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聚类分析的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

2015-03-05刘泽文邸金平马敬东

医学与社会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题词中心病人

刘泽文 邸金平 马敬东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2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政办公室,武汉,430015



基于文献聚类分析的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

刘泽文1,2邸金平1马敬东1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2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政办公室,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的影响。 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相关文献,对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 结果: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相关信息化建设中偏重于药学服务和流程优化两个方面,国外则强调医疗的连续性以及病人参与、病人授权方面的应用。 结论: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大化,促进信息技术在“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信息技术;聚类分析 从或主题词出现频次来看,国内文献研究词频最高的关键词依次为门诊流程、远程医疗、合理用药、药学服务、区域医疗、流程再造,表明国内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门诊流程的改善以及合理用药和区域医疗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侧重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国外依次为初级医疗保健、医疗服务提供、医疗团队、医患关系、医疗服务可及性、沟通,表明国外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对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诊疗过程和医患沟通的作用研究。

新一轮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不断提升病人满意度”逐渐成为医疗服务模式建设的主题[1]。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满足病人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成为医院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契机,信息化水平对医疗安全、群众就医可及性以及健康保障水平的影响日益突出,信息化在一定范围内也对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实现程度产生影响[2]。本文通过对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梳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的脉络,了解信息技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中的应用现状,探究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多维影响,从中发现我国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不足之处,引导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从多方面促进我国医疗机构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1 资源来源与方法

把“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化”作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和Pubmed进行主题检索,检索策略分别为“SU=‘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AND SU=‘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化’”,以及“(information technology[Title/Abstract] or information system[Title/Abstract] ) AND care, patient centered[MeSH Terms]”,共检索到中文文献561篇、英文文献163篇。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相关文献以及无关键词文献,得到中文文献504篇、英文文献136篇。

使用生物医学文献共现分析系统V2008版对主题词进行词频统计,并对词频>=4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生成词篇矩阵。中国知网共生成关键词1213个,Pubmed生成主题词442个。按照信息技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中的具体应用,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及具体体现,对主题词进行分类,剔除部分无关主题词,最终得到信息技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中的具体应用相关关键词和主题词分别为66个和22个,具体体现相关关键词和主题词分别为20和31个。使用spss19.0 Ochiia系数方法分别对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以病人为中心的卫生信息技术热点

由于中国知网入选文献统计变量为关键词,部分关键词意思相同或相近,因而出现入选关键词数量比Pubmed入选主题词数量多的情况。从整体上看,国内外“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均主要涉及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网、网络平台以及各种智能软件、终端的开发和利用,但对出现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统计结果显示,国内“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研究集中在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以及护士工作站等医院信息系统模块;而国外除医院信息系统以外,涉及范围更为广泛和精细,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医患沟通等。这可能与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缺少进一步研究有关。高频词频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以病人为中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高词频统计

2.2 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

从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相关关键词或主题词来看,一是影响医疗服务的易获得性,包括预约服务的及时性、等待的时间、医患互动效率、诊疗途径选择等;二是影响病人参与度,包括病人日常预防或随访、病人自我保健及行为改变、病人健康教育等,使医疗策略的制定更加符合病人的期望,增加病人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三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包括诊疗、实验和临床诊断结果等信息传递、对医生的决策支持、自动提供治疗预警、预测等信息、医疗团队之间的信息沟通等,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四是支持持续的病人意见反馈以及信息公开等措施加强医疗行为规范。

2.3 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作用聚类分析

进一步对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25为分界线,分析显示,国内关于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热点可分为7类,可进一步归纳为:①药学服务方面,通过为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及时提供医疗行为相关药学知识和关键信息,实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②门诊就诊流程方面,通过计算机系统来优化门诊就诊流程,增加预约挂号途径,改善“三长一短”问题;③其他方面,包括临床护理、辅助临床决策、区域医疗、临床路径等。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

图1中国知网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根据Pubmed主题词聚类分析结果(图2),国外关于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可分为4类,代表4个不同层级:①诊疗过程层次,主题词包括沟通、病人参与、医患关系、决策支持、病人教育,该层次强调改善病人就诊体验和病人健康水平;②医院内部管理层次,主题词包括组织效率、慢性病、病人满意度、工作流程,“以病人为中心”的院内信息技术侧重于通过健康管理和流程再造提高病人满意度;③医疗服务提供层次,主题词包括跨学科沟通、结果和过程评估、医疗连续性、医疗团队、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医疗服务可及性、初级医疗保健,该层次集中研究区域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资源整合;④公共卫生服务层次,主题词包括健康计划实施、贫困偏远地区医疗服务、信息服务、信息传播、医疗结果评价、风险评估、预防保健。

