项目。预留发展空间,逐步吸收金融、邮政、电信、法律、电商等中介代理服务进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将经营性服务项目与公益性服务项目共同设置,通过经营性项目的盈利资金或租金来补贴公益性项目,实现了两个项目同步发展。并与中国移动、农村信用社等企业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意向,既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又为综合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互补共赢。
服务功能综合化。
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立足于解决民生问题,以日用消费品、农资连锁店为基础,全方位延伸、拓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真正达到“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靠得住”的良好效果。他们结合各村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和消费习惯等实际,设立了便民店、农资店、合作医疗卫生所、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科技信息平台、理发店、信用社、移动缴费厅等多项服务内容,赵道峪等部分村还增设了红白理事会、便民澡堂、餐饮、修理等劳务和技术服务项目,有效满足村民文化、体育、娱乐、医疗、通讯、购物、理财等方面的需求,切实成为农业生产资料调配中心、生活资料供应中心、农副产品推销中心、致富信息传播中心、科技推广和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心,真正实现了服务内容的社会化、系列化、综合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用(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花(信用社、社会保险全覆盖)、玩(体育场全覆盖)、走(街道硬化全覆盖)、看(图书室全覆盖)等涉及农民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全区共建农资农家店28个,便民连锁商店114个,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县级日用消费品分中心和大型农资仓储中心各1个。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可享受“一站式”综合服务,进一步缩小了农村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组织管理规范化。
为了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品牌并以此产生效应,区社对中心的门头标识、内部设施等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在经营性服务方面,对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资便民店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配送、统一承诺,切实塑造和提升了综合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在公益性服务方面,所有公益服务项目统一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体系,由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管理。如农村医疗室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农民保障性药品由区卫生局统一配备管理,农民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等由区司法局负责,文体器械维护及管理由区文体局负责,红白理事会由村委会组织运作和实施。在中介性服务方面,采用整体引进入驻、统一管理的办法。如代收话费业务由移动公司系统管理。
几点启示
随着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的逐步提高,农民不仅需要买到放心可靠的生产生活消费品,更需要一个综合化、社会化、规范化的服务场所。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把握农村社会发展新常态,开拓为农服务新领域,实现发展方式新突破,搭建起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尖草坪模式”的启示在于:
合作才能共赢。
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各职能部门配合,各界社会力量参与。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就是在区委、区政府主导下,由供销合作社承建,区教育、文体、卫生、民政、科技、公安、司法、乡镇、村委等多部门协作,金融、保险、邮政、电信、旅游等多行业参与,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共享,达到了共赢。可以说,这就是合作联合、密切协作、补台发展的结果。事实说明,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力划桨开大船。没有政府引导、支持,你是独木难支;没有多部门参与、配合,你是孤掌难鸣。供销合作社不论是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还是开展新型基层社建设,都要抢抓机遇、努力发展,都要攥紧拳头、合力发展,都要整合资源、借力发展,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的良性发展格局,切实打造“基础更加牢固、网络更加健全、服务更加齐全、实力更加雄厚、管理更加规范、社会更加认同”的全新供销合作社。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建设中,要整合资源,可以把农村闲置的学校、厂房、仓库、敬老院、空民房等设施加以改造并充分利用起来。要整合项目,可以结合村级组织场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农村警务、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项目,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要形式多样,无论是新建、改建、扩建,还是置换、租用、捐赠,都可以纳入范围。要标准多元,经济条件允许的,面积可以大点,投入可以多点,设备可以好点;对于条件差的,要坚持因陋就简、简单实用就行,以后再随着经济发展慢慢改善,绝不能因为兴建服务中心而产生新的乡村债务。
务实才出成效。
赵道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中,能够树立“三种意识”、坚持“三个结合”、实现“三个突破”,即:树立民生意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在服务内容上实现新突破;树立实效意识,坚持突出主业与综合服务相结合,在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树立创新意识,坚持综合服务社建设与基层社持续发展相结合,在服务管理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夯实基础、改造提升和严抓落实,供销合作社发展活力明显提高,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社有资产明显优化并实现保值增值,基层供销合作社也完成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从求效益到促服务的重大跨越。可以说,这就是求真务实、亲民为民、服务“三农”的结果。创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就是要建管并重、管用并举、协调推进,以经营性服务支撑公益性服务,以公益性服务带动经营性服务,充分发挥其“三大功能”作用:一是强化理事管理功能。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帮助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当好农村值班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普知识讲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产业技术推广员,提高村级组织办事效率,在村级组织和群众之间搭建便捷的服务平台。二是强化社区综合平台功能。要开展日用品、农资供应及农副产品收购等服务,实行连锁经营、双向购销,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称心、放心的商品,不出村就能把农副产品卖进超市;同时建立商品销售、代办服务、价格服务三本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规范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的经营行为,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强化桥梁纽带功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日用品连锁店要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网上服务等;农资连锁店要抓好农资供应,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要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合作,让群众在村里就可以享受到取款、贷款、汇款、存款、刷卡购物等金融服务,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树立供销合作社在农民心目中的新形象。
创新才有出路。
尖草坪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民合作组织联合社“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把基层社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这种模式,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内来讲是先行先试、甚至首创,并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艰辛付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可以说,这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那么,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今后如何改革、怎样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既可以参照复制汾阳肖家庄、高平城市、运城孙吉基层社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学习借鉴尖草坪区供销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先进做法,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根据现状进行拔高、提升。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发展,都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切忌违背规律、照搬照抄、攀比追潮、盲目建设。干事业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帆风顺的。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要摒弃守旧思维、守摊意识和等靠要思想,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进取,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开拓思路、创新发展,不要臆想天上会掉下来馅饼,也不要梦想一口能吃个胖子,只要你脚踏实地了,只要你积极行动了,只要你破解难题了,只要你冲出困境了,只要你打造亮点或探索创造出了更多更好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那这就是创新,这就是改变,这就是发展,这就是作为,这就是出路。
供销合作社要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主动新作为,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为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