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戈夫曼“戏剧论”视角下教师专业成长探析
2015-03-02黄冯
作者简介:黄冯(1990-),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本文系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信阳师范学院的课堂田野”;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研究——基于豫南X大学的田野调查”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 JSJYYB- 033。
欧文·戈夫曼是美国社会学协会的第三十七任主席,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戈夫曼从事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动时的角色扮演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①“戏剧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在戈夫曼看来,“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即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 ②其中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互动有着自然的适用性。
强化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关键。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才会得以实现。每一位新手教师都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如何驾驭课堂,体会师生互动的技巧等,运用好这些知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完成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转变。戈夫曼的“戏剧论”给予了我们合理的理论支持与思考。
一、第一印象与印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第一印象甚是重要性,尤其是担任服务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努力经营自己的第一印象,成功地在顾客面前创造良好第一印象,提升服务品质。” ②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第一印象对于人们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建树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与对方建立更加深厚的关系,都要呈现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可以把教育看作一项服务活动,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呈现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外在形象在学生眼中占有主导作用,教师给予学生的印象就包括动作行为、服饰装扮、言谈形式等。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教师披散着头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拨弄头发,学生的注意力也会不自觉地被飘飘的长发所吸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课程需要,教师需要构建不同的课堂空间布局。例如,有些新手教师由于没有意识到座位结构会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产生影响。在教学时采用小组式教学法,这本来是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好方法,但在课堂上却出现了学生扭着脖子艰辛的和后排学生讨论的情形。而专家教师在小组讨论前则会重新布置空间布局,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③
戏剧理论以“印象管理”为中心。“印象管理”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用过语言或者非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控制对方对自己印象的认识的一种过程,它是诱导人们进行表演传播的动机所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使我们塑造一个自己所期待的形象和他人所了解的保持一致的形象。戈夫曼提出的表演策略主要有:理想化、神秘化、补救等。教师会使用印象管理策略中的理想化表演,当遇见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熟悉的知识时,教师通常会推说自己粗心,但不必向学生承认自己不会;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场所大多发生在课堂,在此期间教师所展现的更多是教师的严肃性以及教学内容,并不会跟学生谈论自己的背景信息。在课下,虽然说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但教师不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私人信息。教师为了能在学生的心里树立权威的形象,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本人神秘化,从而引起学生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具有的知识和理解力有限,他们实在琢磨不出教师处理事情的手段和方法,进而对教师的神秘化形象表现出尊敬;教师出现某些紧急情况后就需要补救表演,例如教师在解决一道题时,思路突然间断,就需要向学生寻求帮助,例如让优秀学生回答或留作课后思考题下次课再来解答。
二、“神秘化”与“去神秘化”
“越是神秘的就越能吸引别人”。神秘化是指表演者刻意拉开自己与观众的距离,使其对自己的行为及生活揣摩不透,从而制造出自己的神秘感,使得观众对表演者怀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感。戈夫曼发觉人际交流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关系越是密切的人越不被放在眼里。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社会间隔。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场所大多发生在课堂,在此期间教师所展现的更多是教师的严肃性以及教学的内容,并不会跟学生谈论自己的背景信息。在课下虽然说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但教师不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私人信息。在学生心中具有权威形象的教师,她就会在处理事件时保持与学生之间的社会间隔,让自己神秘化,从而引起孩子心中的畏敬。 ④教师要做好神秘化表演,就必须要做好两点:一是维持好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的距离;二是维护好教师团队的整体神秘感。
教师不仅需要“神秘化”来树立教师的权威形象,也需要“去神秘化”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去神秘化”过程其实就是相互熟悉的过程。随着科技发展,微博、论坛以及班级聊天室等网络工具层出不穷,学生会真诚地表达出自己诉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育和管理方面也需要变化。教师可以适当地和学生交流看法,因为学生是“有意识的”、“具有学习能力的”、“主观能动的”群体。当神秘的老师卸下“面具”和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互动时,更容易激发师生感情,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三、“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
表演区域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区域,后台区域是相对舞台而言的,指的是剧班成员在为舞台演出做准备的地方。简言之,在这里候场的人员都为据班的内部成员。在后台时,演员们的行为不会受到剧本的制约。但是,任何前台或者后台的表演区域不仅受到表演者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其他人的控制。当非剧班成员进入后台时,演员们会迅速停止,并隐藏刚刚举动,快速切换到墨守成规的表演状态中。孔子提出教育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将课堂比作舞台,把“戏剧论”应用到教育中就要求教师的表演即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大家都偏爱优秀学生教师也不例外,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就要求教师在关心优秀生的同时,关注中等学生和“后进生”,教师要给予每位学生相对公平的对待。同时,教师需要把握教育机会,提高教学质量。
戈夫曼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面子,教师需要,学生和家长也需要。在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中,面对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从而也会获取积极的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责罚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慎重,在教育指导的同时维护学生的前台形象,保留学生的“面子”。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双方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待问题,在陈述问题时尽量要照顾到彼此的面子,同时也要将问题及时反馈,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表演与“过度表演”
当演员在扮演某种角色时,他必然希望他的观众们真诚地接纳自己在他们面前所建立起来的表演形象。他要大家相信,他所展示在我们眼前的这个角色确实表现出了这个角色所应具有的特质。表演者和观众、表演手段和内容是表演的基本元素。在戈夫曼看来,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在表演自己,然而他们不是展现真实社会中的自己,而是戴着面具的自己。“假面具”是表演者的“表演”行为,这是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的,是一种角色面孔,并不等于欺骗。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中的表演有着很强的育人功能。但是课堂以及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演也不能太矫揉造作,不能蜻蜓点水似的走过场,不能随心所欲地撒手不管,要有真实可用的内容。教育是教师的表演,但是表演不能够反映出教育的所有内容。教育教学行为的表现与戏剧表演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本质并不相同。为此,我们反对“过度表演”。现实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展现的教学表演和“过度表演-做作”并未像理论所称的那样明晰,此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新手教师需要做的是“坚持”。美国影片《春风化雨》中的基廷老师,刚接手班级的时候,学生反应是“莫名其妙”、“做作”,但基廷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他的坚持。在电影的最后阐释教育表演的深刻育人功能。在教师表演给学生看的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演,与此同时学生也表演了自己,这一过程中教化意义得以凸显。所以说教师的表演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有帮助。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正”与“反”、“虚幻”与“真实”之间反复转变,建构新的能力、情感等,生成新的知识、新的人格。 ⑤
戈夫曼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社会互动看作“戏剧”进行分析,指出这些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的自我呈现。这些“努力”就涉及众多印象管理技巧,在戈夫曼戏剧理论视角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系统分析。做好日常的印象管理,培养良好的第一印象;用“神秘化”树立权威形象和“去神秘化”拉近师生关系之间以及“有教无类的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的区别对待”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需要把握好表演的度,在长期的坚持中寻求方向。这便是我们在戈夫曼的戏剧论中最大的收获。
注释:
①肖伟.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国际新闻界.2010 (12).
②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③龙宝新.论教师专业成长力[J].教师发展研究.2011(08).
④洪早清.教师专业成长认同、养成、生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⑤陈云奔,车筱萌.“教师形象”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