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系统的“纠偏”运动

2015-03-03

中共党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偏向邮局档案馆

谌 颖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系统的“纠偏”运动

谌 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完成高额生产计划,邮电系统采取了大量歪曲欺骗宣传、强迫摊派的做法,迫使民众订业务,扰民事件层出不穷。1952年11月至1953年4月,在中央督促下,邮政系统内部开展了五个多月的“纠偏”运动。邮电部门发生的严重偏向和错误,特别是强迫命令之风,当时在其他工作部门,特别是直接和群众联系的工作部门也普遍存在,实质上反映了中共在运用革命传统与开展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历史纠葛。

邮电“纠偏”;天津;革命传统;现代化

1952年11月至1953年4月,针对全国邮电系统普遍、严重的欺骗宣传、强迫摊派的偏向和错误,在党中央的督促之下,邮电部开展了为期5个多月的纠正偏向的运动。邮电系统内部称之为“纠偏”运动。当时正值爱国增产节约运动高涨之际,整个邮电系统积极投入到生产中,出现如此严重的错误,令人不解。对此,目前学术界相关专题研究极少*据笔者所见,黎汉基撰写的论文《中共建国初期邮电业务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台北)第57期,2007年),是唯一公开发表的相关专题研究成果。该文史料丰富,其中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邮电乱象。;《当代中国》丛书中的《当代中国的邮电事业》,对邮电系统的“纠偏”运动作了简略介绍;有关新中国经济史的综合性著作基本没有谈到邮电系统的“纠偏”运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1949—1952),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充分肯定了邮电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文中称:“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对于人民政权的巩固,国家的统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参见吴承明、董志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1949—195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473页。,但对邮电系统“纠偏”运动只字未提。笔者希望通过对邮电系统“纠偏”运动的历史梳理,增进我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中行业发展的全面认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部门的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并改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邮政、电信企业、事业单位,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经营邮电的特权,中国邮电事业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政务院设邮电部。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朱学范为邮电部部长,王诤为副部长。11月1日,正式启用邮电部印章。邮电部成立后,针对中国历史上70余年来邮政与电信分营的现实,一开始采取“统一领导,分别经营,垂直系统”的体制,1950年7月决定实行邮政、电信企业行政管理领导的合一,即在邮电部统一领导下,部内实行专业分工,大区管理局以下实行“邮电合一”。*《当代中国的邮电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27—28、31页。

接管之初,邮电企业享受国家补贴以填补亏空,尚能维持基本运转。不久,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遏制通货膨胀、减少开支、扩大财源,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先后下达指令,要求包括邮电在内的国营企业必须自给自足。邮电单位不能继续依靠国家补贴,相反还要创造收入向国家缴税。*《邮政、电信两总局通令各地分局缴税》,《人民日报》1950年4月8日。1949年12月,中央邮电部下达计划,要求各级邮电单位1950年必须设法走上企业化正轨,恢复到1936年抗战前水准*《全国人民邮政会议闭幕,确定组织机构财务制度业务方针与计划》,《人民日报》1949年12月29日。。

为了增加收入,邮电系统开展了生产竞赛,但效果不大。如北京电信局电报处50多个生产小组,参加生产竞赛的只有30个小组。到1951年2月,生产竞赛运动几乎全部停止。*《北京电信局电报处爱国生产竞赛失败的教训》,《人民日报》1951年4月8日。令人惊讶的是,邮政系统1950年完成计划107.6%,电信系统完成计划104%,实现了向“企业化”经营的转型*《去年全国邮电完成建设计划,将继续努力提高工作品质减低成本》,《人民日报》1951年1月16日。。这主要应归功于报刊发行归入邮政,即“邮发合一”。按规定,出版机关交付邮局发行费*王化隆、王艳玉主编:《中国邮政简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08页。。这大大扩展了邮政部门的传统业务,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简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间,中共迅速地完成了旧中国邮电的改造,初步确立了“企业化”经营方式,并凭借着新增的报纸发行业务,初步扭转了常年亏损的局面。

二、政治动员下逐渐升温的生产竞赛运动

正如前文所言,在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前,邮电系统生产竞赛并没有调动职工积极性。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全国掀起了爱国公约竞赛运动。但运动初期,邮电部正全力推进完成“企业化”目标,并无太多时间关注竞赛,1950年11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现阶段的邮电工作》,就对爱国公约竞赛运动只字未提。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形势的发展,在中央三令五申进行政治动员之下,爱国公约竞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各单位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提高生产任务指标,以表其心。邮电系统也不例外。在“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上海邮电系统工人响应工会提出的捐献“上海邮电工人号”战斗机的号召,共捐献1630549739元(旧人民币,下同),超额完成捐献任务*徐志超等主编:《上海邮电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741页。。捐献运动尚未结束,1951年10月,增产节约运动又正式启动。12月,根据中央指示,全国所有生产事业单位普遍开展“三反”运动,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大措施。全国邮电企业也被要求“及时地,大规模地展开增产节约运动,以实际的行动,响应毛主席‘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

