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及预后

2015-03-08陈素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母细胞胶质胶质瘤

陈素娟

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及预后

陈素娟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32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均采用再手术治疗, 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再手术后存活期以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再手术治疗后, 临床症状:27例(84.4%)得到有效改善,3例无改善,2例出现恶化;并发症:6例愈合不良,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癫痫;患者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3.4±3.6)周。结论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采取适当再手术治疗, 与化疗、放疗相结合, 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延长存活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复发;临床治疗;预后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 中年人发病率高, 是35~54岁患者的第三位死亡原因[1], 良性生长缓慢, 病程较长;恶性瘤体生长快, 病程短,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为进一步研究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方法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本院选取3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8例,女14例, 年龄21 ~65岁, 平均年龄(42.6±7.2)岁;依据karnofsky(KPS)分级评分:13例>60分,19例≤60分;病理类型:1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0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包括9例混合性胶质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32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13.5±0.9)个月, 其中Ⅰ~Ⅱ级复发时间为14个月, Ⅲ~Ⅳ复发时间为6个月。

1.2 临床表现 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临床表现为: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一般肿瘤特征;②少枝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出现癫痫症状;③各发病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感觉障碍或侧肢体瘫痪;④髓母细胞瘤患者出现头痛、脑积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1.3 手术方法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找准原有手术切口,根据脑肿瘤手术入路原则行切口, 将患者骨瓣掀起并打开脑膜, 观察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粘连情况, 保护脑功能区域和血管, 脑瘤切除;如果肿瘤囊出现变性或者出血坏死情况严重, 抽出囊液或切除坏死组织, 之后沿边缘部分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再手术后存活期以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再手术治疗后,32例患者中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占84.4%;3例患者无改善, 占9.4%;2例患者出现恶化, 占6.3%;并发症情况:6例愈合不良,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癫痫, 并发症发生率为34.4%。

2.2 预后 患者再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3.4±3.6)周, 影响患者预后因素有性别、年龄、KPS分级评分以及病理类型等, 其中肿瘤病理类型对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脑胶质瘤复发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周)

3 讨论

脑胶质瘤也称脑胶质细胞瘤, 占人体颅内肿瘤的46%左右, 肿瘤多分布在脑干各部位, 具有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以及室管膜瘤等多种分类[2]。胶质细胞瘤偏良性者生长缓慢, 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2年, 恶性者瘤体生长较快, 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70% ~80%多在6个月内;患者发病原因包括空气污染、电离辐射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 临床中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 如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颅扩大(儿童期较多)和生命体征改变等[3];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治疗、放疗、化疗、X刀以及Y刀等, 基于胶质瘤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 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 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 向肿瘤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 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 治疗后患者复发几率和死亡率高[4], 且肿瘤复发多在原手术部位发生, 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所以复发性胶质肿瘤患者需进行再手术治疗, 并与化疗、放疗相结合, 尽可能在原有手术基础上切除肿瘤, 避免第3次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中需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不受损伤, 且必要时对功能区进行全切除, 减少脑胶质瘤复发时对脑组织的压迫。本次试验本院选取32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再手术治疗, 试验结果表明84.4%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4%, 平均存活时间为(83.4±3.6)周;患者性别、年龄、KPS分级评分等因素差别对再手术后患者预后影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仅肿瘤病理类型差别对再手术后患者预后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岁的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50岁患者、KPS分级评分>60分的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60分患者、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存活期长于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

综上所述, 对脑胶质瘤复发患者采取适当的再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延长患者存活周期, 提高预后效果。

[1]张秀明.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3):161.

[2]宋广文.羟基喜树碱与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比较.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20):1676.

[3]李永丽.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郑州大学学报,2013,48(3):362.

[4]钟鸣谷.复发脑胶质瘤再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1):36-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59

2015-01-12]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

猜你喜欢

母细胞胶质胶质瘤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新兴技术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神经胶质细胞
GSK-3β活性与小胶质细胞TLR4受体在POCD发生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