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商务区内总部集聚的动因分析

2015-03-05肖明迁张晓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

肖明迁,张晓丽,王 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北京 100070)

中央商务区内总部集聚的动因分析

肖明迁,张晓丽,王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中央商务区(CBD)内的企业总部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企业总部进驻中心城市的CBD区域内,通过利用中心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来确保自身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优质的生产要素服务。以Davis和Henderson的企业总部模型为基础,剖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部在集聚过程中面临的利润和成本问题,并且结合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N个企业的古诺模型,结论为总部集聚会给集群的企业带来整体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企业总部集聚;技术要素溢出;集聚效应

一、CBD内总部集聚的背景:大趋势下的企业选择

所谓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即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政策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以某一个城市作为较强的增长点,其周边城市配合该中心城市发展的经济模式。由于集聚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会自发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中心城市,同样政府也会实行宏观层面的政策扶持,将更多资源配置到中心城市中。以北京为例,作为中国的首善之都,不管从行政角度、经济发展角度看北京都是中国的中心。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传播优势,在这里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各行业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国内生产总值逐步上升为全球第2名,2014年仅北京市GDP就实现21 330. 8亿元,可见北京市的经济体量之大。国内的国有企业由于在北京可以获得明显的政策优势,所以大型国企更加倾向于将总部设在北京,方便其最大程度地获得政策优势。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某些民营企业在所在的区域已经不能够充分释放其潜在的产能,同时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内的产业也面临着即将被淘汰的压力,所以民营企业有将总部迁移到资源禀赋更好的城市的需求,从而提升平台高度,提升获得稀缺资源和常规资源的便利性。

二、理论回顾和相关研究

1. CBD内总部集聚的理论依据

(1)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

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所有的产品在生产上都处在劣势地位,这个国家仍然可以选择劣势较小的产品来进行生产,并进行交易。而规模经济理论分为内部规模经济理论和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在CBD总部集聚中,更强调的是外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在未达到临界点的时候,会有自发的扩大规模的趋势,更多的生产者向规模经济区域或者行业集聚,直至规模收益为零。

(2)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其在强调企业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着密切联系和价值之外,还阐明了不仅在企业内部不同生产部门的有区别的价值生产环节,在企业外部同样也有价值链的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关系。在CBD内的不同行业的企业总部的聚集为企业之间提供了成本更低的交易条件,这在降低了企业成本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总部在CBD集聚区内同样以更低的条件获得生产条件。

(3)区域经济学理论

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该理论阐明了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区域内的极点具备更好的优势,从而经济率先在极点发展,大量生产要素涌向极点,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后,则生产要素等会扩散至极点周边的区域。CBD即是区域内的极点,在CBD规模形成初期,企业总部向CBD内集聚,当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形成扩散效应,向周边区域发展。

(4)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总部集聚提供了技术支撑

企业的总部集聚同时也意味着企业总部与企业分部门之间的地理分隔,由地理分隔而产生的物理距离会产生沟通成本。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学也应运而生,企业之间的沟通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表现在物理距离上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就目前来看,企业总部集聚所产生的经济距离日渐成为企业更为重视的沟通成本。

2. CBD内总部集聚的相关研究

企业总部的集聚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企业在面对两地区经济环境时所作出的选择,克鲁格曼(Krugman,1991)最早对两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了推导,将各种经济指标转化为内生变量,通过模型变现出来[1]。在企业总部集聚的动因方面:戴维斯和亨德森(Davis&Henderson,2008)提出了企业总部模型,认为企业总部也可以被看作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2]。在此之前,埃克霍尔姆和福斯里德(Ekholm&Forslid,2001)从两种企业的角度探讨了总部经济,水平分区企业和垂直分区企业,得出水平分区生产企业由于过多的分厂而承受巨大的运输成本,其进行分区生产的倾向要小于垂直分区生产的企业,因为这些垂直分区企业能以零运输成本享受到服务[3]。藤田和蒂斯(Fujita&Thisse,2006)考虑了现代产业发展中两个重要变革:总部和工厂之间,产品运输的成本和信息交流成本在下降,对CP模型进行了两点改进:其一是厂商不同部门之间的规模效应;其二是工人的两重性(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对总部经济产生的推动作用[4]。藤田和格坎(Fujita&Gokan,2005)针对总部分离的情况,进行了多个分工厂的假设,进一步提出当企业具有一个总部和两个以上的分厂时,考虑到南北地区的差异,得出随着交流成本的下降,生产低交易成本的公司(电子产品公司)倾向于在低工资率的国家设厂,而相反的,生产高交易成本的公司倾向于开设多个分厂,以满足离散市场的需求,这样的情况在地区间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5]。