邮电部对开展好增产节约运动信心十足:一方面,“经过三反,(邮电系统干部职工)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各部门涌现出大批的积极分子,为增产节约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1950年和1951年两年超额完成任务,也使得邮电部领导相信凭借社会的潜在力量和职工的高度生产热情,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同时,在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邮电系统的政治任务重大,中央以及各单位系统对这一运动的具体指导和各种经验交流,很大部分都是通过报刊信件来进行的。*《天津邮局党总支关于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运动的指示》,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y—6。在上述背景下,邮电系统上下普遍认为,生产指标越高,业绩越多,表现就越好,贡献就越大。1952年6月18日,邮电部下达《关于邮电工作要点的指示》,该文件将1952年生产计划修正(实际上就是增加生产计划)并下达,要求全国邮电企业“展开一个深入的、全面的、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以争取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1952年中央邮电部关于邮电工作要点的指示》(1952年6月18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53—d—6621。。

在中央的计划指标不断攀升的同时,地方邮电部门和单位又层层加码,不断提高生产指标。各地邮电业务不仅仅包含每年正常的增产计划,还包含每次运动另外增加的指标。各单位间的生产竞赛,使得任务攀比更为严重。天津市在邮电部下达的计划数额之上,主动要求“自现在至今年底完成增加收入紧缩开支十五亿元的指标”*《天津邮局党总支关于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运动的指示》,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y—6。。1951年广东省邮电局提出生产指标“应增加40%,方可适应工作需要”*广东省邮电管理局邮政科:《一九五一年邮政业务工作总结报告》,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93—1—32。。“有些地区在既有生产任务完不成的情况下,仍接受增产节约任务。如东北51年1—8月只完成全年计划的52.6%,又接受了当地政府两万吨粮食的任务。”*《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这些工作计划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天津电信局就曾在报告中承认:“制定计划缺乏深入了解情况,只是计划人员来做……过去所订计划有虚假情况在内。”*《天津电信局修订1953年计划目前情况的简要报告》(1953年4月10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 29—c—15。

在急躁冒进的心态之下,1949年至1952年,全国范围内邮电部门营业收入不断增加。除了函件业务之外,其他所有的业务都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好成绩,其中,新业务报刊发行尤为引人注目。详见下表:

1949年至1952年全国邮电业务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中央档案馆辑:《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交通通讯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第1093页。

高额的营业收入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详见下表。

1950年至1952年邮电业投资与上缴利润情况表

图表来源:《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交通通讯卷》,第1117页。

然而,增长如此迅速的业务和收入是如何取得的?不可否认,邮电业务的增长,与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与职工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参加竞赛的人数和单位,已达职工总数和基层总数的85%以上”,“劲头大,开展快,群众情绪空前饱满”*《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其次,邮电系统内的生产改革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经开始推广或者正在总结的先进工作法就有125个。以天津话务员郭秀云先进操作法为例,接通长话的效率就比一般话务员快两到三倍。*《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但是,邮电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并非直接生产部门,其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单位和个人的实际需要,而这种需要是相对稳定的刚性需求,并没有材料表明1949年至1952年间单位和民众的需求突然大幅度增加。因此,我们还必须从其他方面找原因。从现有资料来看,邮电部门的强迫摊派行为不可忽视。

三、全国范围内的邮电扰民现象

为了尽快地完成生产计划,全国邮电系统产生了所谓的“单纯任务、单纯营利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基层的邮电职工采取了大量歪曲欺骗宣传、强迫摊派的行为,扰民事件层出不穷。

1.报刊发行中的强迫摊派

1951年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改进报刊发行工作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强调报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全国各级政府、党与群众组织认真督促和帮助邮政的发行工作”*《改进报刊发行工作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民日报》1951年3月10日。。当时全国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农村还特别设立了读报互助组。在政治任务的支撑下,报刊发行自然成为各级邮电部门主推的业务。为了推动报刊发行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宣传、邮电等部门组成的发行委员会。在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推动下,短短两年时间,报刊发行成倍增长,详见下表:

1950年、1952年邮政发行报刊业务发展情况表 单位:万份 万元

图表来源:《当代中国的邮电事业》,第186页。

报刊发行在成为邮电系统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业务的同时,也成了强迫摊派的重灾区。从1950年开始,邮电部门以强迫命令的方法推销书报杂志,有些甚至发展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比如,强迫老年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强迫文盲购买《学习》杂志等,令人啼笑皆非*《坚决纠正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在城市,邮电部门往往以行政命令强迫商人、工厂职工、学生订报。天津邮局发行报刊,有的拿着机关介绍信到处强迫订报纸,有的直接辱骂,有的软赖哀求,有的借职务之便强迫发行,有的用货物抵押,甚至有个别人发展到违法乱纪的程度。比如,有人在发行《中苏友好报》时,冒充中苏友好协会的干部收会费;有人冒充收电灯费,拿到钱后硬给人家订报;天津十七支局一个投递员吃了商人的肉饼不给钱,非要商人订报;有一个职员,在猪头肉的小铺中推销刊物,男人未在家,女人被迫订了一份,结果引起家庭纠纷,闹离婚,后来多番说情才退刊。*《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总结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大连针织厂漂染车间163名职工,就订了441份报纸。在各地中小学校,少年报的强迫订阅最为严重。南京邮电局在一个718人的小学校里,就推销了702份《中国少年报》*《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新少年报》在上海的发行数相当于上海儿童学生总数,意味着每个儿童都订阅了一份。从1950年开始,上海80%至90%的小学和少数中学连续两年采取命令方式强迫劝订,小学生每学期的报费比书籍费还多。*《〈新少年报〉发行工作存在命令主义现象,引起群众不满,浪费国家财富》,《解放日报》1953年2月5日。

强迫摊派的现象在农村更甚。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报刊发行网不健全,主要通过区乡干部代销,或以行政命令方式进行。有的通过乡村干部摊派报纸,均摊报费;有的用报刊、邮票、邮简去抵理发、洗澡、吃饭等费用;有的甚至扣押欠费的农民。原察哈尔省山阴邮电局一个乡邮员为了推销《华北人民》,把当地住户分成三等,规定有钱的订3份,中等人家订2份,最少的订1份*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兰西西围子屯萧广生互助组7个组员都是文盲,却订了3份《黑龙江报》、3份《农民报》和6份《中苏友好报》*《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在这样的情况下,报刊能起到的实际功用可想而知。邮电部在调研中发现,“发到农民手中的报刊约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最好的,即选择开会和空闲时间阅读和讲解,一种是很少看,主要是摆着做样子,最坏的一种是轮流分报,按户摊款,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邮电部党组和出版总署党组关于报刊发行工作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卷,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261—262页。。

在强迫摊派行为中,政治威胁的手段往往是最有效、最迅速的。天津邮局一支局的刘鸿儒号称“无坚不摧的推广员”,他到商家去推销报纸时曾说“五反过去了,该订份报纸”;还有一次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生活提高了,好不好”,人家说好,刘说“好就订一份报纸吧”*《天津邮局关于检查发展业务中缺点的报告》(1953年1月5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浙江省下方桥邮政代办所的工作人员对被管制的地主分子说:“你如订报就罪减一条,不订报就罪加一条。”有的地方,为了强迫民众订报,还采用了一些侵犯人权的蛮横的办法。*《各地邮电部门在检查发展业务的偏向中 继续揭发强迫命令和违法乱纪行为》,《人民日报》1953年3月20日。

2.特殊业务

邮电职工为了完成指标,在包裹、函件、电报等业务中实行捆绑式销售,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特殊业务,有的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函件:函件业务是邮政部门最传统的业务。在改变不了邮资的限制下,邮电职员普遍开展了“投一揽一”,即给群众寄一封信,还要群众写一封回信,全力开展挂号、回执等业务。为了发展业务,邮局向群众宣传:“单挂号单保险,双挂号双保险。”某邮电局曾经说服群众把平信改为挂号信,把单挂号信改为双挂号信,使得双挂号信从50%突增至90%。*《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河北某局还宣传:“不给毛主席写致敬信,就是对毛主席有意见。”*《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

包裹:为了发展包裹业务,邮电职工往往又出钱又出力。有的职工特意到外面给人家打包、扛包,甚至自己出钱买草绳、面袋替商人打包*《天津邮局关于检查发展业务中缺点的报告》(1953年1月5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驯龙乡一个小学教员,叫北京邮局代购一本《国音注解》,邮局不按印刷品而按包裹寄送,2200元的书寄费花了8350元*《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收寄包裹违反重量限制,劝人化整为零,收寄危险品,甚至发生收寄死尸的事情,令人瞠目结舌*中国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编:《中国邮电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文件》,工人出版社,1953年,第57页。。天津塘沽邮局,曾派人到大沽发展包裹业务,说上海海货行市上涨,以欺骗手段,揽收了去上海的虾仁400斤,到上海后正逢行市下跌,结果赔了40%多。商人又用卖货的钱买了一批暖瓶胎寄到天津,因为封装不好,又损坏了70%。商人说:“这一次邮局可坑苦了我们。”有的职工私自收米壳和水醋酸等禁运品,在棉布限制出口期中,帮助商人将整匹棉布撕成褥单大小交寄。*《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总结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

