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2015-03-08杨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检验科合格

杨毓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杨毓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2326例, 统计每年的不合格率;随机抽取10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 用不合格率对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描述。结果通过分析发现2012年3月~2014年10月, 本院真空采血系统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0.57%、0.55%、0.54%, 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波动不大;通过分析10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得知, 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超时送检、标本量少、标本凝块以及其他原因。结论医院的检验科需要加强与护理部、临床部门的联系, 做好及时沟通、及时反馈, 共同努力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不合格率

检验科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 每天都需要承担包括急诊患者、病房、各类体检、科研的各种的检测工作[1], 工作量之大与工作的繁琐容易造成工作失误, 因此,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也时有出现。本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①回顾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2326例, 统计每年的不合格率。②从2012年3月~2014年10月医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中随机抽取1000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被抽用作研究的1000例血液标本均由病区护士采集, 由医院的工勤人员负责将血液标本送到检验科。其中血清500份,血浆300份, 全血200份。所有血液标本均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 有柠檬酸钠抗凝管、氟化钠抗凝管、肝素抗凝管等。

1.2 方法

1.2.1 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判断 检验科判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标准包括:①标本量少:是指采集时标本的采集量没有达到检测的需求, 或者是抗凝标本的采血量没有达到刻度的要求;②标本凝块:是指抗凝血标本或者血清中有凝块;③真空采血管出现破裂;④使用了错误的采血管;⑤患者信息出现错误或者是没有检测项目造成的标本信息有误;⑥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溶血情况;⑦标本为严重的脂血, 血液呈白色、牛奶状;⑧标本超过规定的时间内送检;⑨标本因各种原因被污染;⑩没有标本。

1.2.2 对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处理 检验科一旦发现送来的标本不合格时, 应该告知病区的护士, 并了解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患者的信息、标本的信息, 做好标注, 由病区进行撤单或者是重新采集血液标本并做好各个环节的记录,由检验室的负责人员将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做好登记。

1.3 观察指标 分析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是否有改善。

2 结果

2.1 通过分析发现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真空采血系统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0.57%、0.55%、0.54%,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波动不大, 具体情况见表1 。

表1 2012年3月~2014年10月血液不合格率情况(%)

2.2 随机抽取的2012年3月~2014年10月1000例参与研究的血液标本研究发现, 不合格血液标本共55份, 占总标本数量的5.50%;其中超时送检的有12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21.82%;标本凝块的有15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27.27%;量不准的有16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29.09%;溶血的有1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1.82%;输液同侧采集的有2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3.64%;标签不当的有1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1.82%;标本污染的有2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3.64%;受检者准备不足的有2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3.64%;容器不当的有2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3.6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的有2例, 占不合格血液标本的3.64%。

2.3 标本有凝块,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值显著增加, 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 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 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K+)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 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 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

3 讨论

3.1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检验科的不合格标本率波动不大, 没有明显得降低, 这说明本院仍需对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控制和改善。通过每月对血液标本记录不合格的标本情况, 整理并分析出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制度、确立相关规则;加强检验科与护理科、实验科、临床病区的联系, 及时整理、反馈血液标本出现的相关情况。

3.2 从2012年3月~2014年10医院检验科接收的2326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中随机抽取的10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经研究发现, 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超时送检、标本量少、标本凝块以及其他原因。

3.2.1 标本凝块 通过电话了解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以及病房发现造成标本凝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年老患者或者病情危重的患者本身的静脉处于不佳的状态, 造成抽血的难度增大;还有一些原因是由于采血人员的经验不足致操作不当, 使得等待真空管负压充盈时间变长造成;或者是由于采血完成后没有及时将抗凝剂与血液进行充分的混合, 以致凝结出肉眼不易看见或者看不见的小血块[2]。针对这类情况导致的标本凝结, 要注意采血时选择更加适合的静脉进行抽血;采血完成后, 将标本颠倒轻摇3~5次, 使得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合避免发生标本凝块的现象[3]。

3.2.2 标本量少 通过电话了解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以及

病房发现造成标本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采血人员的技术、患者血管情况不佳之外, 还与有的护士在采血时过早拔掉针头有关。针对这类情况, 跟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沟通时强调在给患者采血时, 要注意等到真空管的负压完全平衡之后再拔针头[4]。

3.2.3 超时送检 标本及时送到检验室是确保血液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对采血时间点有要求的血液标本来说更是应该严格执行、严格把关, 否则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5]。针对这类情况, 作者增加了关于送检时间要求的温馨提示, 告知采血人员和临床医生要按时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室, 确保血液检测得以及时地、顺利的进行。

3.2.4 其他原因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还有很少一部分使血液标本成为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就是患者信息出现错误、标本信息出现错误、标本被污染等,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护理人员工作粗心所致, 由于自己的马虎、不注意造成血液标本的不合格。针对这类问题, 明确护理人员或者是采血人员的责任,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要求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细致、认真,尽可能消除因为此类原因造成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出现。总之, 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改善需要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加强合作、不断努力, 认真、严谨地对待工作, 避免因自身的粗心、失误造成血液标本的不合格, 自己负责的环节把好关, 尽量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

[1]周梅芳.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吉林医学,2011,32(30):6443-6444.

[2]何娜, 高月敏, 汲万芝, 等.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 (28):267-268.

[3]李建芬.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

[4]陈锦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75-1776.

[5]杨万金.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的探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44-77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88

2015-01-05]

510470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检验科合格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不合格的洗衣工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做合格党员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