赵弘(2005)提出了企业集聚主要是由于“三赢”的存在,即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部门所在区域和企业自身的三赢[6]。梁琦、丁树和王如玉(2012)从企业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剖析了企业总部和工厂的选址问题[7]。郝寿义等(2011)运用Hotelling模型,假设在线性城市上两侧分布两个企业,分别探讨了在企业追求集聚收益和不追求集聚收益的情况下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8]。毛翔宇、高展和王振(2013)建立了利润随总部集聚规模变化的数理模型,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动力是内生存在的,并探讨了内生动力的产生条件[9]。在企业总部集聚的效应方面:王双和陈柳钦(2011)提出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如竞争优势效应、空间聚集与扩散效应、增长极效应、要素转移效应以及结构调整效应等多种综合效应[10]。于立平和余剑认为企业总部的集聚会带来产业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服务业[11]。蒋三庚(2005)根据对商业集聚形态的分析,提出商业集聚具有四种效应:消费带动效应、节约社会成本效应、集聚区区位品牌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12]。宋英杰(2004)提出了CBD商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集聚经济效应、旁侧效应和组合经济效应[13]。张映红(2005)认为现代CBD产业集聚具有优势产业和区域竞争优势效应、网络组织效应、治理效率和社会资本效应[14]。

三、企业总部集聚的动因分析

1.戴维斯和亨德森模型的基本内容

戴维斯和亨德森提出了企业总部模型:假设企业总部是理性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总部为其生产部门提供服务Y,在此可以理解为公司总部为企业的分部门提供一种中间产品,该服务(或中间产品)具有影子价格。

企业总部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公司总部的成本函数为:

HQ (Headquarters),意为公司总部,A (HQ,.)指的是企业总部的集聚水平,反映出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总部集群内的技术水平的协同变量; LH代表企业总部的劳动要素; j代表m-1个服务业行业,Xji为企业i总部在服务业行业j内的要素购买,nj代表服务业行业j中企业数量,w代表劳动力成本,qji为服务业行业j中企业i所购买的服务要素价格,αj为所有者所占份额,参数ρj是企业总部对服务业行业j的多样性技术需求。

在企业总部模型中,服务业企业的生产产量槇Xji需要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ji,可表示为: Lji= fi+ cjXji(3)

戴维斯和亨德森假设服务业是垄断竞争格局,劳动力的需求函数是由固定劳动成本fi、可变劳动成本cj(也可以说是产量槇Xji的边际劳动成本)和产量槇Xji所共同决定的。

假设服务业中行业j的劳动成本为wj,则服务业行业j的产品Xj的价格qj可表示为:

其中,ρj为垄断竞争格局下企业所能掌控的价格浮动系数。

公司总部根据式(1)和式(2)实现利润最大化,总部利润为PY-C。P是公司总部服务的影子价格。假定每个服务业企业的产出均具有对称性,从而使得企业总部购买劳动要素的支出等于企业总部的产出,企业总部对服务要素的购买量等于企业总部的产出与购买的服务要素产品价格之比,则总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如下:

下面可以定义总部行为(headquarters activity)的利润函数,得到总部行为的利润水平为:

从上述对企业总部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总部的生产能力和成本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处在企业产业链上游的服务业,还包括企业总部所处的集群的集聚水平A (HQ,.)。

