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伴生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02王传斌
作者简介:王传斌(1963-),男,江苏赣榆人,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论。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与督导研究”,立项编号:D/2011/01/037。
教学质量是检验某个时刻一个地区或学校办学水平的参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普九”的完成,改善了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但也出现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如意的现象,这里重点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伴生因素,为改进教学及管理服务。
一、聚焦: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相关现象
(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个评价悖论的缘起。一位从事数学教研工作的朋友问我: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比过去更聪明了?我说:“孩子越来越聪明,孩子知识面广,接受信息速度快,有的知识不教就会。”他说:“可到农村学校了解,多数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数学统考不及格较多。”这种矛盾的结果说明什么?
一位农村初中校长的感叹。现在的班主任喜欢带成绩差的班级,这种怪现象,为什么?带差班没有升学压力,学不学无所谓,只要安全就行,自己轻松,到初三毕业时还可以把学生“推销”出去。
一位教师的言白。我问一位数学教师,现在学生怎样?他说:家里有条件的学生都到县城的学校去了,出现“流生”;有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或创办实体,孩子成了“留生”,爷爷奶奶成为他们的监护人,老年人带的孩子缺少好习惯,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高分不多,不及格的较多,勤奋苦学的学生少了,特别是数学学习更困难,两极分化严重。
与一位学生的交流。你喜欢看书吗?答:“喜欢”;读哪些书?“故事”;你最喜欢哪门课?“科学”;为什么?“因为科学告诉我很多不知道的知识”;你喜欢语文和数学吗?“凑合”;你的成绩如何?“一般”;平时在家做什么?“做家务、做作业、看电视等等”。
纵观以上现象,有喜有忧,喜的是人们重视了教育,普九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师的教研意识得到强化,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得到落实,为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采取了有效措施;忧的是寄宿制也给家庭带来选择,无法用考上好初中评价小学,也不能以考上重点高中评价初中办学效果,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的功利性出现异化现象,有利可图的个别教师行为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上述教师仅以数学成绩评价,略显偏面。而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产生新的视角,不仅以学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和快慢作为标准,而且教师的行为和家长及学生的表现也被作为评价的参照。
(二)教学质量的伴生关系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价教学质量一般是根据相关评价体系量化,那是官方做的事情,这里可以围绕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查。一般情况下,国家教育政策、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的施政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这里不妨把教师、学生、家长的各种因素看成影响教学质量的伴生因素。所谓伴生,是指次要的随主要的一起生长,它是生物上的一种互生现象——伴生现象。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教学质量和伴生因素互相依存、相互影响,教学质量好了,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政府重视,投入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舒心教学,学生积极学习;反过来,伴生因素好了也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出现恶性循环,这就构成了一对伴生关系。
二、调查:影响教学质量的伴生因素——教师、学生、家长情况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实因素和虚因素,而实因素又分人(教师及领导、家长、学生)和物(校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教学设备、教材、图书资料及其食宿条件配备、教师学历职称等);虚因素主要是社会风气、学校管理制度、校风、校园文化、教师的工作态度、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等。这里我们不去评价教学质量好坏,而是对影响教学质量伴生因素——教师、家长、学生进行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为全面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课题组制定了基础教育评价调查表,结合农村教育特点,围绕反映教学质量伴生因素的教师、学生、家长在新形势下的想法和行为设计三类用卷,其中学生问卷从四个方面设计了28个选项题;教师用卷设定了31个选项题;学生家长用卷设计了17个选项题。所有选项题选择“是、否、不一定”,另外设计了相关简答题。
(二)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以农村地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为调查对象,教师和学生当堂完成,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中家长完成,从2012年9月开始历经一年对连云港地区四个县的14所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发放教师、学生、家长用卷各500份,回收有效用卷495、489、480份,同时还访谈了部分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
(三)统计结果
1.学生调查。结果如下:一是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校对学生培养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如“学校提供学生课外阅读场所和书籍”(88%),“学校经常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喜好的课外活动”(65%),“经常见到学校校长在校园里查看情况”(80%),“学校领导经常到班级听课”(51%)等;二是了解教师对学生培养提供的帮助,如“老师讲一些励志故事和学习典型”(85%),“任课教师关心每一个学生”(86%),“任课教师注意教学生学习方法”(92%),“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89%),“学校教师中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35%)等;三是了解学生之间的情况,如“学生中无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等现象”(54%);四是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如“平时在家读一些课外书籍”(88%),“你在家帮助父母做必要的家务劳动”(89%),“注意观察动物、植物的一些生长现象”(69%)等;五是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如“你的父母为你聘请了有偿家教”(50%),“当你考试不理想时,家长会打骂”(36%)。
简答题分别是“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在家做完作业之后主要干什么?长大后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家有电脑吗?用电脑做什么事?”“你对学校、老师有何意见与要求?”从学生作答分析,学生喜欢看少儿节目、武打、连续剧、新闻等;学生的理想有公交司机、厨师、蛋糕师、电脑师、教师、美容师、警察、运动员、医生、科学家、飞行员航天员、作家、律师、数学家、书法家等;多数家庭没有电脑,有电脑则以玩游戏、查资料为主;建议学校多带学生春游、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要经常换班主任,教师与学生谈心,教师多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教师多讲重点、学校把社团发展壮大等。
2.教师问卷。教师问卷围绕五个方面设计:一是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如“你参与了研究、讨论或制定学校发展规划”(85%),“你了解学校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97%)等5题;二是学校对师生关爱,如“学校领导能关心、体贴教职工”(81%),“给予学习困难学生以个别辅导”(97%),“对特殊(违纪等)学生给予个别指导”(82%)等7题;三是学校重视教育教学,如“学校领导能深入课堂听课、经常参加教研活动”(68%),“学校经常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教育教学教研讲座”(92%)等9题;四是民主管理程度,如“学校的重大问题能听取教职工的意见”(80%),“学校的考核奖惩制度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77%)等5题;五是教师自身行为,如“平时有意识的观察学生,并进行个案研究”(90%),“课后及时积累教学中的感受”(90%)等5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设计了简答题。
如果要评价学生的质量,在制定评价体系时最需要体现的内容是什么?
