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探讨
2015-03-06李国芹丛勇
李国芹,丛勇
公主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岭13610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探讨
李国芹,丛勇
公主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岭136100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选取该社区居民109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吸烟率、建档率与运动参与率。结果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后,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24.77%上升至95.41%,吸烟率22.93%降至10.09%,建档率提高,居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效果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有利于促进居民充分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防治模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由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慢阻肺、精神疾病及肿瘤最为常见[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日益临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生存安全的重大疾病。据WHO统计,仅2008年我国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在全球总死亡人数中已经占到63%,而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2]。综合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医疗费用的降低方面作用举足轻重。该疾控中心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慢病综合防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居民109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析2013年1月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与实施后社区居民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研究对象中,男性55例,年龄21~79岁,平均(51.68±10.72)岁;女性54例,年龄20~83岁,平均(54.19±10.32)岁。从文化程度看,小学23例,初中41例,高中33例,大专以上12例。从职业分布看,农民52例,工人35例,职员10例,教师12例。男女性别之间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政府指导下对该社区居民实施综合防治管理,在政府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协调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区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向社区居民正确讲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健康促进知识,组织开展健康管理活动。在当地卫生局的协调下,实行以社区为主、医院与疾控中心活动为辅的多方合作,形成统一的防治目标。
同时,在社区内开展免费的疾病诊断,确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优先项目。引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平衡膳食、吸烟、酗酒、精神心理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等。
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与老年人群视为高危人群实施重点监测与干预。指派专人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后期随访,观察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居民健康意识、吸烟率、健康档案建档率与活动参与率情况[3]。
1.3 统计方法
对该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居民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由实施前24.77%上升至95.41%,吸烟率22.93%与实施前10.09%相比显著下降,参与活动的人数增多,建档率提高,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调查对象各项指标变化情况[n(%)]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在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不预防,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也承担不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原卫生部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综合防治方针。因此,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治模式非常重要,需要政府部门、卫生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各级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方可有效施行,体现动员全社会参与和群防群治的理念。
WHO认为,综合的、以人群为基础的一级预防项目是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重视一级预防不等于放松二、三级预防。以社区为基础,强调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和生活习惯,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强调综合防治,建立社区慢病监测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真正把工作做到人群中,给健康人和患者以最方便的干预服务。减少风险因素,提倡不吸烟(至少公共场所不吸烟)、适量饮酒、低脂肪低盐膳食、适度锻炼、控制体重、控制工作压力和紧张;重视高血压,35岁以上健康居民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努力改变生活居住条件、提供公共锻炼设施、改变大气质量、减少工业污染。2005年WHO的“全球报告”提出了最新的理念1:“目前的卫生系统并非为慢性病所设计”,最新理念2“急性病保健永远是必要的,但是卫生保健系统必须同时接受照顾长期健康问题的概念”,最新理念3“采取行动的8项基本要素”:支持模式转变、管理政治环境、建设综合卫生保健、为健康而使部门政策调整一致、更有效地使用卫生保健人员、以患者和家庭为保健中心、在患者社区中支持他们强调预防。要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工作,通过动态跟踪,可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监测和评估系统,通过相关人员的实地监测和评估,了解由早死和残疾造成的疾病负担以及疾病危险因素,进而应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理论,采用生命全过程措施,有效预防疾病、促进健康[4]。
把慢病综合防控作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切实抓实抓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搭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防控工作平台,在出台慢性病防控规划的基础上,及早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使工作向纵深开展,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社会化的共建机制、规范化的活动机制和科学化的考评机制。要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慢性病防控的宣传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防疫机构要广泛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实现慢性病防控宣传辖区人口全覆盖。要重视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类因素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将多种元素融入到慢性病防控过程中并与群众健身、合理膳食等相结合,继续开展营养干预和膳食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防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居民了解各种慢性病的危害因素,提高居民维护健康生活的自觉性,真正让慢性病患者变“要我健康”到“我要健康”。
基于以上分析,该研究中,选取109例社区居民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联合卫生部门与环保部门绿化、整合社区环境,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加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宣传力度。利用健康档案加大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机制的干预,建立社区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鼓励企业与学校参与到健康促进活动中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力度。同时,建立主导部门为政府机关,各级部门明确职责、各尽其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从而形成主体为卫生部门、基础为社区单位,家庭作为主要依托的综合防治工作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能够帮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愈后及防控知识,居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不健康生活习惯得到改善,有利于减少或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
该研究结果显示,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后,109例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24.77%上升至95.41%,吸烟率22.93%与实施前10.09%相比下降明显,多数居民开始热衷于参与各项活动,活动参与率25.68%上升至68.81%,建档率33.03%提高明显,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通过有效干预居民的行为方式可明显提高健康意识,学会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与姚夏婷[5]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任务[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重点在于利用干预措施改变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最大程度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综合防治模式有利于促进居民充分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马俊花,张青宏,吴维林,等.银川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 (9):1-3.
[2]吕桦,田晓燕,李盛,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疗与护理的费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0(12):36-37.
[3]吴庆生,李建,王淑芬,等.安徽省成年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因素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1):12-14.
[4]王洪国,陈红敬,钱军程,等.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1(5):390-392.
[5]姚夏婷.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控制慢性病的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9):435-436.
[6]王文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04-507.
Discussion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od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LI Guo-qin,CONG Yong
Gongzhul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ongzhuling,Jinlin Province,1361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od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Methods109 cases of my community as this study,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mode embodiment residents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smoking,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rate filing.ResultsImplemen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odel,community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creased from 24.77%to 95.41%before implementation,the smoking rate22.93%fell to 10.09%,filing rate, resi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ode effe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mode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resident well understood knowledg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beneficial activities to develop a healthy lifestyle,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Prevention mode
R18
A
1672-5654(2015)06(b)-0177-03
2015-03-18)
李国芹(1974-),女,吉林公主岭人,专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