2.纵向联系下的企业总部迁移的动因分析

当企业将总部迁移至CBD后,则与当地的服务业形成了一种纵向集聚,服务业处在企业总部的产业链的上方,本文做如下假设:

(1)单独的一个服务业企业只提供一种服务(只出售一种中间产品),而企业总部也仅仅需要该一种服务产品;

(2)生产1单位的中间产品B需要γA的投入,企业各分部门D对于中间产品B的需求满足线性函数: D(PH) = a-t(PH),a>Cs。

图1 单一的服务业企业和企业总部的纵向联系

在该纵向一体化的联系中,上游的服务业企业S为企业总部H提供中间产品A (即服务要素),产量为QA,价格为Ps,单位成本为Cs,而企业总部H通过利用中间产品A和自身的劳动L、技术条件等生产出中间产品B,产量为QB,企业总部H向企业各分部门D提供中间产品B,产品B的价格为影子价格PH,则企业总部的生产成本为:

由前文假设,企业是一个理性人,其追求总体的利润最大化,可表达为max(PY-C) = max[PY(1-α1-∑jαj)],由于企业的影子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内部自身的资源禀赋、企业外部要素供给双重条件共同决定,考虑到企业内部的情况差异性较大,本文在此忽略企业内部禀赋的波动影响,认为企业内部禀赋均为一个恒定值,该恒定值可使得所有企业内部禀赋对其影子价格的影响程度都相同,那么企业总部提供中间产品的影子价格PH就仅仅取决于企业的外部资源供给。

如此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推论:

(1)服务业集群S所提供的中间产品A价格

其中,由于仅有一个服务业,故j = s。

(2)公司总部所购买的劳动要素LH和购买的服务要素Xj分别演化为:

由于服务业企业S和企业总部H分别处在上下游关系中,二者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假设),故二者均希望能够获得巨大利润,当企业总部寻求最大利润时,于是得出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和服务业集群的利润:

同时得到企业总部H所获得的利润为:

若假设企业总部并非是其自身的理性人,而是全企业的理性人,则其追逐的是全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则企业总部H和企业各分部门D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单一服务业企业和企业整体的纵向联系

当企业总部H追求企业总体的利润最大化,设最终产品的价格为PC,销量为QC,企业各分部门的成本为CD,企业整体的成本为CT,其中QC符合线性需求曲线QC= D2(PC) = a2-t2PC,上游企业S为企业总部H提供中间产品A,产量为QA,价格为Ps,成本为Cs,而企业总部H通过利用中间产品A和自身的劳动L、技术条件等生产出中间产品B,产量为QB。在此做如下假设:

(1)企业销售1单位的产品C,则需要中间产品A的数量为γ2A,即QC=γ2QA。其中,企业各分部门的成本为: CD= w2LD+ PHY

(2)企业中相关固定花费的供应设为恒定值,设为CF。

企业总体成本为:

由于服务业集群S和企业总部H、企业各部门D和消费者处在上下游关系中,服务业集群S和企业整体二者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假设),故二者均希望能够获得巨大利润,当企业总部寻求最大利润时,得出:

由上式可得:

则企业共获得的利润为:

同理,服务业集群S的最大化利润为:

求解的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为:

综上,得出此时服务业集群的最大利润为:

将代入式(15),则企业共获得的利润为:

3.集聚效应下的企业总部集聚动因分析

在实际的运行状况中,大量的企业总部集聚会在横向上产生很多的技术共享、协同创新、规模经济现象,乃至于形成一个CBD的总部集聚的自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项功能都得以不断地强化,如图3所示,在总部集聚的过程中横向的技术要素溢出效应和总部集聚的程度会同向发展变化。

图3 企业总部集聚动因框架图

当企业总部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在购买上游产品的时候,由企业总部集群组成的买方实力会越来越强大,买卖方之间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根据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众多的知识型企业总部的集聚,必定会导致知识外溢的出现,企业之间信息的高度传播会随时改变着企业总部之间的横向联系状况。