电信(电报、电话):1950年国庆节时,天津电信局招揽了175封贺电,居华北区首位,受到邮电部的表扬。天津电信局发展业务的具体做法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访问”,即招揽贺电时三人一组,预先分工,一个说开场白,一个转入正题,一个做助语(即敲边鼓——笔者注)。某小组到一维吾尔族家中招揽贺电,进门先谈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现在买卖不是很好吗?我们应当感谢毛主席”。有些用户不愿拍电报,职工说:“这就看你对毛主席态度如何了。”还有的回族职工,通过回民组织收来了50封贺电的钱,回局后再按每份钱数多少编凑贺词。通过进一步推广这些方式,1951年,天津参加招揽贺电的人数由107人发展到686人,访问户数由564户增加到7100户,共招揽了2076封贺电。*《邮电部天津电信局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结合纠偏运动的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15。

其他方面:大力兜售邮票和邮简等物品。黑龙江三道镇邮电局职工在外面修理自行车,不给人民币,却给邮票和邮简*《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锦州县只有20万人口,却计划每月发售40万个邮简*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在汇兑业务中,有的地方还开展了“投一、揽一、售一”运动,四川乐山县一个老太太收到她女儿汇来的100万元,邮电局硬要她买了4万元的书刊*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有的邮局为了发展征询*征询是邮电局在1950年新开办的业务。征询是接受公众委托,在全国已设立邮局的地方代为征询,包括亲友、交通、文化教育、商品及其他不关国家保密等事项。详见《邮局开展“征询”“代购货物”等业务》,《人民日报》1951年2月3日。代购业务,直接将邮局变成商店。有职工向商人宣传:“由邮局代购最合适,假如你们自己去买,得花多少路费呀。”“你们在天津不能销的货,邮局可以往内地销,花四千元都解决了,比登广告省得多。”*《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总结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

邮电部门存在的这些错误和偏向,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后果。第一,增加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尽管1951年至1953年每份报纸的零售价仅为600元至800元,但每月订价即使优惠打折,一般都是从一万出头到六七千,很少有两三千的*《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总结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再加上其他邮电费用,每月一万元的支出是少不了的。当时大城市职工每月收入不过几十万元,往往千余元就是一天小菜钱*《江苏省邮电管理局举行会议,检查强迫命令作风》,《新华日报》1953年2月6日。。更不用说农村的情况了。第二,产生大量的浪费。河北省定县邮电部门两年多来积压期刊6200多本,胥各庄邮电局积压期刊5000多份,通县某一邮工就积压了2000多份报刊。像这样积压和浪费报刊的现象,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因为在订报时往往不是出于群众自愿,所以很多订报款迟迟不能收回,仅安徽全省收不回的订报款就有10多亿元*《各地邮电部门在检查发展业务的偏向中 继续揭发强迫命令和违法乱纪行为》,《人民日报》1953年3月20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报纸本身的浪费,如有一个投递员发展一家大饼铺订报,说“报纸不必每天都送来,到月底一块包大饼就行”,还有的职工直接劝民众订报糊墙*《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总结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第三,邮电工作差错、障碍严重,服务质量低劣。邮件的误拣、误投很多,有的大市局一天中发现的大小差错竟达数百件。电报经常发生差错,长途电话的电路利用率与市内电话的接通率低,障碍多,音质不好*《关于邮电工作基本情况与工作部署的指示》(摘要),《新华月报》1953年第10号。。当时报刊发行任务的确立以订单为准,因此,邮电职工认为只要发展了订户,就完成了任务,却不研究怎样把报刊很好地送到读者手中,以致报刊迟到、遗失、错漏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邮电职工往往在交通便捷的地区集中推销报刊,使这些地区的许多群众不胜其烦;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如西南、西北许多地区,群众跑许多路到邮局,要求订阅报刊,但是常常订不到*《坚决纠正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电信业务的轻重缓急,本来是按军政、企业、私人依次划分的,但由于商业电信收费较多,军政电信收费较少,许多邮电局为了多增加收入,竟先拍发、转接私人电报电话,而延误军政电报电话,使一些军政工作受到重大损失*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松江省的航空气象电报,就曾因为电信局积压而延误。第四,严重影响了人民邮电的声誉,一度被老百姓冠上“为人民币服务”的恶名。有些人听说邮局来收报费,就叹气说:“又来收报捐了!”有的农民看见乡邮员来推销报纸,很不满意地说:“你们邮局要增产,也该照顾我们的节约呀!”往往一家居民或一个机关,在同一天内有几批邮电职工去发展业务,使人家烦不胜烦。*《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 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云南某县有一位读者质问邮局说:“究竟是邮局为我们服务,还是我们为邮局服务呢?”*《坚决纠正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商家更是苦不堪言。有的商家说:“邮局太厉害了,真是店大欺客,我们订了好几份报,还让我们订,真惹不起!”*《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总结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有许多群众把邮局叫做“商店衙门”,《人民日报》称“这是毫不足怪的”*《坚决纠正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

