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针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2015-03-09夏道宗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2期
关键词:松针马尾松黄酮

曾 菲,魏 芳,夏道宗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松针,别名猪鬃松毛、松毛、山松须[1]。《本草纲目》记载[2]:“松针,气味苦、温、无毒,久服令人不老,轻身益气,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松针的主要药理活性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降血脂、降血糖、镇痛抗炎以及抗菌杀菌,抗过敏等药理作用[3-8]。中医气化论认为[9],鲜松针为补阴要药,其性多燥,久服大益脾土,以滋其肺,“四季脾旺不受邪”。此外大量的试验研究也表明,松针内富含糖类、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微量矿物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来年,松针被开发为饮料、美容保健品等进入市场,在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应用很广,非常流行[10]。在国内,也有将松针加工成混浊型饮料、澄清型饮料、松针乳饮料或将松针与其它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发酵成保健酒产品以及将松针直接开发成松针茶的研究[11]。本研究优化松针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经过配方优化,研制一款具有辅助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的功能性袋泡茶饮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无水乙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盐酸、碳酸钠、氯化钠:均为分析纯;市购新鲜马尾松松针;芦丁标准品(纯度≥98%)。

7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L0903007,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型号:FA2004,上海潢海仪器有限公司;中草药粉碎机,型号:FW135,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型号:R201,上海中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型号:KQ-250DE,昆山市超生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总体工艺

(1)松针→脱蜡→脱涩→烘干→粉碎→过筛→醇提→浓缩→定量→松针提取液。

(2)松针粉+配料→调配→袋装→封口→杀菌→成品。

1.2.2 具体操作

(1)马尾松松针中黄酮的提取

采用乙醇作为松针的提取溶剂,称取2.0g 的松针干粉多份,分别加入6 倍、8 倍、10 倍、12 倍、14 倍、16 倍剂量的浓度为10%、20%、40%、60%、80%、95% 的乙醇分别在30℃、40℃、50℃、60℃、70℃、80℃温度下,在恒温水浴锅中回流反应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300min。过滤滤液置于旋转蒸发器中回收溶剂,将浓缩得到的膏体用蒸馏水洗涤除渣,合并清液,最后用60%乙醇溶解[13]。

(2)马尾松松针中黄酮含量测定

总黄酮的提取样品用752 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1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黄酮提取率公式如下。

(1)式中,K 为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c 为黄酮的质量浓度、a 为稀释倍数、V 为提取液体积、m 为马尾松松针粉质量。

(3)松针处理

脱蜡:用3%Na2CO3溶液,将松针浸泡1min。清洗滤去水分备用。

脱涩:用3%氯化钠溶液,将松针放入浸泡1 h。清洗滤去水分,晾开备用。

烘干:将晾去表面水分的松针放于60℃烘箱中烘干,等到松针酥脆易粉碎时取出备用,此时松针含水量为8%—10%。

粉碎:用粉碎机分别将干燥后的松针粉和茶叶粉碎备用。

过筛:将粉碎好的松针粉和茶叶粉筛分成不同粒度,分成<40 目、40—60 目、60—80 目、80—100 目、>100 目5 个等级[13]。

(4)袋泡茶的配制与包装

根据正交试验,选择合适的配比进行调配,密封包装,辐射杀菌得袋泡茶成品。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艺优化

2.1.1 乙醇浓度因素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液料比10∶1 (V/m)、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分别为10%、20%、40%、60%、80%、

95%。

2.1.2 料液比因素 液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分别为1∶6、1∶8、1∶10、1∶12、1∶14、1∶16 (V/m)。

2.1.3 时间因素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液料比10∶1 (V/m)、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分别为30、60、120、180、240、300min。

2.1.4 温度因素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液料比10∶1 (V/m)、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分别为30、40、50、60、70、80℃。

2.1.5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B)、提取温度(C)、料液比(D)4 个因素,选择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表1)。

