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苷肌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82例临床评价

2015-03-04崔欣欣翟雨佳曹雪玲张铁军武巧玲

中国药业 2015年21期
关键词:脑苷肌肽达拉

崔欣欣,翟雨佳,曹雪玲,舒 景,张铁军,武巧玲

(1.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800; 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

脑苷肌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82例临床评价

崔欣欣1,翟雨佳1,曹雪玲1,舒 景1,张铁军2,武巧玲1

(1.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800; 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I)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入院均给予吸氧、脑保护、脱水、控压、抗凝等常规处理,依达拉奉组(75例)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组(82例)使用脑苷肌肽与依达拉奉,均治疗14 d后,抽血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NIHSS)程度。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RP,MMP-9水平,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CRP为(55.7±18.3)mg/L,MMP-9为(38.4±10.7)mg/L,NIHSS为(15.5±4.1)分,均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的(72.0±20.9)mg/L,(47.2±13.1)mg/L,(17.9±4.6)分(P<0.05);两组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6,P=0.044),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02%,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的74.67%(P<0.05)。结论脑苷肌肽与依达拉奉在ACI治疗中作用协同,联合使用较单用依达拉奉能进一步增强脑细胞保护,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脑苷肌肽;依达拉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志物

急性脑梗死(A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脑梗死后缺血缺氧反应导致自由基大量生成,引起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及“瀑布式”的自由基级联反应是造成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环节[1]。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与抑制过氧化反应的作用,能减轻脑梗死后脑细胞坏死与神经损伤。脑苷肌肽具有改善脑部血循环、激活神经营养因子、修复受损脑组织等多种生物学功效,临床常用于脑瘫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2]。笔者将二者联合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以观察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 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标准:年龄大于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小于 48 h;脑梗死经 CT或 MRI确诊,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复合型脑卒中;有明显出血倾向、恶性肿瘤、近期应用抗凝药物、精神疾病患者及过敏体质。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3]。157例患者中,男88例,女69例;年龄62~85岁,平均(76.4±6.2)岁;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72例,脑叶41例,小脑28例,脑干16例;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 21~36分,平均(28.9±5.7)分;Glasgow(GCS)昏迷评分8~18分,平均(12.3±2.7)分;合并高血压 6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58例,糖尿病 26例。将 157例患者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依达拉奉组(Y组)和联合组(L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吸氧、脑保护、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营养神经、抗凝、脱水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处理,病程在6 h内入院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Y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2,规格为每支20 mL)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 d。L组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068,规格为每支2 mL)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剂量为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4]

血清标志物: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采集清晨静脉血5 mL,采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散射比浊法)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酶联免疫吸附法)浓度,CRP试剂盒购自上海德灵诊断产品有限公司,MMP-9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 ~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 46% ~90%;进步:NIHSS评分减少 18% ~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在17%以下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病例。以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数据比较采用 u检验,定性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临床疗效构成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取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和表3。治疗过程中,L组有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Y组有5例,两组各有1例死于脑干梗死;Y组有2例死于脑疝。治疗14 d后,两组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Y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注:死亡病例以末次监测指标代替。

组别 CRP(mg/L) MMP-9(mg/L) NIHSS(分) P P治疗前154.8±30.2 161.5±34.8 1.283 0.201治疗14 d 55.7±18.3 72.0±20.9 5.178<0.01 u值25.413 19.094 P L组Y组u值P值<0.01<0.01治疗前114.7±27.5 121.4±25.2 1.593 0.113治疗14 d 38.4±10.7 47.2±13.1 4.585<0.01 u值23.415 22.625<0.01<0.01治疗前29.8±5.2 28.4±5.8 1.587 0.115治疗14 d 15.5±4.1 17.9±4.6 3.439<0.01 u值19.555 12.284<0.01<0.01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改善梗死后局部微循环,减轻自由基的生成,恢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在ACI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5]。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主要成分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通过提供1个氢原子给脂性自由基或氧自由基,形成无氧化活性的依达拉奉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6]。大鼠试验表明,依达拉奉能下调梗死区Bax促凋亡蛋白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7]。临床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A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血浆脂联素水平,并升高具有信号转导作用的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8]。Meta分析表明,ACI患者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合并总有效率为依达拉奉组的 3.89倍[95%CI (3.02,5.02)],依达拉奉组不良反应是使用依达拉奉的2.08倍[95%CI(1.19,3.64)][9]。本研究中,Y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为74.67%。脑苷肌肽是由神经节苷脂、多肽、氨基酸等复合配方组成的复方制剂,是近些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脑保护剂。基础医学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并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化[10];同时也是一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拮抗剂,可减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损伤[11]。天然活性多肽能激活神经细胞蛋白质变构,提高血液的载氧能力,加强葡萄糖氧代谢,为受损脑细胞的修复提供高效能量补充和营养支持[12]。临床研究表明,脑苷肌肽治疗 ACI 14 d后,观察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1% ~95%[13]。本研究中,联合应用脑苷肌肽与依达拉奉治疗14 d后,L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Y组,而临床痊愈比例与总有效率均高于Y组,说明2种不同作用的脑保护剂在ACI治疗中作用协同,脑苷肌肽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CRP和 MMP-9是反映 ACI发身后体内应激反应的标志物,其中,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AC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4]。ACI后血浆中 CRP水平明显上升;MMP-9是MMPs的重要家族成员,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15]。两组治疗 14 d后,外周血CRP,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说明2种治疗方案对ACI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而L组CRP,MMP-9水平明显低于Y组,说明脑苷肌肽的改善循环、修复损伤、营养供能作用进一步减轻了脑组织损伤,进而L组总有效率较Y组提高了14.35%。

综上所述,脑苷肌肽与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ACI治疗中作用协同,二者联用较单用依达拉奉能进一步增强脑细胞保护,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1]张 明,徐丽君,邓丽影,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2): 105-108.

[2]孔祥芳,肖 娟,王 雷,等.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J].中国药业,2014,23(5):92-9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周新荣.低分子肝素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139-141.

[5]黄传峰.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78.

[6]邹 桢,邹 榕.依达拉奉联合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1):54-55.

[7]Amemiva S,Kamiva T,Nito C,et al.Anti-apoptotic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 following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rats[J].Eur J Pharmacol,2005,16(2):125-130.

[8]沈 飞.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溶血磷脂酸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12):64-65.

[9]徐秀余,朱俊峰,陈潇潇.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43-46.

[10]赵小妹,张祥建,刘永刚.脑苷肌肽注射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S1): 199-120.

[11]杨丽娟,王莉梅,姚 铭,等.两种脑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成本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58-159.

[12]林清国,李妍妍.脑苷肌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7):111-113.

[13]欧明亮.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806.

[14]陈 燕.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CRP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0):82-93.

[15]项丽娜,谢 聃,张拥波,等.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梗死类型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31-833.

R969.4;R977.6

A

1006-4931(2015)21-0094-02

2015-06-17)

猜你喜欢

脑苷肌肽达拉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肌肽锌对低钙性骨质疏松笼养蛋鸡AKP、BGP及E2的影响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6例疗效观察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43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
脑苷肌肽的临床应用进展
肌肽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