事实上,对于如此普遍、严重的偏向,邮电部及各地的邮电企业非常清楚,但在高任务、高指标面前,不得已而为之。按照高度集中的“金库制”的规定,所有的邮电业务收入不得动用,需要准时解款到当地人民银行,逐级解交人民银行总金库,转入邮电部营业收入户头。这就使得上级指派的生产任务成为不得不完成的硬性指标和政治任务。1952年11月20日,邮电部向中财委的报告中如实汇报:“截至八月底,全国邮电总收入只完成全年计划的56.3%,因此今年生产计划肯定完成不了。”邮电部建议中央适当减免那些完成不了生产计划的邮电局的生产任务,“否则,生产任务过重,会增加克服单纯任务观念和营利思想的困难”*《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然而,这个建议并没有被中央采纳。12月,中财委在回复中称“仍按已定计划进行,如不能完成,待年终后再做检讨和研究”。这就意味着无法完成任务的邮电企业,将面临着检讨的政治压力。加之“三反”“五反”后机关企业实行节约和私商使用电信量锐减,邮电系统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天津电信局关于克服发展业务中的偏向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9。

为了完成超额的计划指标,邮电部门“对内层层摊派任务,只准超过,不准降低,不少局将任务数字分配到每个职工身上”*《中国邮电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文件》,第57页。。邮电职工不仅要完成本身工作,业务时间还要推销分摊下来的繁重的报纸、电报、电话等任务。南昌邮电局每一个非营业工作人员,每天至少要销售11个邮简或发展3个报纸订户*《中央邮电部党组关于邮电工作的报告》(附录),《西南工作》1952年第136期。。在安徽、四川、贵州、青海等地都曾发生过职工完不成任务,就扣工资的事情*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有些职工因为完不成任务,只好把分摊下来的推销报刊的任务,交给家属去完成。有些家属在大街上摆地摊卖报纸。有的职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掏钱订报纸。*《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邮电部领导还将能增加收入的错误办法,通过《邮电公报》《人民邮电》等报刊加以推广,这就更加助长了下面的偏向和错误的发展*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天津某营业员因私自改了一张电报的种类(普通改为加急),多收入60万元,领导对此大加推广,利用表格每月公布各营业处争取改报类的数字来鼓励职工*《天津电信局纠偏工作情况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1—7。。

邮电系统的激励制度,也助长了偏向的产生。为了推动劳动竞赛、搞好增产节约运动,邮电部推行新的奖励制度,将计划完成情况与个人工资收入挂钩。由此,当时邮电系统职工收入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据天津邮局1952年6月统计,报贩当中收入最多的达250万元,最少的约10万元*《天津邮局关于工厂学校发行站工作和本市报贩情况及今后处理意见的报告》(1953年11月28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同时,根据中央的要求,邮电系统编制要减少20%至25%,并规定“大胆提拔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这意味着劳动竞赛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职工的饭碗和晋升。这些都使得邮电职工难以抗拒高指标,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完成计划任务。

四、“纠偏”运动的开展

1952年10月,上海等地一些邮电职工上书毛泽东,反映在增产节约竞赛中出现的强迫摊派偏向,引起毛泽东的重视*参见刘海燕主编:《中国企业史·典型企业卷》(中),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573页。。在此之前,1951年3月18日,《人民日报》就刊发过邮电职工来信,反映在高指标、高任务的要求下,东北邮电职工因工作时间过长,出现严重的患病情况。来信说:“目前东北区邮电企业中职工的劳动条件很差,患病率据不完全统计达30%。齐齐哈尔邮电职工患病的达50%以上。东北全区因病不能工作在三个月以上的职工,到1950年11月止有88名。肺病、肠胃病和神经衰弱症是邮电部门职工最普遍的病。齐齐哈尔500多职工中患肺结核者即有30人之多。”*陆象贤:《东北邮电企业部门忽视职工劳动安全》,《人民日报》1951年3月18日。然而,来信刊登后,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上书毛泽东,邮电系统的偏向和错误才得到重视。在中央的督促命令下,邮电部检查并发现了各地邮电部门在业务经营中的严重偏向。然而,“纠偏”运动阻力频现,一波三折,其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本节主要以天津邮电为例,描述和分析“纠偏”的细节。新中国成立后,天津邮电系统在完成生产计划和各次政治运动中,表现积极,尤其在1950年和1951年天津市生产竞赛中,涌现出不少模范人物和模范事迹。为此,邮电部曾多次给予天津邮电局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冯树章:《我们是怎样克服自满情绪进行工作检查的》,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

