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状况分析
2015-03-09王禹
王 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民以食为先,食物问题是关系城镇居民营养健康和生活幸福的首要问题[1,2]。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镇人口日渐增多,收入增加,食物消费轨迹发生重大改变[3]。通过以往研究发现,城镇居民食物消费在总支出中份额逐渐减少,主食消费减少最快,副食消费增加较快,消费品种日益增多,营养结构极大改善[4,5]。但是部分地区存在食物供应无法适应营养需求,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等现象,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不仅会影响当代居民身体健康(尤其是外出务工人),也会妨碍新一代城镇居民健康成长,进而阻碍城镇地区发展[6-8]。本研究采用2012年、2013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对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据,以全国、多区域以及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营养水平。
1 食物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6 311.9 元,较2012年增加271.05 元;而食物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占35.00%,比2012年减少1 个百分点,食物消费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1.1 食物消费水平上升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 955.10 元,较2012年增加2 390.38 元,同比增长9.73%。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城镇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 022.6 元,同比增长8.09%,增长幅度减小,人均食物支出增加271.05 元,同比增长4.49%。从恩格尔系数看,201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0%,同期下降1 个百分点,说明城镇居民较2012年更加富裕,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表1)。根据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1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总结了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我国城镇居民从1990年至今,先后经历了温饱阶段、小康阶段和相对富裕阶段。
表1 全国城镇居民历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食物支出水平 单位:元/人
1.2 区域间消费不均衡
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收入差异较大。研究发现,2012年城镇居民生活和食物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变动一致,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地区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6%,中西部地区可支配收入几乎无差。而东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恩格尔系数均达到相对富裕的生活标准30%—40%。中、西和东北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上年降低,说明除东部地区外,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向好,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北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表2)。
表2 不同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食物支出水平比较 单位:元/人
1.3 收入等级间差异明显
2012年最高收入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 824.15元/人,是困难户的9.8 倍,最高收入、较高收入、中等收入、较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为7.77∶4.82∶2.80∶1.52∶1,与2011年8.56∶5.17∶2.93∶1.55∶1 相比差距明显缩小,2013年最高收入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 389.5 元/人,是低收入户的4.9倍,差距进而缩小整一半。与可支配收入变动相似,最高收入、较高收入、中等收入、较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为5.16∶3.53∶2.18∶1.32∶1,与2011年5.47∶3.72∶2.23∶1.32∶1 相比差距明显缩小。从恩格尔系数看,2012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均下降(除较高收入户外),说明除高收入户外,其余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表3)。
表3 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食物支出水平比较 单位:元/人
2 食物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2012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质量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具体表现在与2011年相比,粮食消费量进一步减少,利于身体健康的副食消费增加,其中,禽蛋类增加2.73%、水产品增加3.9%、奶类增加1.82%、瓜果增加7.75%。
2.1 食物消费量有待提高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粮食78.76kg、蔬菜112.33kg、植物油9.14kg、猪肉21.23kg、牛羊肉3.73kg、禽类10.75kg、鲜蛋10.52kg、水产品15.19kg、鲜奶13.95kg、鲜瓜果56.05kg。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到2020年我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kg、肉类29kg、食用植物油12kg、蛋类16kg、奶类36kg、水产品18kg、蔬菜140kg、水果60kg。与纲要规定相比,除肉类远超过目标外,其余食物消费均未达到纲要目标值(图1)。
图1 全国城镇居民2012年人均食物消费量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目标对比
2.2 区域间消费差异明显
2012年地区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有所提高。其中,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粮食消费高于全国平均6.3%和6.2%,东部最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蔬菜消费高于全国平均6.5%和6.1%,东部最低;东北地区耗油高于全国平均19.4%,东部地区最低;东部和西部地区猪肉消费最高,高于全国平均1.8%和13%;东北和西部牛羊肉消费最高,高于全国平均3.73kg/人;除西部地区蛋类消费量较低外,其余地区高于全国平均;东部和西部地区奶类消费较高,高于全国平均10.5%和11.3%;除西部地区水果消费较少外,其余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56.05kg/人(表4)。
表4 2012年不同地区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比较 单位:kg/人年
2.3 收入等级间差异较大
与2011年相比,2012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具体来说,粮食消费较2011年有所降低,富含营养的肉蛋奶及蔬菜消费增加,以中等收入户为界,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各项食物消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高收入户奶类消费是低收入户的2.22 倍(表5)。
表5 2012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比较 单位:kg/人年
3 居民营养状况逐步改善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主要营养素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增加,能量摄入量达到纲要规定,能量供应中植物性食物供能比超过60%,蛋白质摄入量中优质蛋白比例增加,脂肪供能比低于30%,但脂肪供能有持续上升之势,应加以控制。