表1 正交因素

2.2 松针复合袋泡茶的单因素试验

2.2.1 粒度因素

不同粒度对松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袋泡茶中内容物粒度不应太大,也不能太小。粒度太大了则茶不易泡开,茶中滋味不易溶出;粒度太小则内容物容易穿过滤纸袋,影响茶的口感。所以选择30%的配比,净重2g,分成<40 目、40—60 目、60—80 目、80—100 目、>100 目5 个等级,进行试验,得出最佳粒度[13]。

2.2.2 净重因素

不同净重对松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袋泡茶在冲泡时,内容物会吸水膨胀,因此内容物太多会胀破滤纸袋,同时也会影响内容物中营养成分的浸出量。所以选择配比为30%,粒度为60—80 目,分成1.0g、1.5g、2g、2.5g、3g 进行试验,得出最佳净重[13]。

2.2.3 配比因素

不同配比对松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三者配比对袋泡茶的滋味、香气、色泽都有很大影响。所以选择粒度为60—80 目,净重为2g,分成10%、15%、20%、25%、30%绿茶进行试验,得出最佳配比[13]。

2.2.4 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因素予以分析。正交设计分16 组试验,据16 个组合制得袋泡茶,然后加150mL 沸水中冲泡5min 并进行感官评定[13]。配方筛选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2.3 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2.3.1 芦丁标准曲线

芦丁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9 8x +0.048 9,R2=0.999 2。见图1。

图1 芦丁标准曲线

2.3.2 乙醇浓度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乙醇浓度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如图2。

图2 乙醇浓度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3.3 料液比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液料比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3.4 温度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4 温度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3.5 时间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提取时间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

图5 时间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4 松针复合袋泡茶的配方优化

由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可知,采取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因素予以分析。正交设计分16 组试验,据16 个组合制得袋泡茶,然后加150mL 沸水中冲泡5min 并进行感官评定。配方筛选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3。

表3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按表2 安排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和极差分析如表4 所示。

表4 正交试验

2.5 松针复合袋泡茶感官评价

取袋泡茶1 包,加入150mL 沸水中冲泡5min,倒出茶汤对其汤色、香气、滋味分别进行感官评定。采用百分制对各因子打分,最后相加得出品质总分[13](表5)。

表5 感官评定评分

3 结论

根据单因素试验可知,料液比在1∶8—1∶12 时,总黄酮的提取率较高;在料液比为1∶8 时,马尾松松针中黄酮的提取率最高。在乙醇浓度为50%—80%时,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提取温度对马尾松松针中总黄酮的提取率的影响在达到40℃时趋于稳定;在提取温度高于70℃时,提取率又开始有下降的趋势。提取时间对马尾松松针中黄酮的提取率影响不大,在3h 时达到最高。采用不同温度、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4 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工艺条件为:温度为40—60℃、时间为180min、料液比为1∶8—1∶10、乙醇浓度为50%—70%。而利用正交试验可以得到马尾松松针中黄酮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80min、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6.42%。

松针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80min、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6.42%。以及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比为:粒度40—60 目、净含量为1.5g、茶叶量20%,该工艺实现了松针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复合袋泡茶呈色泽鲜明的黄绿色,香气浓郁怡人,口感清爽,是一款具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饮料。

[1]张志琴,肖培云,刘光明.松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4):278-281.

[2]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Cushnie T P Tim,Lamb Andrew J.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flavonoid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1,38(2):99-107.

[4]Ogawa Yuko,Oku Hisae,Iwaoka Emiko.Allergy-preventive flavonoids from Xanthorrhoea hastilis[J].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7,55(4):675-678.

[5]汪春军,陈红艳,宋可珂.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38(6):91-92.

[6]李征.染料木黄酮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3):279-281.

[7]徐丽珊,章海文.松针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1,32(7):97-99.

[8]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10.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54-1255.

[10]方应权,全哲山,蔡兴东.松针饮料制备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1(2):113-115.

[11]陈英,刘成国,赵毓芝,殷锟.松针功能性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10):5994-5996.

[12]林宣贤.荷花黄酮类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3:65-68.

[13]黎冬明,郑国栋,尹忠平.松针复合袋泡茶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4):128-130.

猜你喜欢

松针马尾松黄酮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