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网球教育现状及推进对策分析
2015-03-02郭兆萱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郭兆萱(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小学校网球教育现状及推进对策分析
郭兆萱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随着我国经济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小学校推进网球的普及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任何一项运动的普及发展,必须依赖于教育。因此,在中小学校开展网球教育,探索推进网球教育发展策略,必将为网球运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并进一步促进我国网球的专业化发展。
一、中小学校网球教育发展现状
1.受运动条件限制,仅少数中小学校开设网球课。
网球的门槛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制约中小学网球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在场地设置、教练配备以及器械准备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阻碍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开展。目前,在中小学校中有条件开设网球课的寥寥无几,全国仅少数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少数学校具备开课条件,而多数中小学校只能望“球”兴叹。被逼无奈,网球在中国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多数孩子的网球梦则被扼杀了。
2.受专业教师限制,中小学网球教育“伯乐难求”。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网球协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网球人才培养,但网球人才数量仍然极其有限,没有形成专门的网球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中小学网球教育出现“伯乐难求”的局面。孩子们在普通的体育课上,很难接受专业的网球培训,网球专门人员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网球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3.受传统教育限制,中小学网球教学形式“机械单一”。我国教育一直以“应试”为目标,教学中以知识灌输为主,这种传统思维也渗透到网球教学中,在当前中小学网球教学中亦是如此。网球课上教师教孩子们打球,只是教一些机械性的动作、技能,把学生当成了“机器人”,而不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网球教学形式的单一,内容重复、枯燥,长此以往,也泯灭了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学习和热爱。
4.受培养机制限制,中小学网球教育缺乏“长久之计”。我国体育采取的是以体校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体校中,针对选拔上来的“好苗”,进行专业的类似“成人”的专业训练,看中的就是比赛和成绩,显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长久之计”,不利于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
二、中小学校网球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1.营造促进网球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倾斜,网球运动场地、场馆增多,青少年比赛交流活动增多,促进网球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已经形成,网球成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的健身活动,这样必将促进后备选手和优秀选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同步提高。
2.树立正确的学校网球教育理念。网球本身是全面的运动,网球运动应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增进身体健康为核心,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于网球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网球课程培养中小学生强身健体的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增强中小学生自信、自强、自立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通过网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鼓励中小学校开设“网球”校本课程。开设“网球”校本课程,就是鼓励中小学校结合本校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开发的资源,组织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网球课程开发活动。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及身体机能特点,打造适合中国青少年的网球校本课程,通过系统化、个性化、规范化的网球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网球知识的机会,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了解网球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找到适合自身的网球训练方法。
4.建立健全以中小学校为主体的网球发展长效机制。只有与中小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中国网球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促进我国网球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而接受网球系列训练的青少年屈指可数,网球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顶尖网球人才,而顶尖人才的产生必须依赖网球后备人才的大基础来奠基。建立以中小学为主体的网球教育发展机制,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课时安排、人员配备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培养体系,贯穿于基础教育全过程,这样网球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得到持续、健康、稳定循序渐进的发展。
总之,为了更好地发展网球事业和普及网球知识,我们应该从中小学教育做起,鼓励孩子多接触网球,学校、社会多提供场馆、场地及学习机会,让青少年在网球运动中寻找快乐,健康成长,使其以积极健康的状态走入社会,建设祖国。
郭兆萱(1994-),吉林长春人,吉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