收到上海等地职工上书后,中共中央首先认为邮电部政治思想工作出现偏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加强邮电部工作,调范式人任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副部长。《范式人传》记载了一个细节:起初范式人认为自己不懂邮电业务,是个外行,不适合担任邮电部的领导职务。这时,毛泽东找范式人谈话,加以劝导,并给范式人一个主要任务:“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纠正邮电业务经营中的某些偏差。”*缪慈潮、顾铭主编:《范式人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187—188页。

1952年11月,邮电部下达指示,指出在邮电业务经营中的偏向是普遍和严重的,“纠偏”运动正式开始。在此之前,邮电部也曾批判单纯任务观点,搞过“纠偏”。1952年8月,邮电部工会全委会发布了关于今后开展爱国增产节约竞赛的方针和要求的指示,9月工会全委会秘书长向明华到天津做了关于如何在邮电企业开展竞赛的报告。在报告和指示中,也曾经谈及邮电业务中出现的偏向,并提出开展反虚假运动、提高质量运动等。*《天津电信局关于克服发展业务中的偏向报告》,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9。但这并没有引起各地邮电系统的重视。究其原因,天津邮电局认为:一方面当时仅限于现象罗列,指导思想不明确;另一方面,“三反”运动结束后,职工情绪高涨未经酝酿即转入增产节约运动*《天津邮局关于检查发展业务中缺点的报告》(1953年1月5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

11月指示下达后,各地“纠偏”运动迟迟没有起色。“有些地方虽然召开了全省邮电局局长会议,专门布置了纠正偏向的工作,但进行得很不深入,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解决问题,以致偏向仍未纠正。有些地方仅把指示传达了一下,根本没有认真地进行检查。有些省市邮电部门的负责人还错误地认为偏向只是个别的。”*《各地邮电部门开始纠正业务经营中的偏向》,《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以天津为例,11月在接到邮电部指示后,天津邮电局召开了全体干部和一部分积极分子会议,检讨了三天,写了份报告。邮电部接到天津的报告后,曾在电话上通知天津邮局局长冯树章,认为“天津邮电局检讨还不坏”,冯树章即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就这样可以了”。*冯树章:《我们是怎样克服自满情绪进行工作检查的》,天津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

1953年1月,范式人上任,主政邮电部,把纠正偏向作为当年第一季度的中心任务,并于1月中旬抽调了50多个干部,组成7个工作组,分赴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各大行政区及河北、山西等省,协助各地进行纠正偏向的工作*缪慈潮、顾铭主编:《范式人传》,第188页。。由此,“纠偏”工作才在省市一级逐渐开展起来。

然而,11月指示仍未引起天津邮电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好好研究”*《天津电信局纠偏工作情况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1—7。。究其原因在于其“差不多”思想作祟。对于频繁的运动,各地邮电企业已经司空见惯,并表现出消极情绪。“年年有计划,月月有计划,但过去的计划往往是开展什么运动,如找窍门运动、反虚假运动、质量普查运动、推广操作法运动、反官僚主义运动,有些群众反映,运动就是经常工作……运动一来就忙于开会。”*《邮电部天津电信局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结合纠偏运动的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15。天津电信局的领导则认为:“邮局发行书报偏向大,我们没麼。营业部门有偏向,机线部门没有,分局纠不出什么来白耽误时间。过去有偏向,以后不偏向就算了。”*《中共天津电信局总支1953年1—4月份工作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15。

对于天津邮电系统领导层的这种“差不多”思想,邮电部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自满情绪作祟。天津邮电从先进典型一下成为负面教材。邮电部严厉批评了天津邮电局,《人民日报》也点名批评:“直到现在,还有些省、市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自认为过去完成任务比较好的邮电局(如天津)的负责干部,对偏向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盲目自满的情绪,不认真发动群众开展检查。这种态度是不能容许者。”*《各地邮电部门开始纠正业务经营中的偏向》,《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

为此,邮电部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下达指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进行检讨,如有拒绝检讨应受批评甚至处分”,“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自上而下检讨工作,自上而下开展批评,无情地将一切偏向揭发出来”,“各局每天进行的时间以两小时为原则。邮运员时间上的困难,应尽量设法调剂,轮流分批交替进行教育,启发其大胆进行揭露批判”。*《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关于纠偏工作的指示》,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邮电部带头示范,首先在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主要责任。副部长王子纲受中央批评,并作了内部检查。*贾明:《往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31页。2月7日,邮电部部长朱学范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公开检讨:“邮电部门在业务经营方面所发生的这些严重偏向,我本人要负主要责任……我应该深刻检讨,彻底改正。”*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

