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元素与大理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研究★
2015-03-08樊国盛
李 峥 马 旭 李 煜 樊国盛*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规划·建筑·
西洋元素与大理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研究★
李 峥 马 旭 李 煜 樊国盛*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以大理喜洲、大理古镇及周边地区的白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西洋元素融入传统白族建筑的来由,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西洋元素与白族独特的民族元素在建筑中融合的特殊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白族建筑中的窗户、材料及布局等方面总结了西洋元素在传统白族建筑中的表现形式,说明了白族建筑文化的包容性。
融合,西洋元素,白族建筑,民族文化
在民族相互交流中,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传统艺术的各个层面,其中也包括传统民族建筑艺术,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白族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民族,对于西方文化也同样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建筑中就是西洋元素与大理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虽然在白族建筑中这种融合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仍可在大理发现西洋元素与传统白族建筑元素相融合的痕迹,本文将重点分析研究这种独特的景观。
1 白族传统建筑概况
白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大理白族建筑虽然融合了许多外来元素,但是依旧保留了许多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特征和建筑风格。
建筑材质上,传统白族建筑多为石材和砖木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生产的鹅卵石来砌墙,是白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大理民间有“大理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对于白族传统住宅建筑布局来说,多以“三坊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另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建筑位置上,大理西靠苍山,东向洱海,因而当地传统白族建筑与其他一些地区不同,建筑选址多为坐西朝东。色彩上,白族传统建筑与白族的名字一样多为白色,这也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
2 西洋元素的由来
大理地处云南省西部,这里南连南亚、东南亚,西北延伸至中东,东北接中原文化,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与蜀身毒道的交汇区域,也使得这里成为了巴蜀文化、中原文化、西亚文化及南亚文化的交汇之地。正是由于大理特殊的地域环境,西方的物质文明逐渐被带到这片土地。加之战争影响,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对西方商人开放港口,使得西方古典建筑为更多人所见,进而各种西洋元素也随之渗透到白族建筑的各个层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
基督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教会传入大理白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影响,其中包括一些正面的影响,例如建学校、创建医院和孤儿院等慈善事业、放贷和租地给穷苦群众等。基督教的传播,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一些教会活动,都深深的影响着白族传统的文化生态,而这种影响在建筑形式上也同样有所体现。
如今,在大理古城仍存在两所教堂,一个是坐落于大理古城下关一静谧的胡同里的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即“圣三堂”,它是滇西大理教区的主教座堂,由伯大朗圣心会法籍神父叶美璋于1927年~1932年建盖。这所教堂将许多西洋元素融入白族传统建筑,是外来建筑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地方白族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另一个则是位于古城复兴路与和平路交叉口的教堂,始建于1904年6月,当时称之为“中华基督教堂”,后改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这两所坐落在大理古城中的教堂,不仅继承了西式教堂的风格,同样又融入了别具一格的传统白族建筑特色。基督教传教士的到来,将一些西洋元素引入白族建筑正是这种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所产生的原因之一。
2.2 商业交流的影响
大理地处茶马古道和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曾是云南重要的商贸中心,这里出现过许多文化名流和商业界巨头。大理喜洲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许多商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由严子珍先生所经营的“永昌祥”商号,其生意不仅遍及川滇地区,更是扩展到海外。
随着对外商贸交流的进行,本土商人势必会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们的住宅建筑中就反映为西洋元素与其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民国时期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洋楼出现。在喜洲董家院落中,一幢别墅中西合璧:法国式结构和装修又揉进白族“走马转角楼”设计,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吸纳。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这种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加之当时本土商人在当地的影响力,久而久之,这种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建筑元素的变化同样影响到周边相当一部分大理白族人,这样西洋元素在传统白族建筑中的应用便十分多见。
2.3 留学归国者的影响
民国时期,全国留学热再度兴起,这个时期的留学生相较之前时期,在艺术领域有更深的理解,他们一方面亲自体验并感受了西方文化以及国外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继承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可谓学贯中西。而这个时期的大理白族,同样也有许多学者、革命人纷纷到国外深造,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受到西方各方面文化的影响,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方面。留学回国之后,这些受到过西方先进文化与艺术熏陶的学者们,逐渐将这种变化渗透到自己民族的传统建筑中,这样便逐渐使得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融入传统白族建筑。由于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变化加之白族包容性的特质,这种融合也随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传承至今日。
3 西洋元素与大理传统白族建筑融合的表现
西洋元素与大理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是西方文化与大理白族文化碰撞的产物,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3.1 门楼形式
