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的有效性管理

2015-03-02侯顺启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效益

侯顺启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一、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分类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知识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存在形式。

显性知识是以外显的人类可识别可理解的图文符号为介质以某种材料为载体来表达和描述而形成的。其往往体现为某种物理形态,是为显性知识形态。例如,我们常用的图书、报刊等。人类知识历史漫长,显性知识形态丰富多样。远古时期,显性知识形态呈现为岩洞壁画,殷商时期呈现为甲骨图文,春秋战国时呈现帛书、简牍图书,至汉代出现纸质形态随后出现装订成册的图书,至现代出现数字化知识,网络文化知识,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更高级或者更不同于现代的知识形态。这些知识形态都是历代人们为了促进知识普及,发展人类文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而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而今,现代科技使得知识形态有了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是现代知识形态发展趋势。

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存储于人的大脑中、尚未显现为任何人类可识别形态(如图文符号、声讯符号等)的知识,体现形态为各种人的个体本身。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背景不同,个性差异等,人的隐性知识构架不同、内容不同和水质不同。有的隐性知识出于主、客观需要往往能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得以传播和保存。有的不易于表达为显性知识进行传播,但时时表现出其知识魅力和价值,发挥其潜在作用和效益。显性知识往往都是隐性知识加工外显的结果。例如,人脑里所存储的知识可以说是很多,而其转化为书面形式或报告形式等的显性知识只是经过大脑系统加工,具备标准语法、逻辑和结构章法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把这部分知识展示出来,说明他是有意传播(主动或为组织委托)自以为是对别人或组织有比较高价值的知识,或是长期以来自己的研究成果。反过来说,隐性知识不断地从显性知识得到补充,二者是相互促进丰富发展的。

人类知识总量是呈几何级数成长的,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创新性知识源源不断涌现,使知识内容时时不断得到更新。随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知识就会出现老化现象,成为不被人们青睐获取的主要对象;而新兴知识成为人们获取的热点,尤其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知识特别受到人们喜爱。

因此,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和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知识管理有效性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加工和知识存储以及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知识管理要特别讲究有效性。图书管理机构知识、网络知识、社会个体知识等都应该加强有效性管理。例如,网络知识,往往掺杂着很多劣质知识,对人类发展造成危害。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有效监管。又如,个体知识人,如果一味固守老旧知识,不思知识更新,以旧思想、旧知识对待本职工作,势必影响工作成效,落后于时代发展和要求,成为社会进步绊脚石。知识有效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得有价值的知识得到人们充分汲取和发挥与应用,抛弃危害性知识,促进人类健康向上发展。

(一)显性知识管理

1.显性知识加工。显性知识总是被人类加工为某些形态,是为知识形态。知识形态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知识、表达介质、载体,三者的复合体,即为知识形态。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成果,它本是无形无质的,以隐性特征存在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而随着劳动、知识交流和传播的客观需要,存储在人们大脑中的知识需要表达显现出来,从而促使人们探索创制知识表达的方法和技术。知识表达方法和技术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逐渐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语音是知识表达和传授最原始、使用也是最广泛最长久的知识表达介质。在文化知识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直到录音技术产生以前,语音介质最大缺点就是所表达的知识的原质原貌不能长期完整保存和传承,导致大部分知识“随风而散”,影响到知识的传播传承效益。后来人们发明了图画和文字,把知识记录在某种载体上,使知识有了长久保存的可能,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知识形态。如远古的岩洞壁画,殷商时期的甲骨图文,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帛书、竹简书,汉以来的各种纸质画作、图书。现代技术促进了知识形态的发展进步,如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唱盘、数字化图书、智能手机等等。它们在不同时期都对人类文化知识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人们之所以重视知识形态的创制,不断探索研制先进知识形态,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帮助人类提高知识学习效率和知识保存和传承效益,增进人们劳动生产工作素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现代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进步完善,知识形态无纸化倾向明显显现出来,图书作为传统主知识形态的地位受到了强烈冲击。数字化知识形态有着“风雨欲来风满楼”、大有取纸质图书而代之之势,它与现代阅读工具如电脑、智能手机等的结合,给人们获取知识带来了巨大效益。

2.知识存储与传播、应用。知识存储方式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性存储,一种是数字化虚拟性存储。两者以电脑出现时刻为分界线。电脑产生以前,知识主要以非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物理属性载体上。电脑的出现和网络的普及,使得知识存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数字化知识网络文化知识在存储和传播应用效益上有了一个巨大飞跃。

知识传播包含两个方面,即纵向的传与横向的播。传是为了让后来人继承享用前人知识成果,为开发创新新世界而服务;播,是为了让现时人们知悉、共享人类知识成果,从而提高人类研究效率和效益以及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减少了大量时空浪费和智力浪费。当今,知识传播由传统传播方式逐渐转向网络化。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网络传播相对无时空化,加速了人们猎取知识速度和效益,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和人的进化效益。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工具以及科学的传播模式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知识,及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人们可随时把个人研究成果和自己所掌握知识放到网上共享,人人都可既为知识的加工者又是知识的享用者,既是知识传播者又是知识受益者。

(二)隐性知识管理

1.隐性知识加工的特殊性。隐性知识表现出来的形态是“人”,是一种有机的“活”的或叫“动态”的知识形态。其载体为人的肉体,特别是人脑部分,把知识存储在大脑里。知识来源,一方面来自于实践活动,一方面来自于自学,一方面来自于系统教育教学活动。隐性知识是源头活水,并非是死水一潭,它会随时得到补充,不断进行除旧更新。隐性知识传播主要在于“用”,用就是知识的传播,用就能发挥其知识作用,实现其知识价值。归纳起来其知识价值实现有二个主要途径,一是向他人传授知识,一是直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造福于人类。在用的过程中能够精妙地变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例如通过演讲言谈宣传自己头脑里储藏的有关知识;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向他人传授知识,通过写文章、出书等方式向世人展示知识成果,通过师徒关系进行言传身教等等。

2.隐性知识有效性管理。就个人层面,是人的自我管理:(1)要努力提高思想水准,进行思想梳理和改造提升。(2)与时俱进,及时主动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努力提高隐性知识水平,保持知识价值永放光芒。(3)从实际出发,及时准确转化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发挥知识社会价值。

就社会层面,是人的社会管理:(1)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原则,使各种人才在合理合适岗位上发挥出各自知识价值和创新性效益,形成人才良好的循环和更替机制,使人才系统的运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调动人才积极性,挖掘其隐性知识价值及时转化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为社会发展尽心尽力。(3)要注意定期培护其隐性知识,把握好人的思想建设、知识培养和实践能力养成和提高。保持其思想、知识鲜活,促成其机体运行效益最大化。

三、小结

知识总是表现为一定形态,或为显性,或为隐性。无论对显性知识还是对隐性知识管理,都要以“有效性”为准则。“人”,是有机的活的知识形态,其存储于大脑的知识潜力是否充分转化为效益和价值,要看其是否得到合理透彻的挖掘,决定于人才管理机制是否恰当。

[1]王雪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述略[J].当代图书馆,2006:12.

[2]侯顺启.知识形态的演变对文化知识传播效益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4.

[3]张红太.浅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7.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