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品德和综合素质;不能以成绩论英雄,更重要的是评价过程,尤其是评价学生参与度。
你认为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观念和责任心落后,未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无法满足后进生与优生的均衡发展;对教材研究不透,对学生关注不够,不能让每个孩子因材施教;时间少,课务多,备课不到位。
你认为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思想教育被忽视,学生德育水平下降,心理健康教育不健全;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协调,甚至家庭教育缺失;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出现早恋、玩性大、叛逆、沉迷网络游戏,缺少自主学习和兴趣,有的学生违反纪律。
你认为学校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有何要求?
学校教育职能淡化,经济意识强化;教学与德育比重失衡;应试教育过度,师生负担重,过分注重教学成绩的考核;教师应付活动太多,无法钻研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积极性调动不够;学校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不足;小学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要求学校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加强小学科教育,培养专职教师,关心教师成长。
你认为现在学生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家长对教育漠视,对学校和教师要求过高,多数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完全就是学校的事情,把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学校和老师;留守儿童多,隔代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会辅导孩子,不能为孩子付出时间交流,不重视孩子心理疏导,只提供物质保证,缺乏学习习惯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认识上存在茫然和误区,过分溺爱任性的孩子,导致学生管理无法进行;家长与教师沟通少,甚至有的家长不讲礼貌。
3.家长问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解家长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设计问卷:一是了解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态度,如“你认为孩子分数考的高才是优秀孩子”(28%);二是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如“你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75%满意),“教师批改作业及时认真”(90%),“学校教师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18%),“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52%);三是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孩子能自觉地按时完成家庭作业”(85%),“平时孩子帮助家人做家务活(做饭、扫地等)”(78%),“孩子在家与您经常交流学校或社会的所见所闻”(73%);四是了解家长对孩子培养所做的努力,如“您为子女聘请了有偿家教”(60%),“孩子休息时间,您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劳动”(55%),“在与孩子相处时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90%),“你认为孩子的日常文明礼貌养成主要靠老师还是家长”(50%)。
简答题分别是“休息日,你的孩子在家主要做哪些事?”“你的孩子在家主要看什么电视节目,是否模仿电视里的人物组织同学搞一些活动?”“你对学校有什么建议?”
概括起来孩子在家是学习,看课外书、弹钢琴、画画,看电视、上网,简单的游戏。偶尔(适当)户外运动,多数学生看科教片、动画片、动物世界,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巴拉拉小魔仙、熊出没、快乐大本营、变形金刚、成龙历险记;社会与法、非诚勿扰、中央新闻(少)、少儿节目、音乐片、电视剧等。有时会模仿。多组织课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增加一些社会实践课;稍搞些对个别孩子起作用的活动,多些人文管理;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多开家长会,提供家长与老师的交流机会,开通成长期心理教育课程,建议安排主课教师做班主任,严格督促学生,学校假期对外开放,给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给孩子运动时间,组织参加公益性劳动。
(四)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统计和访谈,应该说政府逐步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改善,但现代化水平低,少数地区更倾向于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少数的重点学校或窗口学校;农村学校在依法治校、教学常规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效果明显,但在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民主管理方面还比较欠缺;领导的注意力转到办学,关注校园文化和教师培养,深入课堂时间多了,与教师学生交流多了,但部分领导有短期思想;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从数量上基本达到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气氛增强了,教师的负担逐步减小,但结构不合理,存在着教师老龄化、知识老化、学科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教师素质亟待加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情况总体上比较满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农村教师的教研意识强化了,但教研组织机构与教研制度不够健全,教研活动开展非常态化,教研资金不足,教师教研素质不高,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度不高,教师的功利性明显了,有的教师为研究而研究,脱离教育教学一线问题;学校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许多帮助,教师关心学生成长,同学之间关系比较融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理智的,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素质提升,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评价逐步弱化成绩转到全面要求,“有偿家教”达到30%,家长认为孩子的文明礼仪培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考试不理想时,有31%家长不骂。但部分选项中也反映不少问题,如“对老师的教学”满意为65.6%,说明教师的教学存在问题;学生打架、斗殴等仅有40%答“否”;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不乐观;农村学生的理想比较现实,学习依赖性强,业余时间多数做家务、野外劳动、看电视、使用电脑较少,缺少旅游等拓展知识的机会。
随着“撤点并校”,小学离家多数在2~3里,有的4里多远,这给学生路途安全带来问题,农村社会风气、家长的观念和文化层次、家庭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都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目前农村小学流生现象不可忽视,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导致县城学校班级人满为患,施教困难,而农村小学从“门庭若市”变为“门可罗雀”,教室空荡冷清,学习氛围不浓,使县城和农村学生上课效果都不好,出现恶性循环;再次,农村的小学生背井离乡求学,有的住校,有的寄宿他家,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另外,“留生”倍加重视。
三、对策:从生态学的角度评价和改进教学
美国著名评论专家斯塔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通过评价,改善伴生因素,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生态过程。
(一)营造基础教育均衡环境