与此同时,强烈的宣传攻势大规模展开。从2月3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五篇社论、文章严厉批评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督促并跟进“纠偏”运动。*《人民日报》五篇文章分别是:《坚决纠正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邮电部门检查业务经营偏向开始纠正官僚主义领导和强迫命令作风》《各地邮电部门开始纠正业务经营中的偏向》《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各地邮电部门在检查发展业务的偏向中 继续揭发强迫命令和违法乱纪行为》。各级报刊也随之大规模揭发邮电部门存在的偏向。

邮电部门严重的偏向和错误,令毛泽东大为不满。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点名批评了邮电部:“用违反政策的方法来搞所谓增产。早在前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邮电部一个什么局长,就发命令招揽生意,让大家给中共中央打致敬电报、写致敬信,结果一下子就来了几十万份电报,其中究竟有多少是人民真正出于内心打来的,有多少是强迫人家打来的,要查一查。这就在人民面前把共产党表现得不像样子,大大损害了共产党的威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65—266页。

毛泽东的批评直接加速了“纠偏”的进程,并改变了“纠偏”的方向。天津邮局局长冯树章“意识到天津邮局错误的严重性,感到天津邮局必须补课”。2月18日,天津邮电局召开职工群众大会,重新动员“纠偏”补课。在春节放假期间,包括冯树章在内的领导层作了检讨。自2月19日开始,各单位根据领导的检讨并结合《人民日报》社论、朱学范检讨报告及安子文的报告,进行讨论,展开了自下而上的批评。随后转入本单位工作的检查。管理部门每日上午停止办公,营业部门每日进行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情况简报》(1953年2月20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0—c—5。

一开始,在邮电部指示下,天津市邮局将偏向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对企业的性质及企业与人民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没有弄清,从而没有掌握邮政发展的规律及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并且把批判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与单纯任务观点作为中心任务*《天津邮局关于检查发展业务中缺点的报告》(1953年1月5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然而,随着1953年初开始的新三反运动(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尤其是毛泽东对邮电部的批评,“纠偏”运动改变了批判方向。邮电部把“纠偏”列为反官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纠偏”运动逐渐演变为各级邮电部门的领导层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主持工作的领导担责任,做检查。

然而,在阐述官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营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时,无法自圆其说,“以致在运动过程中有部分群众(包括部分党员)反映,反资本主义经营思想是领导上有意识的扭转反官僚主义目标时,不仅未能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且在思想上产生了犹豫”,影响了“纠偏”的效果*《中共天津电信局总支1953年1—4月份工作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15。。虽然也揭露了一些业务经营上的偏向问题,但未能很好地清算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单纯任务观点,导致即使在“纠偏”后期,还“有不少的职工手中上存在的刊物没有卖出,款都由自己垫出来了。多者有达百余本的。另有一投递模范从锡春,在制服上身里面缝了一个大布兜,将投不完的信装入布兜内,瞒哄局内的检查”*《天津邮局“纠偏”运动情况简报》( 1953年2月26日),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c—4678。。

1953年3月3日,“纠偏”运动进入收尾阶段。邮电部为了缩短战线,再次指示在彻底“纠偏”情况下,争取3月份基本上结束。指示专门指出:定期开放庆贺电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毛主席的政治威信,是一个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但为政治影响暂不向社会公开检讨。*《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关于纠偏工作的指示》,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3—8—4678。

1953年4月底,“纠偏”运动结束。

关于“纠偏”运动的效果,官方文件称:“它使干部改进了工作作风……从而明确了邮电企业的性质和服务方针。”*《中国邮电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文件》,第56页。即军政第一,国营企业第二,私人第三的原则。天津查线员刘鹤桐说:“学习了几年没搞清为什么给军政机关修理电话,现在才清楚军政机关是代表广大的人民利益的。办的是人民的大事,应该先给他们修理。”*《邮电部天津电信局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结合纠偏运动的总结》,天津市档案馆藏,档案号29—c—15。但是,在“纠偏”过程中,各级邮电部门对什么是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经营思想缺乏科学的分析,不恰当地扩大了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范畴,把某些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合理地增加业务收入的做法,也笼统地当作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加以批判,致使本来已经办了多年、群众又有需要的邮政储蓄各项业务、存证信函、商务传单、代购货物、征询等业务被迫先后停办,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在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邮电职工因怕犯“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错误”而不敢大胆发展业务,不敢提增加企业收入,“怕跑路、怕麻烦不愿意发展报纸,不认真执行破季破月订阅办法等”,对邮电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邮电部第三次全国报刊推广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人民邮电出版社,1956年,第7页。

