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基于对X省农村中小学的调查研究

2015-03-02王世君,陈磊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作者简介:王世君(1970-),男,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陈磊(1983-),男,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以下简称留守儿童)的数量进一步扩大。这些留守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缺少家庭教育的关怀,因此对现有的教育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学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找到并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对X省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实地调研了53所农村中小学对370余名教师、近90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对近60余名教师、130余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一、留守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概述

2012- 2013学年初,X省义务教育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占全省农村在校学生总数的6.96%,其中小学占66.2%;初中占33.8%。总体规模上,X省义务教育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在小学和初中分布较为均匀。在义务教育适龄留守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基本上趋于100%;初中相对要低一些,保持在98%左右。

1.留守儿童在X省各县市普遍存在,但地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从2012- 2013学年初,X省义务教育学校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各地区分布情况看,留守儿童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地区有5个,占地区总数的50%。留守儿童数量最少的地区只有2947人,与留守儿童最多的地区(16069人)相差5倍之多。Y地区虽然留守儿童数位居X省第二位,但其所占农村在校生比例却远远高于其它地区,为17.28%,在全省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大量出国劳务带来的,不仅体现出留守儿童数量大、比例高,而且留守期长,短则4- 6年,长则需要7- 8年,甚至反复留守。可见,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也要考虑区域特殊性的差异。

2.在年度变化趋势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从X省2009- 2012学年4年的义务教育学校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数量的变化来看,虽然增幅不大,平均年增幅仅为4%,但逐年增长的态势是明显的,特别是最近一年,增幅达到了8.9%。对2012- 2013学年初义务教育校内外适龄留守儿童占农村在校生比例排序前五名的5个地区2009到2012学年比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5个地区的曲线虽稍有波动,但整体都是递增的,说明留守儿童群体在学校中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提醒我们不仅要做好应对当前留守儿童在教育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以面对不断扩大的群体规模所带来的更大压力。

3.在年龄结构(年级结构)上,基本呈均匀分布;男女比例上,男生要略多于女生。从X省2012- 2013学年初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留守儿童年级分布来看,一至九年级人数分布曲线变化相对平缓,表明各年级留守儿童数相差不大。通过调研发现,各年级留守儿童中,男生数普遍多于女生,男生占留守儿童总数比例的58.8%,女生占总数比例的41.2%。

4.监护上,近半数留守儿童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生活上,近70%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从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看,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约占1/3,父亲外出打工的约占一半,母亲外出打工的约占1/6。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后,半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家长占53%,有近10%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联系,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37%。从监护情况看,留守儿童中不能与父母一方生活的孩子占总数的43.2%。这一部分孩子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心理及情感问题隐患大。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其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思想变化,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70%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问题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5. 80%左右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调研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或偏下,学习成绩排位在班级前10名的留守儿童仅占15%。从问卷情况看,有的孩子看到父母没有多大文化也能赚钱养家,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思想中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产生,对学习和自身发展的追求下降。调研中了解到,不少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自觉性不强。有32%的留守儿童不喜欢上学,45%对读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有25%能够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中,他们最苦恼的事是作业没弄懂、不知道该问谁;缺乏必要的课外辅导,在学习遇到困难后无法解决;成绩不好,对学习失去信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仅有10%的监护人能够与老师联系沟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有53%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有13%的监护人能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学业辅导,但不能长期坚持。同时,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有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一些图书和娱乐器材,如电视、影碟机等,丰富了这些孩子的业余生活,但是多数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

