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2015-03-08汪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正常者异常者涂片

汪静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汪静

目的研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价值。方法1320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对其血常规检查, 其中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840例), 正常者作为研究组(480例), 分别行血涂片分析,分类比较细胞及形态学。结果研究组假阴性率为14.79%;对照组假阳性率为47.14%。两组研究对象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328, 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血涂片分析对异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 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血涂片分析;血常规;重要性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很高的检验质量, 可显著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其具有获取报告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临床中过度对分析仪进行使用常会导致漏报、漏诊等情况的发生, 干扰疾病的诊治工作[1]。血涂片检验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血液进行常规的推片、染色等, 以达到分类白细胞(WBC)的目的, 同时对血小板、红细胞等形态进行良好的镜下观察, 可对血液的形态学进行最基础的观察。为进一步探究血涂片分析在血液常规检验中具有的价值, 作者对132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血涂片分析, 并归纳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1320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涂片分析检查, 其中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840例),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46.7±11.6)岁;男438例, 女402例。正常者作为研究组(480例), 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47.8±12.1)岁;男253例, 女2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式 标本取自于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患者血液标本, 通过采用EDTA方式-K2进行抗凝处理, 仪器为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T-4000i)以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光学显微镜(双目), 试剂为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1320例患者经血细胞仪分析后检测异常者840例, 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油镜下血涂片观察分析;对经血细胞仪分析后检测正常者行油镜下血涂片观察, 并进行染色。油镜下观察包含:观察并分析细胞的形态学结构, 并对其进行分类计数、计算比例等;观察分析WBC是否具有正常形态、是否发生异型淋巴细胞、毒性改变等;观察分析红细胞(RBC)是否发生淡染区域面积增大、结构大小是否不均匀、是否发生畸形等, 并分析RBC内结构是否发生异常;观察分析并记录血小板的数量, 并对其凝聚性、形态等进行分析。WBC分类计数为100个, 采用城墙式移动血涂片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 并对各类血细胞的比例进行观察统计, 分析观察其是否存在核左移或是核右移等现象,是否发生异常细胞或是幼稚细胞等。

1.3 检查评估标准 血液检测仪上检查结果正常者但血涂片检查中异常者评定为假阴性, 反之检测仪上检查结果异常者但血涂片检查中正常者评定为假阳性;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均为正常者评定为阳性, 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均为异常者评定为阴性[2]。通过以上标准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结果的分析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分析:经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后,研究组中480例正常者中, 经血涂片分析结果呈现为异常者71例, 假阴性率为14.79%;对照组中840例异常者中, 经血涂片分析结果呈现为异常者396例, 假阳性率为47.14%。两组研究对象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328,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涂片结果比较[n(%)]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对血液检测的最基本方式。人体内血液主要分为两部分, 有形细胞与液体,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针对细胞进行。血液中根据功能的不同主要将血细胞分为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血常规检验中可对三种血细胞的数目及形态的分布进行观察, 并以此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判定,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方式。

血常规检查可对人体早期疾病的病变进行观察, 对机体是否发生贫血、骨髓造血功能是否正常、血液系统疾是否病变等进行诊断。采用血涂片进行镜检是血常规检查中的基础方式,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性。但临床血液分析仪的使用逐渐取代血涂片检查。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能够提高检查效率以及准确性, 但不能够明显区分幼稚细胞和嗜碱细胞, 更不可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检查。由此可见, 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时发现异常则需进行人工血涂片镜下复检,以有效防止误诊的发生, 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3]。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经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后, 研究组中480例正常者中假阴性率为14.79%;对照组中840例异常者中假阳性率为47.14%。两组研究对象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血液分析仪出现异常的患者中作进一步血涂片分析有助于对正确诊断作进一步的分析, 并且在血液分析检查正常者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是因为血液分析仪行血常规检查时是以细胞的大小及分布为依据进行评判, 因此对异常的血细胞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评估, 因此患者作血涂片检查是必须的。因此临床在行血涂片检查时应严格控制质量, 保证得到最佳数据。

综上所述, 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存在干扰, 对检查结果并不能保证完全的准确性;但其对全血细胞进行检查计数可作为临床筛查的一种方式。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需结合血涂片进行分析检查, 完成对异常情况的进一步鉴定。血涂片检查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可对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分析,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更好的反馈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促进临床对疾病的诊治工作的开展。

[1]张育超.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4(26):35-36.

[2]高丽娟.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哈尔滨医药,2013,33(3):206-207.

[3]李艳珍.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6):807-8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13

2014-12-10]

246001 海军安庆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正常者异常者涂片
可信的部分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糖尿病患者如何筛查并发症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