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5-03-09邹日昌罗武华
邹日昌 罗武华
1.江西省抚州第六医院骨科,江西抚州 344000;2.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江西抚州 344000
胫腓骨骨折属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重物撞击或高处跌落等原因而导致发病,如治疗处理不当,患者易出现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骨髓炎等不良现象[1]。应用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患有胫腓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可通过中轴线对骨折断端位置实施强有效的弹性固定处理,使其能更加均匀地承受轴向压力。近年该项技术已成为临床对胫腓骨骨折疾病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通过该项方式对骨折进行治疗。本研究对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胫腓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交锁髓内钉两种技术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1 月~2014 年11 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胫腓骨骨折疾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17 例;患者骨折发病时间1~14 h,平均(5.1±0.5)h;上段骨折患者14 例,中段骨折患者19 例,下段骨折患者10 例;左腿骨折患者24 例,右腿骨折患者19例;患者年龄23~84 岁,平均(53.6±1.2)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骨折发病时间1~13 h,平均(5.2±0.6)h;上段骨折患者15 例,中段骨折患者19 例,下段骨折患者9 例;左腿骨折患者23 例,右腿骨折患者20 例;患者年龄23~86 岁,平均(53.8±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以患者实际骨折的中心位置作前外侧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避免对骨膜实施大面积的剥离处理,将准备的外固定支架置于患者的小腿前内侧,实施复位、钻孔操作,固定完成后对切口进行逐层关闭[2]。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根据治疗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髓腔的实际大小进行充分了解,选择髓内钉,必要时可实施扩髓处理;屈膝、屈髋位,沿患者的髌韧带内侧在髌骨的下方直至胫骨结节的位置作长度为4 cm 左右的纵形切口;采用打孔器进行髓腔扩孔,经皮植入到髓腔内部,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实施骨折复位处理;用扩髓器实施扩髓直达胫骨远端,将合适的髓内钉插入到相应位置,由内侧向外侧将2 枚锁钉植入,向近端转拔髓内钉并进行加压处理,然后再将2 枚近端锁钉植入。术毕对手术位置进行冲洗并放置相应的引流条,缝合切口[4-5]。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局部疼痛、肿胀等骨折症状彻底消失,术后检查显示骨折已达到完全愈合状态,行走能力恢复正常;有效:局部疼痛、肿胀等骨折症状明显减轻,术后检查显示骨折基本愈合,行走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效:局部疼痛、肿胀等骨折症状未减轻,术后检查显示骨折未愈合,行走能力仍然存在严重障碍[6]。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胫腓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胫腓骨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围术期不良反应、手术前后VAS 评分的改善幅度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胫腓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胫腓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胫腓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胫腓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s)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围术期有8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改善幅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改善幅度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改善幅度的比较(分,±s)
3 讨论
外固定支架技术适用于软组织条件相对较差,且不宜通过切开复位方式进行处理的病情危重的多发伤患者,骨折程度较为严重的粉碎骨折或骨折位置靠近关节面的疾病,能为骨痂的形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交锁髓内钉技术通常适用于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对胫骨多段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尤为合适,但肝骨近端不足6 cm 和远端不足5 cm 的骨折疾病患者不适合采用带锁髓内针技术实施固定治疗。应用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患有胫腓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可通过中轴线对骨折断端实施强有效的弹性固定处理,使其能更加均匀承受轴向压力[7]。偏心固定处理所产生的压力遮挡作用,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骨折端局部对抗旋转、折弯及剪切的应力水平,从而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为手术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理结构和环境基础[8-9]。内固定手术治疗技术的实施可通过一定的操作技巧降低损伤程度,如注意扩髓操作过程、操作动作保证轻柔、尽量使内固定处理操作减轻对骨折位置的血液供应及生物力学环境造成的干扰程度[10-11]。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该项骨折疾病,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肢体的实际长度,固定治疗效果更加可靠,能充分避免旋转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稳定性。相关研究显示,交锁髓内钉锁钉和螺孔之间结合应用可产生一定的微动,对胫腓骨骨折疾病患者的骨形成过程产生积极的诱导和促进作用,对初始骨痂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有效的刺激,能明显加快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12-14]。因此通过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患有胫腓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后的骨愈合时间普遍相对较短,为术后早期阶段对患肢进一步实施生理功能恢复性锻炼提供一个必要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使手术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得到显著性的改善[1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胫腓骨骨折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90.7%,明显高于应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69.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交锁髓内钉技术在胫腓骨骨折疾病治疗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
[1]李柱林,谢碗荣,赵盛坤,等.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闭合粉碎胫腓骨骨折35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736-737.
[2]王敏.中医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3,12(11):91-92.
[3]吴耀康,苏瑞鉴,杨庆达,等.外固定支架转换内固定分期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8):757-759.
[4]杨峰.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合并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1):84-85.
[5]鞠学教,李培臻.外固定支架治疗肝胖骨骨折280 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01-102.
[6]吴雪辉,王序全,谢肇,等.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9(12):1140-1141.
[7]谢秀霞,杨晓娟.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折的术后护理[J].中原医刊,2013,29(14):264-265.
[8]叶黔咏.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肝胖骨骨折25 例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92-193.
[9]王志力.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治疗肝胖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5(7):128-130.
[10]王少林,吴钢,杨明.肝胖骨骨折3 种手术固定方法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305-306.
[11]周汉成,袁展程,刘智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60 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90-291.
[12]岑光荣.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AO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J].四川医学,2012,33(8):1465-1466.
[13]周宇,周环玉,欧阳龙.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89 例报道[J].安徽医药,2010,14(8):918-920.
[14]邱海航,张宏宇,蔡学海,等.胫腓骨骨折3 种手术方法疗效及预防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24-3925.
[15]李广义,马玉荣,刘德强,等.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