图2Pubmed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从信息化建设情况方面的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国内外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尽相同,关于信息技术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的技术路径研究也各有侧重。国内研究聚焦于医院层面的药学服务和就诊流程,国外研究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侧重于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病人参与。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①对“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我国对该概念的推力起自2007年原卫生部推出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此后这方面的研究多数从医院服务的质量效率出发,国外则认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是使病人成为医疗服务当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因此关注点并不止于病人的就诊体验(如通过区域医疗协同降低病人的健康管理成本);②信息化所处阶段不同,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较为成熟,因而研究集中于医院信息化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影响,而国外已建成了不少区域卫生信息组织[3],所以更关心区域信息化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影响;③医患沟通方式不同,我国的医患沟通仍然是“医生中心”模式,病人并不了解自身的病情,而国外的“消费者”模式和“审议”模式则主张医生扮演导师的角色,提供病人医疗信息并指导病人作出医疗决策,因此国外有不少研究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病人自主性和辅助病人决策[4];④国情不同,中国的医院多数是公立医院,行政部门以医院为切入点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国外的医疗机构多种所有制并存,多数以联盟或集团的方式向病人提供协调的医疗服务,因而更注重跨机构的医疗服务提供[5]。

从信息化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影响方面的分析结果来看,信息技术对医疗机构、患者和行政管理部门等3种利益相关者都有着积极影响。

对于医疗机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安全性,国内外研究在这方面有着一致的结论[6]。信息技术减少医疗差错的主要作用是:①能够改善信息互动环境,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不良事件,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提高医生对患病状况分析、判断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②能够为医务工作者及时提供医疗行为相关知识和关键信息,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③能够进行实时检查与监控,通过预设程序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判断和提示,使医疗行为符合规范要求[7];④为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支持,为连续性医疗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

对于患者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改善用户体验。一方面,医院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集成共享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流程的优化。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对医患沟通的影响研究均出现“流程优化”这一高频词汇,表明信息技术在改善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看病等待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新的沟通以及获取医疗信息的渠道,增加了医疗行为的透明度。

对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组织而言,信息技术可帮助管理者实现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管以更好的保护医患双方权益,还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医疗资源,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8],促进医疗服务的平等性、可获得性和及时性,从整体上提高健康管理水平。

本研究是国内最早使用文献计量技术分析信息化对“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研究过程显示,聚类分析这种“让数据讲故事”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捕捉到各类研究点之间的关系,提高文献回顾分析的效率。然而,对聚类结果的解读仍然依赖于专门的知识领域,其解释仍然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

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如何使信息技术的价值最大化,以提高医疗行为中“以病人为中心”的实现程度。我国对于跨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研究较缺乏,但随着国内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医师多点执业等相关政策的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区域医疗服务协同机制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尽管中国知网和Pubmed是较为全面的文摘数据库,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错检、漏检的情况。本文在检索策略制定、文献筛选和前期数据处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何建权,邵骏.信息化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59-62.

[2]George Demiris, Lawrence Afrin, Stuart Speedie, et al. Patient-centered Applications: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Disease Management and Wellness. A White Paper by the AMIA Knowledge in Motion Working Group[J].J Am Med Inform Assoc,2008,15(1):8-13.

[3]Adler Milstein J, Bates DW, Jha AK. A survey of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mplications for meaningful use[J]. Ann Intern Med,2011,154(10):666-671.

[4]尚俊芳,杨慧,王洪奇,等.医患沟通模式的比较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2,33(18):71-73.

[5]史戈,周斌,吴韬,等.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94-97.

[6]Reynolds A. Patient-centered care[J]. Radiologic Technology, 2009, 81(2): 133-147.

[7]林叶.信息技术对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撑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08,5(25):58-59.

[8]Klea D. Bertakis, Rahman Azari. Patient-Centered Car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J].J Am Board Fam Med,2011, 24 (3):229-23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atient-centered” Care Based on Literature Cluster Analysis

Liu Zewen et al

SchoolofMedicineandHealthManagement,TongjiMedicalCollege,HUST,Wuhan, 430030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act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atient-centered care. Methods: This paper retrieved articles from CNKI and PubMed about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atient-centered care, and conducted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on key words or MESH. Results: Domestic studies focus on applications on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and workflow reengineering, while researches abroad emphasized o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patient engagement.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d confirm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atient-centered care realization.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iscuss how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patient-centered care.

Key WordsMedical Care; Patient-center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uster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4-11-01;编辑邱心镜)

通讯作者:马敬东,jdma@mail.hust.edu.cn。

中图分类号R197.323.1

文献标识码ADOI:10.13723/j.yxysh.2015.05.013

猜你喜欢

主题词中心病人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谁是病人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病人膏育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