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3-04耿盈晴
耿盈晴
【摘要】网络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他们网络素养水平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稳定意义重大。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发现该群体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存在各种问题。拟构建全新教育理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大学生内化自律机制、强化网络社会建设,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的培育机制,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对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舆论产生方式和传播形式的革命性变化,并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辐射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国际上关于网络素养的研究是通过对媒介素养研究发展而来,网络素养教育是在网络对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的背景下提出的。当前国内许多学科领域都对网络素养教育进行了研究,但对网络素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很快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普遍关注。针对大学生群体,通常来讲,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网络知识的基础上,理性获取、评价、利用、传播和创新网络信息,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修养和行为观念。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整个社会风气。因此,如何引导使其提高网络素养,使大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素养高的新文明网民,是高校乃至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缺乏制度保障
网络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以丰富,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看,网络素养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的题中之意。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有义务肩负起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任。要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可持续性开展下去,必须要有科学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在高校并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法规纳入到高等教育法或者相关政策当中,不能与时俱进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使在学校具体操作层面,如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网络素养评级体系的建立,目前在我国也极少有高校实行。体制的缺失只能使大学生得到零星不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不利于在高校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层面不够
网络素养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意识和行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素质。目前,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层面没有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重教师课堂讲授轻学生实际操作。当前网络环境呈现复杂和多变的特征,在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识度不强、自律性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在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需要安排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的实践活动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批判、辩证地审视网络信息,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搞清楚网络信息传播的原理,以及信息传播的意图,使大学生在网络实践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理性看待网络社会,树立正确对待网络的意识,只有这样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才有可能提高。
(三)大学生自身固有问题对他们网络素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及环境辨别能力较差,网络素养总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对网络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接触快,鉴别难;接触多,接受难;接触广,深入难是他们触网的共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发展也不够成熟,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利用网络满足心理需要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现代传媒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炫酷的视觉冲击加之悦耳的听觉享受使得他们容易沉湎于网络肤浅的世界环境之中,不能充分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造成大学生的理想缺失,导致大学生参与网络犯罪的情况突现,因此,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尽快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使其成为健康网络文化的倡导者。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
(一)根据现实挑战转变教育理念
理念引领行动,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关键。网络倡导娱乐化的时代,大学网络素养教育应该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做出调整,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是分层教育原则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有较高的素养,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教育而对于大部分网络素养一般的学生,则要加强教育使他们提升对于网络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具备健康的生活信仰,在社会及网络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二是课堂延伸原则,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重要桥梁。三是尊重学生主体原则。网络迅速发展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以往更为活跃,他们讨厌被强制约束,更不喜欢接受别人强加观点。对他们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时,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网络世界中不同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课堂教学及讨论引导学生接近正确的观点,最终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网络素养。
(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生自身是网络素养培育的主体,培养他们自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养成自律、慎独的习惯进行良好网络素养的内化等,是提高学生自身网络修养的核心所在。一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培养他们勇担责任,树立科学理性和敢于投身祖国建设的精神。二要注重礼仪,弘扬网络道德规范。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时,也应该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守网络礼仪,净化网络环境。三要培养学生具有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意识和行为,大学生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规范网络行为,做到知法守法。
(三)加强网络社会建设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运行环境
我国要重视网络社会的管理,网络社会的管理纳入到现实社会中,推进网络依法规范运行。首先,要完善网络法律制度,根据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尽快对现存的网络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其次,要强化网络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执法队伍,需要将网络新媒体纳入管理范围,对网络中有害信息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强制性的过滤和屏蔽,并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第三,鼓励全社会对网络社区的民主监督,通过民间社会力量。
发现负面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运行环境,除此之外,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还要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要强化对网络主体的诚信教育,宣传网络诚信的重大意义,完善网络诚信评价机制,立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多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净化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安全触网、文明用网、健康上网。
三、结束语
网络发展的趋势分析,网络素养必将会成为今后信息时代人们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人们生存于网络信息社会的必备条件,如今,网络已经渗透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应给予足够重视,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自身个性特点、成长阶段心理成熟度和网络发展的规律,采取技术、伦理、法律、舆论等多种措施,建立全员共同参与的网络管理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