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分析——基于收入分配视角

2015-03-09张哲晰穆月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10期
关键词:蛋类奶制品消费结构

张哲晰,穆月英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其消费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收入分配视角出发,在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食品消费变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LES 模型,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消费支出受收入的绝对数变动的影响在减弱;食品消费支出已从生存性消费逐步转向发展享受性消费。经预测可见,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额绝对额仍呈增加趋势,然而,随着收入差距的减小,并不会对消费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收入分配;基尼系数;食品消费;ELES

一直以来,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对于公平性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认识已经提到了很高的层面,但是,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差距问题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城镇收入差距问题亦会通过消费反映出不公平性及对人民自身与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因而应予以应有的对待。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2000年后呈加速趋势[1]。2002—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从0.387 4 增加到0.412 8,然而从2006年开始出现扭转势头,并大体上呈下降趋势,达到2012年的0.384 5。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激活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2]。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进行跨时期描述与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之间的变化和差异,旨在满足并改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居民对于食品消费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

对于居民消费行为及其结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外,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理论有着深入的探索,强调了收入及收入分配对于消费的影响,这些理论为消费行为及结构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国内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及结构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亦层出不穷,分别从定性、实证及技术角度方面加以分析。在定性分析方面,一部分学者如王恩胡[3]、王德章[4]等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及结构的差异与变化进行定性动态分析,得出了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食品消费升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结论。在定量分析方面,不同学者分别运用截面或面板数据,从地区层面或全国层面进行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食品或全部消费品的消费行为实证分析。在农村居民消费方面,李锐[5]、肖立[6]、张文爱[7]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中,收入水平不高以及不确定性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同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风俗习惯也会影响农民消费结构。在城镇居民消费方面,研究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情况得到改善。然而,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家庭有不同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对不同产品、价格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如吴蓓蓓[8]等的研究。同时,刘晓平[9]指出,在满足基本“吃、穿”生存资料的需求后,享受、发展型资料的消费会加大,应努力释放出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此外,范金[10]等还对我国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分析提供了模型技术支持,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目前为止,较少有在全国层面上基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角度对食品消费需求系统的分析。本文拟对我国2005 以及2012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进行跨时期比较分析,比较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之间的变化和差异,对不同食品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进行测算及比较,然后通过不同年份的比较来分析说明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情况的变化,最后进行未来食品消费结构预测。

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历史变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收入组居民对于不同种类食品消费亦产生了改变。

1.1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动分析

2000年以来,尽管城镇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增长并不平衡。依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收入分组标准,2006年以前,八大收入组中越高收入的收入组收入增长率越高于越低收入组收入增长率。2006年以后尽管略有波动,出现逆转。然而,尽管我国城镇居民收入迅速提高,储蓄率却长期居高不下,平均储蓄倾向从2002年的21.72%提高到2012年的32.12%,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长期呈下降趋势[11]。

1.2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历史变动分析

1.2.1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2000—2012年间,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2000—2006年,恩格尔系数从39.4%下降到35.8%,达到13年中最低点,年均下降0.5 个百分点。2006—2008年,恩格尔系数略有回升,达到37.9%。随后,恩格尔系数又开始呈下降趋势,2012年恩格尔系数为35%。从总体来讲,2000—2012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保持了稳定的下降趋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1.2.2 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绝对额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对于禽蛋及肉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以及其他食品(蔬菜、水果等高营养物质)而言。而从增幅角度看,各收入组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均较大,特别是越低收入的组,增幅越明显。如图1 所示,粮食消费方面,增幅呈V 字形分布,收入越低和收入越高的组对于粮食消费提高的金额越多。从理论上来看,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人们的粮食获取能力。对于处于要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收入会提高他们的基础粮食需求[12]。而高收入组则可能是由于粮食消费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金额的增加。禽蛋消费方面,尽管收入水平越低的组增幅越大,但不同组别差异并不明显,表明其已经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必需品。而水产品、奶及奶制品及其他食品消费方面(由于篇幅问题未显示在图中),不同组别增幅具有明显差异,除高收入组外,其他组仍待其为奢侈品。此外,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还受相关群体的影响,有较强的从众性。

2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基本变动方式。下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以把握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特征及变动。

图1 粮食、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消费人均现金支出

2.1 模型推导及变量选择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模型)是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改进形成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将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消费需求看成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且将人们对于各种商品需求分为基本需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追加需求(发展、享乐型消费需求)两部分。该系统认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与其收入水平是无关的,只有在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消费偏好即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到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

ELES 模型的基本形式为(1)式:

(1)式中,Vi: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支出额;Y:消费者的收入;pi:第i 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ri:第i 种商品或劳务的基本需求量;βi:第i种商品劳务和储蓄的边际预算份额,

经过推导计算,可得:

消费者第i 中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

选取粮食、禽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其他食品五大类进行分析,模型中解释变量分别为2005年以及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解释变量分别为2005年以及2012年城镇居民五大类食品消费金额。

2.2 数据选取及ELES 模型的参数估计

本文以2005年及2012年为截面对我国城镇居民各项食品消费分别作回归,比较两年之间的变化和差异。表1 为ELES 模型中所需参数的估计值,各估计量均通过t 显著性检验,同时各函数均通过了异方差检验,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各估计值可以很好地带入ELES 模型中进行后续求解。