大理白族建筑门楼主要分有厦大门和无厦大门两种。有厦大门多见于明清时期的白族建筑,除了体现传统白族文化气息的“三滴水”“一滴水”的形式、木质斗拱结构、精巧的白族装饰外,现今存在的部分传统白族建筑中还将拱门等西洋元素融入传统的有厦大门。砖石砌成的拱券式大门融入传统形式的白族门楼,并结合传统白族的雕刻、彩绘或有镶嵌的大理石,体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见图1)。
无厦大门多出现于民国时期,相比有厦大门其更多的融入了西洋元素,除了拱券门,还以西方建筑中各种形式的山花取代了繁复的“三滴水”门楼顶部结构,在门两侧采用西方柱式,细部则结合白族传统的装饰艺术,这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白族建筑文化的包容性(见图2)。
3.2 窗户
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白族建筑中的外墙窗户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拱券结构,主要有半圆拱和上部是三角形的尖拱,但在窗户装饰上,仍结合传统的木雕、彩绘等技艺(见图3,图4)。亦有采用百叶窗的形式,例如严家大院中的西式洋楼中的窗户。此外,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传统的外墙窗户尺度较小,但随着玻璃等材料的引入使得窗户的尺度也逐渐变大。
3.3 栏杆
西方元素与白族建筑的融合同样体现在栏杆这一元素上,特色鲜明欧式花瓶栏杆,或木质或石材,在大理喜洲及大理古城的一些白族民居建筑的内院和外墙的栏杆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更有传统栏杆造型和欧式栏杆造型的交替使用,共同体现在同一所民居之中,形成白族建筑中独具特色的景观。
3.4 柱子
欧式风格的柱子在白族传统建筑中也同样可以找到。例如,大理古城圣三堂主体建筑入口的螺旋形柱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配合半圆形拱门,使得西方特色愈发凸显,与大理石制成的装饰壁画,飞檐斗拱,屋檐的角兽等传统的装饰、造型相融合很好的体现了这座白族庙宇式教堂中西合璧的一面(见图5,图6)。
3.5 彩绘
彩绘艺术是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粉墙画壁”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而“中西合璧”的彩绘艺术风格是白族建筑的又一特点。在白族民居、当地教堂都可发现西方彩绘元素与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表现,这种融合一方面体现在彩绘的题材上,彩绘的题材不仅仅是传统的山、水、花、鸟等元素图案,具有西方特点的别墅、礼堂、轮船以及在教堂墙上出现的一些人物、天使、故事性的图案等都可在白族传统建筑中找到。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法,绘画不局限于传统的写意模式,在一些彩绘中则更加写实。亦有传统白族彩绘和具有西洋元素的彩绘共同出现在同一建筑中,更加体现了西洋元素与传统白族建筑的融合。
3.6 材料
石材和木材在大理许多地方的传统白族建筑中都十分常见。其中,卵石砌墙、大理石装饰以及各式石质铺装都是白族独具特色的乡土景观[10](见图7)。木材的运用也十分普遍,传统的白族建筑中门楼、窗、栏杆大都运用木雕作装饰。而西洋的石栏杆、玻璃、琉璃瓦等元素的运用同样是白族建筑中西合璧的一种体现,颇具特色。
3.7 布局
在传统白族民居建筑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布局形式的基础上,又有将西洋楼融入其中的方式,通常西洋楼被设置在院落的一角,作为整个院子的后院,如张家花园、喜洲严家大院等(见图8)。另外,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在布局上具有意大利巴西利卡式教堂的布局特点,而整体造型与木结构则延用白族建筑的做法。
4 中西合璧的白族建筑特点
白族建筑不仅在色彩、材质、装饰、布局等诸多方面很好的体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而且很好的融入了外来文化。“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的布局形式,传统的彩绘,精美的木雕等等都不足以概括白族传统建筑的特点。西洋元素的运用为传统白族建筑形式增添了又一特色,这种中西合璧的民族建筑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白族建筑文化的包容性。
[1]易 风.中国少数民族建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63-67.
[2]石克辉,胡雪松.云南乡土建筑文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8-87.
[3]K. Sizheng Fan. Culture for Sale: Western Classical Architecture in China’s Recent Building Boom.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2009,63(1):64-74.
[4]陈谋德.白族传统建筑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中国勘察设计,2002(10):36-42.
[5]刘裕荣,熊海龙.冲突与融合——云南大理喜洲村白族民居门文化.小城镇建设,2006(1):67-69.
[6]高泽涛.云南侨乡文化成因、特征及建设.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57-59.
[7]鹿 杉,叶 喜.大理白族民居大门探究.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77-80.
[8]Banister Fletch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London:B.T. Batsford,94 High Holborn,1920:684.
[9]张 喆.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彩绘研究.南京:东南大学,2009:10-11.
[10]高艳杰,马建武.大理白族园林景观中石元素的应用.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6):62-64,69.
The fusion research on Western elements and Dali traditional Bai construction★
Li Zheng Ma Xu Li Yu Fan Guosheng*
(LandscapeArchitectureCollege,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Taking the Bai construction of Dali Xizhou, Dali ancient town and surrounding are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Western elements into traditional Bai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special phenomenon of Western elements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Bai unique national elements in construction fusion, and from the windows, material and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summarized the representation of Western elements in traditional Bai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 the inclusive of Bai construction culture.
fusion, Western element, Bai construction, national culture
1009-6825(2015)01-0001-03
2014-10-25 ★: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1427)
李 峥(1989- ),女,在读硕士; 马 旭(1990- ),男,在读硕士; 李 煜(1979- ),女,副教授
樊国盛(1963- ),男,教授
TU-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