6.留守儿童的寄宿条件差,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对6个镇区和乡村的不完全统计,在校寄宿留守儿童占在校留守儿童的比例,最高为44.8%,最低为7.2%,平均为23.9%。调研中我们看到,虽然近几年各地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缓解了部分留守儿童寄宿要求,但多数寄宿学校条件简陋、管理人员匮乏,不能满足寄宿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方面的正常需要。因此,一些学校周围布满了各种各样个体开办的寄托班,几十平的居民家中,拥挤地居住着十几名留守儿童,不仅饮食卫生条件差,安全更是无保障。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寄宿的留守女童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1.政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还不够。一是缺乏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只有文件要求,缺少具体的执行措施,资源条块分割严重,无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集中力量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二是投入不足,对农村中小学建设,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资金根本无力保障。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配备和建设上也不能满足现有的和正在不断增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涉及部门众多,还需要政府统筹,特别是农村乡镇政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育系统中,还需要一定资金的保障和人力的配备。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是随着留守儿童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凸显之后才逐渐开始的。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缓解或消解一部分的问题,但受现有条件和经济的制约以及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影响,还没有形成常态化模式。

2.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度日渐加大,学校师资有限难堪重负。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只能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提升。随着留守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教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承担着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更加繁杂琐碎。抛去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要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安全,而且留守儿童的难教难管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有关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政策意见,许多农村中小学及当地领导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为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和生活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社会上也通过各种媒体和活动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但这些做法还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所需要得到的帮助,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甚至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所做出的管理还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地推动留守儿童融入到集体之中。现实中,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因素,也制约着农村学校投入更大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来弥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同样也很难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另外,留守儿童居住地点相对较远较分散,教师很难组织起有效的课后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难。

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仍然难以弥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日常学习缺少监督和辅导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所涉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学习中所需要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多,需要家长在校外的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也需要更多心灵和思想上的启发和疏导,需要家长在身边随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一些困惑,避免因长期积累而形成心理上的阴影,从而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的身心成长。调查显示,外出务工的家长与子女联系的很少,只有30%的家长能保持与子女不定期的联系,而且联系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的占65%;思想道德仅占18%;人际交往占5%;人身安全占10%等。可见,家长与留守儿童长期隔离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对留守儿童关注重心的偏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安全意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隔代监护多以生活照顾为主,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情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人对孩子往往更多的是溺爱。即使父母双方有一方留在家中,由于要承受双方的家庭及生活负担,对孩子的辅导、督促的力度也会被大大削弱,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4.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帮扶力量有限。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备,缺少体育、娱乐场所与设备,造成学生课余时间能够从事的娱乐活动较少。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很多留守儿童出没于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娱乐场所,这些孩子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对其身心成长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社会共识。教育和妇联等相关组织对留守儿童帮扶力量有限,在争取社会爱心机构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存在缺失。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带来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留守儿童家庭供孩子念书的积极性,很多农民认为让孩子学有所成,挤入上层社会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因而对孩子在校学习听之任之,留守儿童自身也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践路径

1.加强政府的统筹力度,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并通过政策加以保障。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现实而又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由政府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推进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切实把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2.政府要保障按农村义务教育规模标准所需进行经费投入,并优化投入结构。当前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要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确保基础教育经费的增长。只有教育经费到位,学校才能快捷有效地实行各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工程的资金配套工作,加大市(县)财政教育投入比例。要充分利用有限教育投入资金,加大农村基础建设较弱学校的建设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度,是集中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有效形式,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中的生活困难。此外,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寄宿软件的建设,配备专门的师资,规范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指导和及时的心理疏导。

4.建立稳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需要专门的师资,因此要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优先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5.完善教师与留守儿童教育的帮扶机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师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关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建立学校与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重点帮扶思想品德有偏差、心理有异常、学习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

6.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及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明确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引导农村家长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孩子的关系,切实担负起第一监护人的责任,给予孩子们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更多的关注。

7.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和救助工作。针对家庭条件较困难的留守儿童,在经费投入、住宿生补助、贫困生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争取社会爱心机构的友情帮扶,为留守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和法律服务等。组织心理教育专家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参与文献:

[1]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 (10).

[2]杨帆.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3]马多秀.心灵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DB/OL]. (2010- 07- 30) [2014- 09- 27]http://www.china.com. cn.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