当创新型企业进行了率先创新,由于知识外溢的作用,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企业总部很快也得到了该创新的信息,并加以学习掌握,在提升企业总部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企业的创新惰性,于是智猪博弈便会在企业总部集群中不停地上演。

由于以上效应的存在,则企业总部在集聚中会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但规模效应有个极限点,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技术的变革、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企业总部集聚规模效应的极限点以动态方式存在。配套的服务业同样也会形成相应的集聚效应,在发展中会逐渐帮助企业总部集群降低单位成本CH或者是CT,于是在企业总部形成企业总部集群的同时,服务业企业也形成了服务业集群,如图4所示。

假设服务业集群符合多企业的古诺模型,并由此进行推导,在一个市场中有N(N>2)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即中间产品A),且成本结构相同,TCi= Cyi,i = 1,2,…,N,c≥0,其中TCi表示企业i总成本,C表示N个企业相同的边际成本(也即平均成本),yi表示企业i的产量。

由于假定企业的成本结构相同,所以在均衡处每个企业的均衡产量是相同的。那么,企业i的均衡产

图4 服务业和企业总部集群图

量就为其他企业总产量的1 N- 1。企业i对其他企业产量的反应函数为:

其中,i =1,2,3,……N。

其中yM为垄断产量,yC为完全竞争产量。推算得到,市场总产量为:

市场的均衡价格为:求解得到:

图5 企业i的反应函数曲线

为起到区分作用,将多企业古诺模型中的a、c变为a'、c'。企业i的反应函数曲线见图5。

供的中间产品A和企业总部自身的劳动力资源LH,ρ代表为一个相关性指标,g代表着某一总部型企业在其所处的中心城市中的总部集聚水平,包括技术水平,集聚企业总部数量等,实质上等同于戴维斯和亨德森所提出的生产函数中的A(HQ,. ),企业总部的生产函数有如下的数学关系:

从式(24)、(25)和(26)中,可以看出企业总部内部,总部和分部门之间相关配套的要素资源是独立的,且随着投入的增多,总部集聚程度会逐步提升,伴随着的是总部集聚效应也会随之提升,但资源的投入同样符合边际递减的规律。

四、结论

首先,本文在对戴维斯和亨德森的企业总部模型进行剖析后,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生产型的企业,其总部脱离企业后进入CBD内,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利润提高。这一结果与比较优势理论、价值链理论等相符合。另外,企业内分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技术与企业生产部门所用的生产要素不相关,二者是互补品,而非替代品,这也支持了企业总部模型的理性人假设,由此为企业的部门的地理位置分离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企业可以在不同地区寻求资源禀赋差异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相关理论模型估算在总部迁移至CBD集聚区后的收益,与现有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来决定是否迁移。另外企业迁移时要充分考虑到是否CBD内集聚区有自身所缺乏的生产要素,不可盲目跟风。企业总部的集聚既可以表现为横向的集聚同时又可以表现为纵向的集聚,或两者皆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生产禀赋,在产业层面、价值链层面上借助于某种形态的集聚,使得自身能够享受到技术要素外溢、知识要素外溢等正外部性的条件,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通过N个企业古诺模型的推导,可以看出,随着集群内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所占的份额在逐渐减少,规模效应的平衡点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警惕CBD总部集群由规模效应走向拥挤效应。

最后,在构建CBD的过程中,应当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角度作为出发点。

在政府层面:应当成立某种形式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并有相应的职责部门来负责,这一专门的管理机构旨在协调政府内部的利益团体,因为CBD的构建涉及工商、税务、当地所在区域或县域等的市政管理机构等。如果仅仅把CBD的管理机构设为一个辖区或者一个工商部门的一个下属机构,则很难从多角度,多主体出发协调好各方利益。另外,要警惕过犹不及的结果,用制度来保障集群的健康运行,避免产生诸如创新惰性企业的存在。