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均衡,是指学校教育功能的优化、学校质量的提升和每个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影响伴生因素的主要原因,它是目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更有研究表明:镇乡差距远大于市乡差距,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种差距更为明显。 [1]于是有的教育部门根据实际采取“走教制”、“走课制”、“集团制”、“合作共同体”等形式解决不均衡问题。但学校办学受社会影响较大,“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规律在教育市场化中表现明显,教师随待遇而迁移,家长因条件而选择,学生因质量而流动,好的更好、差之更差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因而提供基础教育均衡是确保整个教育系统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条件,要实现这个目标,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是前提,提高教师素质是根基,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是保障。 [2]
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校长的配置和培训、教师的素质提升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作用,从宏观指导到微观落实,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实施城乡教师互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实现“目的人”与“手段人”的统一,要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学校制度建设到学校人文环境营造,从人事安排到岗位设置,从日常管理到评价考核,都要为教师全面、自由的发展搭建平台。教师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根据学生成绩分成三六九等,不再让学生因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而自责、自卑,乃至自暴自弃;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所有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的共享天地。
(二)调整教学质量评价思路
评价要回归自然,构建以学业评价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过程评价的“绿色指标评价” [3]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评价的内容应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设计,考察进步率和发展率,观察点为健康的心灵、丰富的知识、超凡的能力、强健的体魄。考察学生要体现“双全”,即全体学生与学生的全面,既考核成绩提高率,又看学生的表现,如“八礼四仪”(即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4]学生体质也是重要方面,主要依托平时的体育课和活动来实现。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教体艺﹝2014﹞5号)规定体质健康标准,总分达不到良好不能评优。“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的出现既与家长有关,也与学校教育有关,其比例也应作为评价因素。教育评价还要考虑学生的劳动意识。
2.改变评价的方式。从生态的角度理解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看成是生成性结果,突出“阶段性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5]对伴生因素进行诊断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社会人都要正确看待学生突发事件,不能把学生出现的事件归咎学校,学校是传授知识,教人做人的殿堂,不是学生管理的无限责任公司,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体质下降,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不能用小概率事件为参照一味附和家长需求。特别是体育活动不要因为出现学生猝死个例而取消了许多项目,也不要因校外活动发生事故取消全部户外活动等。究竟如何爱孩子,适度是根本,过度的保护弊大于利,温室花朵太脆弱,经历害怕才不怕,棉花做屋也危险,适当冒险有益处。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调查中发现,农村学生对教师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质量,但目前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可忽视。据光明日报2014年7月23日《扭转乡村教育被边缘化的局面》报道:“目前在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中乡村教师占到846万,但基础不稳、队伍流失、人才断层一直困扰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困境。调查发现,我国乡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下就是‘年轻教师’了”。为避免乡村教育边缘化,国家要求各级政府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解决困扰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气力用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尽快缩短城乡教育差距;需要捐资助教的企业、单位、个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尽最大的努力,锲而不舍地改变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更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乡村教育成为孩子心中的‘灯塔’,成为乡村文化高地。
要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则,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加强教研活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师教学执行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唤起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CCTV“少年中国强”节目播出的儿童成功范例说明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实践也证明子女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文化素质等与家长密切相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缺少与父母沟通,老年人接受教育少,文化素质低,更缺少现代教育理念,有的管不了,有的不去管,有的多子女家庭“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夸大了“关系”在就业中的作用,出现“知识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家长在育人上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家庭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而城里的学生家长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对社会上教育的褒贬信息了解的多,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民主的,没有过分地把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看重孩子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做人规范、文明礼仪等,这是城乡学生家长的最大区别。不过农村学生家长在现代媒体的耳闻目睹中受到感染,家长的教育观正在发生变化,也在逐步改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看重艺术培养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于是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很显然,家长的文化素养及行为影响孩子成长和学校办学。因此,学校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多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引导家长认识新形势下教育特点,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学会育人,替代式和埋怨型教育给孩子带来弊端,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温房养不出腊梅,马棚训不出千里马,切断与周遭世界的接触,失去的是训练机会,缺少的是一种体验和经历,家长要放养,让孩子自主做事,学会用头脑思考、用双手实践,进行危险零距离训练,
(下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