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分别单用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对比

2015-03-06陈美仪罗俏瑜冯池微冯景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阿托阿司匹林颈动脉

陈美仪,罗俏瑜,冯池微,冯景霞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州 511400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分别单用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对比

陈美仪,罗俏瑜,冯池微,冯景霞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州 511400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分别单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P+A)治疗组30例;单用阿司匹林(A)治疗组3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P)治疗组30例。对比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血脂、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两个单独用药组(P<0.05),治疗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扩大,也优于两个单用药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A)治疗组要高于其余两组(P<0.05);(P+A)治疗组总有效率95.3%,高于P组(73.2%)和A组(74.6%),P<0.05,3个月随访未见脑梗死复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脑梗死,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对改善血脂各项指标有着积极的意义,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相对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有着明显的优势。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用药

脑梗死(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梗死重要原因之一[1]。阿托伐他汀是一类通过调节血脂达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药物[2]。而阿司匹林则通过抗炎、抗血小板作用达到对动脉粥样化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3]。本研究通过阿托伐他汀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与分别单用的疗效对比,验证其疗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入选标准:(1)诊断依据为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3)患者入院治疗前均未服用调脂类药物;(4)患者均属颈内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

排除标准:(1)心肌梗死、脑栓塞、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2)治疗前一个月服用过抗感染或抗氧化类药物者;(3)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4)有贫血或营养不良的患者;(5)合并肿瘤或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6)近3个月内,有过出血性疾病或手术者;(7)近期服用避孕或激素类药物者;(8)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P+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58.8±12.3)岁;P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3岁,平均(59.1±10.2)岁;A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7~75岁,平均(62.3±14.1)岁。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见表1。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P+A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d-1+阿司匹林100 mg·d-1;P组:单独予阿托伐他汀20 mg·d-1;A组:单独予阿司匹林100 mg·d-1;均行3个月的治疗。

1.3 检测指标和方法

颈动脉中膜和颈总动脉内径均用SONO3-1500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对治疗前后的数值进行比较。测定患者的血生化指标,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用日本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7]。以入院后第1天、随访3个月为评价时间。

表1 3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s,n=30)

表1 3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s,n=30)

组别TG/ mmol·L-1TC/ mmol·L-1HDL-C/ mmol·L-1LDL-C/ mmol·L-1颈动脉中膜厚度/ mm颈总动脉内径/ m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P+A 3.51±0.48 8.52±0.51 0.76±0.12 4.12±0.44 0.89±0.11 5.43±0.72 8.1±1.7 P 3.48±0.42 8.55±0.52 0.73±0.16 4.02±0.43 0.91±0.13 5.52±0.55 8.0±1.6 A 3.49±0.46 8.61±0.49 0.75±0.11 4.11±0.39 0.92±0.12 5.51±0.49 8.1±1.6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

1.4 随访

在患者出院后的1和3个月对其各随访一次。随访内容:(1)是否发生脑梗死;(2)是否出现心肌梗死;(3)CT检查是否发现颅内出血;(4)是否出现异常出血(牙龈、消化道、皮肤出血)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并采用Tukey's检验方法进行多重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治疗前后TG、TC、HDL-C和LDL-C比较

3组在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对血脂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TG、TC和LDL-C较药物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HLDL-C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3组之间比较,P+A组在降低TG、TC

和LDL-C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方面较其余两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n=30)

2.2 3组颈动脉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药物治疗后,颈动脉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颈总动脉内径则明显扩大 (P<0.05)。P+A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颈动脉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颈总动脉内径较其余两组明显扩大(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颈动脉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n=30)

2.3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P+A组显著高于P组 (χ2=5.192,P<0.05)和A组(χ2=6.441,P<0.05)。结果见表4。

表4 3组临床疗效对比(例,%)(n=30)

2.4 随访

治疗3个月内3组均未发生失联情况,所有患者未发生过敏、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亦无其它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阿托伐他汀是选择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控制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的目的。该药可有效地控制血液中LDL的水平,其机制主要为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加,促使LDL摄取量增加以及分解代谢加快。该药也具备减少LDL的生成和其颗粒数的功效。阿托伐他汀对某些家族性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FH)的LDL-C的水平也具有控制作用,其他类型的降脂药对此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该药有效降低TC、LDL-C、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TG的水平,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5]。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MI)二期有着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为临床经典用药。其原理是阿司匹林通过与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COX)中的COX-1有效部位多肽链530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导致COX失活,继而阻断了AA转化为血栓烷A2(TXA2)的途径,抑制PLT聚集。COXs是AA生成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人体内有COX-1和COX-2两种形式,COX-1是PLT固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长期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预防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性死亡等有明确的益处,但在最佳剂量和阿司匹林抵抗问题上仍存争议。

在本研究中,P组、A组和(P+A)组进行药物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以及颈部血管变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且与治疗前相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P<0.05),此结果证明,3组药物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均具有效果,且通过3个月的随访表明,此3种用药方式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对其用药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保证。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6],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并能抑制凝血酶的生成[7],由此可见,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均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且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在本研究中,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分别独立用药的其余两组。

[1]冉 莉,覃和平,梁 筠.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4):1760-2.

[2]黄彦生,王丽霞,王留义,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活性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27-9.

[3]潘丽婷,陈祯玥,陆国平.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抗炎作用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2,32(4):31-3.

[4]吴智成.NIHSS评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作用[J].当代医学,2014,20(5):112-3.

[5]谭绍云.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ACI并高脂血症、CAS患者血脂及CAS斑块的疗效比较 [J].山东医药,2014,54(21):54-6.

[6]李 强,凌 芳,聂德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1(16):1598-600.

[7]祁学成,曾瑞兰,唐建平.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428-30.

Comparing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and Single Drug Therapy

CHEN Mei-yi,LUO Qiao-yu,FENG Chi-wei,FENG Jing-xia
Panyu District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1400,Guangdong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and single drug therapy.Methods:Ninety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4,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P+A)group(30 cases),Aspirin(A)group(30 cases)and Atorvastatin(P)group(30 cases),neural function defects,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hanges of blood lipid and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improvement of triglyceride,total cholesterol,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carotid artery inradium and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in the P+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single drug groups(P<0.05).The total effectiveness of the P+A treatment group was 95.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 group (73.2%)and A group (74.6%) (P<0.05),there were no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3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nerve function and prognosis,be positive to blood lipids and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i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single use of atorvastatin or aspirin.

Atorvastatin;Aspirin;Combined use of medications

R969.4

A

1673-7806(2015)03-297-03

陈美仪,女,主管药师 E-mail:chenmeiyi23@163.com

2014-12-30

2015-03-25

猜你喜欢

阿托阿司匹林颈动脉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