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2015-03-08李傲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年龄段心脏

李傲蕾

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李傲蕾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84例接受心脏介入术的患者,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些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心脏介入术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因素, 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后的生存质量均低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 患者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变化和年轻人相比较越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 对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心脏介入术;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心脏介入术是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 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但就目前来说, 该手术方式还未发展完善, 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 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 在行心脏介入术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整体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中, 本院以84例行心脏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探讨心脏介入术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接受心脏介入术的患者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男48例, 女36例;病程6个月~15年;年龄15~80岁, 其中15~20岁18例(21.4%),21~40岁21例(25.0%),41~60岁17例(20.2%),61~80岁28例(33.3%)。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统计手术前和手术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百分制评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3 评价标准 以百分制的问卷调查评分为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影响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介入手术操作情况、药物治疗方式, 术后护理等客观因素, 以及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主观因素。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后的生存质量均低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 患者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变化和年轻人相比较越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比较(±s, 分)

表1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比较(±s, 分)

注: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比较, P<0.05

项目 15~20岁(n=18) 21~40岁(n=21) 41~60岁(n=17) 61~80岁(n=28)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生理功能 82.6±1.3 71.3±1.4 83.3±1.1 71.1±1.7 84.1±1.3 70.8±1.6 81.2±1.4 70.2±1.3生理职能 83.6±1.2 72.6±1.5 82.6±1.3 71.2±1.6 83.4±1.2 70.6±1.4 80.7±1.6 70.1±1.1躯体疼痛 84.2±1.4 73.2±1.7 83.6±1.4 72.6±1.2 84.2±1.2 70.6±1.5 80.4±1.4 70.2±1.3社会功能 86.5±1.7 74.2±1.4 85.1±1.9 72.8±1.5 84.6±1.3 71.8±1.9 80.3±1.2 70.8±1.4精神健康 83.4±1.1 72.6±1.3 83.7±1.4 71.1±1.3 83.7±1.7 70.9±1.4 82.6±1.3 70.4±1.3情感职能 84.6±1.6 73.1±1.4 83.8±1.4 73.1±1.2 84.4±1.1 70.3±1.7 81.1±1.1 70.5±1.7精力 83.2±1.4 74.1±1.2 81.6±1.2 71.1±1.1 82.4±1.6 70.1±1.6 80.1±1.1 70.3±1.7

3 讨论

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 主要经过穿刺体表血管, 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然后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2]。该种手术是现价段较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方法,但就目前来说, 该手术方式还未发展完善, 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 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影响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介入手术操作情况、药物治疗方式、术后护理等客观因素, 以及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智能等主观因素。对此, 要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 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体措施如下:①做好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健康指导以及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患者在手术前因为病痛、家庭、经济等问题, 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沟通, 向患者详细讲解心脏介入术的相关情况以及成功案例, 鼓励患者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 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在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方式,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②做好术中护理:在手术中要根据患者的造影结果植入支架, 一般来说每例患者植入1~6根[4]。整个手术过程都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护理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 辅助主治医生做好心脏介入术。③ 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术后要对患者的APTT情况进行常规监测, 待APTT情况正常才能拔除动脉导管。在术后24 h以内患者必须进行补液、营养心肌、抗血小板, 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此外, 还要加强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后的生存质量均低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 患者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变化和年轻人相比较越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对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1]梅世静.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变化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21.

[2]江素玲.系统护理对入住ICU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1026.

[3]张继勉.心脏介入术中医护人员环境电离辐射剂量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30(9):840.

[4]陈悦.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75

2014-12-24]

475400 河南省通许县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年龄段心脏
我的各路好友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心脏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教学暗示艺术在小学不同学段的运用策略研究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