对报刊发行的“纠偏”,也有些过犹不及,副作用不小。1953年,邮电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决定,报刊实行计划发行。有些报纸,实际订阅份数已远超过定额,但定额又不准变动。各地邮局不得不硬性退订并宣布暂停收订,引发了读者订不到或订而收不到报纸的混乱现象。*武志勇:《论“邮发合一”体制安排下的报业生态》,《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上海邮局对《人民日报》的发行尽管不再有发行量的任务,但是却以流转额为指标,并限制了报纸的发行。“《人民日报》出版晚了不发,出版早了也不发。市局规定过了下午6时15分即不发《人民日报》,过6时45分报纸到了支局,支局也不发。因此,有许多读者当天看不到《人民日报》,特别是有些机关、工厂第二天早晨也看不到,要到第二天上午八九点钟才能看到,甚至有的要在第二天下午才能看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发行工作调查宣传推广组工作总结报告》,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A73—1—226。党报如此,其他报刊可想而知。1954年8月,邮电部和新闻出版总署针对这些情况,对计划发行办法作了修正,如一般报刊的发行份数不再作硬性控制等,但是情况并没有改善。一直持续到1956年前,包括《人民日报》等报刊的推广订阅工作停滞不前。邮电部在第三次全国报刊推广工作会议上承认:“一九五三年纠正偏向中我们在积极方面提的太少,副作用防止得很不够,强迫摊派与积极发展的界限划得不够清楚,消极情绪的滋长,迄今仍然没有彻底改变。”*《邮电部第三次全国报刊推广工作会议文件汇编》,第7页。

五、小 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电部门发生的严重偏向和错误,在其他工作部门,特别是直接和群众联系的工作部门,也普遍存在。农村防旱抗旱、银行储蓄、互助合作、爱国卫生运动、农贷等工作中都曾发现这种情形。*《坚决纠正邮电部门的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3日。强迫命令之风盛行,有的地方甚至逼死了人*《肃清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11日。。这种偏向和错误,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共在经济建设中处理革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时所面临的困局。

一方面,革命传统为现代化提供了动力。由于严峻的现实条件,中共在现代化改造中必须借鉴革命传统。党内干部及邮电工作人员往往文化技术程度不高,更谈不上现代企业的经营经验。邮电部部长朱学范就曾检讨其“对于本企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于本企业的发展规律掌握不住”*朱学范:《认真纠正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人民日报》1953年2月7日。。在长期被帝国主义封锁包围,资金、原材料等各方面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借鉴革命时期群众运动的经验,充分发动群众,是当时条件下发展经济可行的一种办法。中共当时在各方面都十分重视发扬革命传统,邮电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王诤就说:“只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靠工人阶级,依靠全国邮电职工的创造性的劳动和历史责任感,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朱学范:《人民邮电的创业者——缅怀王诤同志》,《人民日报》1992年8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邮电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断高涨的政治动员之下,邮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确实都大有提高,从而促进了邮电业务的发展。

另一方面,革命传统并非万能,过分依赖,往往会导致现代化的困境。用群众运动的方法

发展经济,不可持久,往往大起大落,以至于循环反复,无有穷尽。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业务就是如此。尽管政治动员下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立竿见影的,但单纯任务观点和单纯营利思想迅速蔓延开来,从而出现严重偏差和错误。“纠偏”并不容易,只能依靠高层政治力量的强行介入。而在革命话语惯性之下,“纠偏”最终以上纲上线的政治运动为基调,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当中,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往往循环反复,这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埋下危险的种子。在1956年社会主义高潮中,报刊推广工作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再次登上历史舞台,邮政部门提出“以报刊发行为纲”,报刊发行量剧增。直至发展到1958年邮电“大跃进”,强迫摊派及命令主义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文作者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 天津 300071)

(责任编辑 汪文庆)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of th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in the Beginning of New China

Chen Ying

In the early days of New China,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high production plan, th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made serious bias and errors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ook the behaviors of distorted deceptive propaganda and compelling apportion, and forced people to order business, so the disturbing events emerged frequently. From November 1952 to April 1953,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the postal system carried out the “rectification” campaign for five months. The serious bias and errors of th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s, especially forcing and ordering, were also found in other departments, especially the working department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asses,which essentially reflected the dispute betwee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CPC.

D232;K271

A

1003-3815(2015)-07-0056-12

猜你喜欢

偏向邮局档案馆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邮局有位凶巴巴
“偏向”不是好导向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煤炭供需总体偏向宽松沿海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2019年征订通道全年开启 请到当地邮局(所)订阅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超重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