表1 2005、2012年ELES模型参数估计值

2.3 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变动的实证分析

2.3.1 各类食品的消费倾向分析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略有增加,而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以及其他食品方面则略有下降,符合恩格尔定律。从边际消费量大小来看,粮食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小,禽肉及蛋类边际消费量最大,禽肉及蛋类是居民主要的消费品种,对于居民仍较奢侈。然而,两期随着收入差距的减小,并没有对消费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收入差距仍较大以及消费习惯、观念等因素导致的。此外,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从2002年起,城镇住户调查对象由原来的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的非农业居民家庭改为居住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的常住户,而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来,而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低水平的体力劳动,如建筑、餐饮、保安等劳动密集型工作[15],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比较大,进而粮食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提高。

2.3.2 基本消费支出水平分析 由表2 可知,总体来讲,消费额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而值得注意的是,两期对于粮食、禽肉及蛋类、奶及奶制品的消费,贫困户和最低收入组均无法达到平均基本消费水平,水产品、其他食品消费状况更加堪忧,贫困户、较低收入组均没有达到平均基本消费水平。

表2 200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人均基本消费支出和实际消费支出(元)

从生存性、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情况来看,基本消费支出与实际消费支出的比值越大,则用于生存性消费的比例越大;反之则用于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比例越大。由表2 可知,同期内,收入越高的组别发展享受性消费越多,表现为对水产品及奶制品等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的产品消费越多。而在两期间相比较,相同收入组在各类食品消费的发展享受性也有所提高。这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会有效改善人们的消费,且收入越低的组的改善情况越明显。同时,经对比发现,无论在两期的任意收入组,肉禽及蛋类和其他食品的消费比重都是最大的,因此应该注重这两类产品的价格调控,防止对人们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2.3.3 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分析

由表3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的收入弹性较大。其中水产品两期的收入弹性超过了1,可见,城镇居民的水产品消费受收入的影响比较大,这凸显了城镇居民对水产品强烈的偏好。而粮食、禽肉及蛋类、其他食品消费两期的收入弹性则都小于1。2012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体上都有所上升,这意味着收入因素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及结构变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等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的产品消费越多。

自价格弹性方面,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各类食品消费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且绝对值小于1,为正常消费品。且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的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粮食的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各类食品消费自价格弹性上述规律,但绝对值比2005年有所增长,表明收入分配情况改善有助于居民食品消费增加。然而,2012年的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的自价格弹性为正,其中奶及奶制品的自价格弹性大于1。这可能是由于价格弹性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情况,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其他影响因素,如对外开放程度加深、饮食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者年龄分布改变等,导致了城镇居民更倾向于对于高品质食品的消费,即使价格提高,也愿意投入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己对于自身健康与品位的需求。而交叉价格弹性总体较小,且基本为负值,证明各类食品之间的关系为相互替代品,尽管相互之间会通过价格影响彼此的消费量,但程度仍然不如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

表3 我国城镇居民各类食品消费需求收入及价格弹性

2.3.4 食品消费结构预测 利用经济模型可以对我国城镇居民未来消费结构进行预测。经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往往孕育着较大的变数,鉴于此,本文假定从2012—2015年,满足宏观经济稳定、物价涨幅不大等条件,进而对全国城镇居民基本消费结构进行预测。

表4 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基本消费需求预测表

从表4 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当前阶段,食品支出额绝对额仍呈上升趋势,禽肉及蛋类仍然是占比最大的种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消费额增长迅速,城镇居民饮食结构略有改变。这反映出应加大对肉禽及蛋类价格的调控力度,稳定占比最大食品消费种类,维护消费者利益,同时积极引导人们对奶及奶制品和水产品的消费,提高人们饮食质量。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得到改善,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水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食品消费变动描述性分析及ELES 模型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至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缩小趋势,基尼系数开始出现扭转势头,同时,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逐步实现了“食品革命”的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越低的收入组的行为变动越明显。

第二,除粮食外,我国城镇居民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食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相对变动反应变得更敏感,从生存性消费已经逐步转变成发展享受性消费。此外,随着收入分配问题改善有助于居民食品消费增加,尤其是对于高品质食品的消费。

第三,经过预测,在当前阶段,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额绝对额仍呈上升趋势,禽肉及蛋类仍然是占比最大的种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消费额增长迅速。然而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动。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低收入居民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因而应继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让中低收入组拥有更多的经济增长渠道,扩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第二,进一步取消限制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制度,构建并完善农民工劳务市场;第三,抓好主要食品消费品的价格调控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由于购买频度较高、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而敏感性较高的商品价格;第四,引导居民健康饮食观念,大力发展水产品、奶类产品等高营养高品质产品,高质优价,让消费者及生产者获得双赢。

[1]陈云.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J].经济经纬,2008,3:13-16.

[2]习近平.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消费渐成主流[EB/OL].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1212/358204.shtml,2014-12-12/2015-02-01.

[3]王恩胡,李录堂.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农业发展战略[J].中国农村观察,2007,2:14-25.

[4]王德章,王甲樑.新形势下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6:75-79、112.

[5]李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5:12-17、44.

[6]肖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91-99.

[7]张文爱.基于ELES 模型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49-53.

[8]吴蓓蓓,陈永福,于法稳.基于收入分层QUAIDS 模型的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4:59、69、94-95.

[9]刘晓平.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ELES 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66.

[10]范金,等.几种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模型的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5:64-77.

[11]贾男,张亮亮,甘犁.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2,1:327-348.

[12]钟甫宁,向晶.城镇化对粮食需求的影响——基于热量消费视角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4-10.

[13]李晓峰,等.基于ELES 模型的北京市农民工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4:50-55、109.

猜你喜欢

蛋类奶制品消费结构
蛋类营养有区别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全脂牛奶少喝为佳
南非制定蛋类分级、包装和标识标准
蛋类经常吃,差别你可知
适量奶制品可以保护心脏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