在市场层面:在CBD的集聚区内,市场原则可以简单表述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起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投资环境和规范市场要素,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具体的建议包括加快CBD内企业的办公效率和形成规模淘汰机制。在CBD内的企业总部多为高端企业,效率决定利润乃至生存,高效的审批效率、办公效率能够极大地发挥CBD的集聚优势。规模淘汰机制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中已经开始实施,一个弱小企业的入驻,会降低CBD内的集聚水平,这个弱小的企业相当于智猪博弈中的小猪,搭便车和创新惰性不利于企业总部整体的集聚和发展。

在企业层面:在现有的模式下,企业内的总部不是单一的整个企业的一个行政总部,其包括着职能部门如技术总部、销售总部、采购总部等,还包括着地区总部等。本文对企业总部的设定是遵循着戴维斯和亨德森的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企业总部模型,在具体的操作中,企业可以采取总部的迁移,也可以采取地区分部或者职能分部的迁移,面对总部的迁移问题,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定。

参考文献:

[1]KRUGMAN P R.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 :483-499.

[2]DAVIS J C,HENDERSON J V.The agglomeration of headquarter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8,38(5) :445-460.

[3]EKHOLM K,FORSLID R.Trade and Location wi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ulti-Region Firms[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03(1) :101-118.

[4]FUJITA M,THISSE Jacgues-Francois.Global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who gains and who lose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6,47(3) :811-836.

[5]FUJITA M,GOKAN T.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with multi-unit firms: the impact of IT development[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05,4(2) :73-105.

[6]赵弘.以总部经济提升首都经济综合竞争力[J].北京社会科学,2005(3) :34-38.

[7]梁琦,丁树,王如玉.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C].经济学(季刊),2012.

[8]郝寿义,倪方树,林坦等.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的博弈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1(3) :69-78.

[9]毛翔宇,高展,王振.基于总部经济的服务业集聚动力机制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13(8) :77-84.

[10]王双、陈柳钦,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1]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C]//梁琦,丁树,王如玉.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经济学(季刊),2012.

[12]蒋三庚.论商业集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4.

(责任编辑:魏小奋)

[13]宋英杰.CBD的商业集聚与活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14]张映红.现代商务中心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基于北京CBD的研究[J].经济纵横,2005(3) :27-29.

[15]刘凯.要素禀赋差异理论对总部企业聚集的验证[J].商业时代,2009(14) :47-48.

Motivation Analysis of Headquarters Agglomeration in CBD

XIAO Mingqian,ZHANG Xiaoli,WANG Yan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Corporate clusters in CBD is a growth poi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city economy.Headquarters access to the CBD,by using the center city’s unique natural resources to ensure that headquarters can get the production factors and services at a lower pric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avis and the Henderson corporate headquarters model,analysis of the the profit-maximising headquarters’profit and cost,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corporate headquarters agglomeration combining with Cournot model of N Service enterprises.There is a conclusion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headquarters can reduce the cost and maximise profits.

Keywords:CBD; the agglomeration of headquarters; technology spillover; agglomeration effect

作者简介:肖明迁(1979—),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晓丽(1987—),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岩(1985—),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研究——理论模型构建与经验实证分析”(13YJA79000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促进北京文化服务管理和文化创意产业财税政策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PXM2013_ 014205_ 00015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学术新人计划项目

收稿日期:2015-05-27

中图分类号:F299.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0 (2015)05-0047-09

猜你喜欢

中央商务区
论当代我国中央商务区的构建方式
——基于中外发展经验的探讨
雄鹰展翅待翱翔 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中央商务区构建模式探析王征
国内外发展经验视域下的CBD构建方式透视*
基于国内外发展经验的中央商务区构建方式探讨
透视当前中央商务区构建方式问题
——基于国内外发展经验的视角
当代中央商务区构建方式探析
——基于中外发展经验的思考
BIM技术在长春中央商务区站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亚太地区工程咨询技术转移和合作——以上海外滩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为例
国际商贸中心与北京中央商务区功能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