3.1 居民营养水平稳中有升
根据统计年鉴和食物营养成分表计算可知,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热量摄入量2 299.64Kcal/人日,年均增长0.2%;蛋白质摄入量74.45g/人日,年均增长0.2%;脂肪摄入量110.63g/人日,年均增长0.4%,脂肪摄入量增长要快于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图2)。热量摄取中有28.72%来自动物性食物、48%来自谷类食物;蛋白质摄入中有44.82%来自动物性食物,比2011年提高1.07 个百分点;脂肪摄入中有55.47%来自动物性食物,比2011年提升0.98 个百分点。根据纲要规定,到2020年全国人均日摄入能量2 200—2 300kcal。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g,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比较发现,能量摄入高于纲要目标值,来自谷类食物供能比低于目标2 个百分点,脂肪供能满足纲要目标,但近年来脂肪供能不断上升,应加以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与纲要目标有3.55g/人日的差距,但差距在逐步缩小,优质蛋白比例低于目标0.18 个百分比。
图2 全国城镇居民营养素摄入量
3.2 区域间营养摄入差异分明
由于气候条件、风俗习惯、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地区城镇居民的饮食有所偏重,营养状况差异分明。其中,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热量摄取高于纲要目标;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蛋白质摄入高于全国平均6.5%和6.7%,西部地区蛋白质摄入最低;西部地区脂肪摄入高于全国平均4.2%,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这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适量吃肉有关[9]。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热量来自动物性食物的比重最高分别是28.86%和28.77%,未超过纲要目标;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优质蛋白来源比例低于纲要目标;东部地区脂肪来自动物性食物比重最高,西部次之(表6)。
表6 2012年各地区城镇居民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及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比重
3.3 收入等级间营养差异明显
2012年城镇居民以中等收入户为界线,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各营养素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其中,高收入户热量摄入最高,高于全国平均4.1%,低收入户最低但仍高于纲要目标;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蛋白摄入高于全国平均,而中低收入户、低收入户未达到纲要目标和全国平均;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脂肪摄入高于全国平均,其中高收入户是低收入户的1.2 倍(表7)。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热量来自动物性食物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其中,高收入户31.17%的能量来自动物性食物,超过纲要规定;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优质蛋白来源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只有高收入户优质蛋白来源比符合纲要要求;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脂肪摄入高于全国平均(表8)。
表7 2012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三大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表8 2012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三大营养素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比重 单位:%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2011年相比,2012年各地区、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生活和食物消费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各地区、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第二,各地区、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粮食消费量减少,禽蛋奶水果等副食消费量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与纲要目标相比,能量摄入高于目标值,但谷物供能低于目标值,脂肪供能低于30% 但逐年上升,蛋白质未达到目标值,但差距在逐渐缩小;第四,受可支配收入、生活和食物消费差距较大影响,各地区、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食物消费量和营养差异明显。
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将减少,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与之相对应的食物消费差异也将减少,而低收入、中低收入与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食物消费差异将缩小[10];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城镇饮食仍将处于营养健康期[11],居民更加注重营养、卫生和口味,结合年龄、健康、性别和劳动情况,设计自己的饮食,均衡营养[12],应注意避免饮食过量、营养素(尤其是脂肪)摄入过多而造成的不正常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
[1]郝利楠,刘徽,李艳平,马冠生.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和需求的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1:36-9.
[2]李哲敏,李干琼.中国农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4-8.
[3]李哲敏.近5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变化特点[J].资源科学,2007,29(1):27-35.
[4]朱高林.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基本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11:87-91.
[5]马冠生,胡小琪,崔朝辉,等.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现状与特点[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7:4-6.
[6]张艳.城镇居民饮食健康与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5):274-276.
[7]张小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变迁和现状[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5):193-195,205.
[8]http://www.fao.org/zhc/detail-events/zh/c/214217/.
[9]刘秀梅,秦富.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3:25-30.
[10]刘青飞.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食品消费需求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0.
[11]李哲敏.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历程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0:6-9.
[12]封志明,史登峰.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J].资源科学,2006,28(1):2-8.
[13]计晗,李志强.我国口粮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