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的初步观察

2015-03-08苏玲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叶酸半胱氨酸维生素

苏玲君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的初步观察

苏玲君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为冠心病组,9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 观察冠心病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结果冠心病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82例, 占91.1%;对照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4例, 占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比较, 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下降, 维生素B12明显升高(P<0.05);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针对冠心病人群定期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预防性服用B族维生素, 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益。

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研究表明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的高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因素[1],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 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 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 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 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增强血小板功能, 促进血栓形成, 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升高[3]。本研究对本院90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进行检测,探讨其水平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 入选标准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将其作为冠心病组, 其中男47例, 女43例;平均年龄(69±11)岁, 包括心绞痛患者61例, 心肌梗死患者29例;选取同期本院进行健康检查各项指标均为正常, 无重大疾病史者9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5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67±1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置于红色普通试管中, 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检测仪器使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于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校准物由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质控物由朗道公司提供,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测定结果>15 μmol/L者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2.2 叶酸、维生素B12测定 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置于红色普通试管中, 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检测仪器使用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测定, 校准物、质控物及配套用稀释液等均购自美国雅培公司。叶酸的参考值为2.7~34.0 ng/ml, 维生素B12参考值为179.0~1162.0 pg/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82例, 占91.1%;对照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4例, 占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比较 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下降, 维生素B12明显升高(P<0.05);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n,±s)

表1 治疗前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n,±s)

组别 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叶酸(ng/ml) 维生素B12(pg/ml)冠心病组 90 82 18.68±9.08 3.12±1.23 200.82±135.23对照组 90 4 10.21±3.12 7.31±2.74 325.51±163.24 P <0.05 <0.05 <0.05 <0.05

表2 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比较(±s)

表2 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比较(±s)

时间 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叶酸(ng/ml) 维生素B12(pg/ml)治疗前 82 18.78±9.22 3.15±1.23 201.63±135.03治疗后 82 11.26±2.42 4.23±2.40 532.27±201.78 P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如血清总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都被认为是提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其中,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 为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 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在酶的作用下从四氢叶酸获得甲基而合成甲硫氨酸,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甲基可参与胆碱、肌酸、肾上腺素及核酸中嘌呤、嘧啶及稀有碱基的合成, 其导致冠心病事件发生的机制主要由于自身产生氧自由基,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或引起蛋白质损伤、酶受体功能障碍, 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 使泡沫细胞增加, 或者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使内皮功能下降, 血管持续性的收缩引起缺氧, 最终导致冠心病事件的发生[5]。有研究显示10%的冠心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 轻、中度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6倍[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为(10.21±3.12)μmol/L, 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为(18.68±9.08)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明随病变的发生和加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现阶梯状上升, 与其他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为对心肌病变程度的估计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依据;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12明显升高(P<0.05), 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表明叶酸水平不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诊断指标, 改善叶酸水平无法使冠心病治疗获益, 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针对冠心病人群定期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预防性服用B族维生素, 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益。

[1]马欣.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 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55-57.

[2]彭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1324-1325.

[3]吕强, 靳春荣.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626-627.

[4]彭川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血浆高半胱氨酸发病相关性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38-40.

[5]徐超, 骆立新, 周帖, 等. 老年冠心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浙江实用医学,2014,19(2):101-103.

[6]吴志红, 丁秋蕾, 连晓芳, 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中国医药,2014(9):1271-12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20

2015-01-15]

523059 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叶酸半胱氨酸维生素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