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2015-03-02戴启兵
戴启兵
(安徽省郎溪县郎溪中学,安徽 郎溪 242199)
一、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之“利”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之初,运用多媒体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整合于一体,营造逼真的英语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促成“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一模块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的Reading课文Home alone的教学时,我先采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美国电视剧Growing Pains片断,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并回答问题,并以此引入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在第二模块第三单元Amazing people的Reading部分The curse of the mummy教学之初,我直接放映著名影片《木乃伊》的精彩片段,学生在欣赏之后,更迫切地希望了解埃及木乃伊的历史和背后故事。在第三模块第一单元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前,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Whatcan youseeinthepicture?观察的角度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引导得出Sometimes our senses even cheat us,引发学生对感官这一话题的兴趣,自然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使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想学、乐学、善学。
(二)运用多媒体模拟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能够创设出更为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让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加强烈,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如,在第二模块第一单元Grammar and usage部分,在现在完成时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区别教学中,若仅仅采用教师讲解的办法,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时我穿插了一个Flash教学课件,借助色彩鲜亮、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来阐释两者的差异,并鼓励学生根据画面中的情景,分别尝试运用这两种时态进行操练,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得以提高,达到了及时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两个时态的效果。又如,在高二第五模块第二单元The environment的Project部分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保护长江的重要性,我通过网络提前搜集了长江的各种污染源的信息,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种污染源如何采取应对措施。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知道如何做一个保护长江的Project了。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更深地挖掘教学内容,把教材上静止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情境,将课堂上单纯的讲授模式转变为多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破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口头与板书难以清晰表达的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元素生动地表现出来,巧妙地破解教学中的疑难点。有时,运用多媒体变换不同的色彩、字体与符号,即能帮助学生留意到教学重点、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高二第五模块第三单元Science versus nature的Grammar and usage部分,讲解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时,我设计了几组对比图片: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让学生观察理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英语单词的用法时,我经常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节选出该词在教材中出现过的句子,加以汇编成为范例,引导学生对照范例进行归纳,自行总结得出单词的用法。在第二模块第二单元Wish you were here的Reading部分An adventure in Africa教学时,为了把Toby旅行线路中的重要地点凸显出来让学生掌握,我设计了一个game,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同时利用多媒体呈现四幅图(The Sahara Desert、The River Nile、Kenya、Tanzania),每一幅图都有相关联的Task,让每组学生选择最想去哪里旅行,然后完成相应的Task。这一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成效显著。
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实践练习分量,提升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实现单元整体教学,以及跨单元、跨学期的对比教学,从而让学生获取的英语知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
(四)运用多媒体转变练习方式,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范围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制系列练习题,引导学生当堂完成,能够帮助学生将已学的英语知识化零散为系统、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练习效果是传统练习方式无法比拟的。
如,在第三模块第三单元Language的Reading部分English and its history教学时,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能涵盖全文的cloze练习,鼓励学生在第一个字母的提示下完成填空。这个cloze就是Old English、Middle English、Modern English的精美总结。完成这样的练习,实际就是把一篇关于英语的发展史的复杂文章很好地进行了巩固。在第六模块第一单元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部分Stand-up for your health巩固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设计了一套任务型读写题,既巩固了文章内容又切合了高考题型,堪称“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像这样,借助多媒体开展一些典型性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及时地巩固已学的英语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当然,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行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搜集、学习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声像素材,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范围。
二、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之“弊”
(一)僵化运用,呆板无趣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让学生的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教师仅仅把多媒体当作投影仪,把教材上的内容照搬到屏幕上,放弃多媒体的视听结合等多种功能,让屏幕降格成为另一块黑板,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实乃名存实亡,毫无生机可言。
(二)“花里胡哨”,忽视内容
的确,多媒体教学能够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但是,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并未精心设计课件内容,只是把课堂当成多媒体课件的“秀场”,致使学生忙于观看多媒体课件,而没有专心于课件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不会帮助学生快速汲取知识,还会对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讲求实效,不可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形式上的“漂亮”,而是要做到怎样切合教学需要,就制作怎样的多媒体课件。
(三)过度使用,喧宾夺主
多媒体课件即便有很多优点,也毕竟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多媒体课件用得越多越好。如果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摒弃所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采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静心阅读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技能较弱的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手忙脚乱,一旦遇到技术故障或者停电,授课教师往往不知所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如何趋利避弊
作为信息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但运用多媒体也要按照适时、适度、适当的要求,找准辅助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最佳作用。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不必刻意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更不能把英语课堂当成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台;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从海量的数据库中精心选择素材制作课件,把落脚点放在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拓展所学知识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当课件放映员,学生只是观众看热闹。
(二)注重课件的实效性
少数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高大上”(尤其是在公开教学课中),往往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大费周章。在课堂上不断切换出多彩绚丽的课件,让学生目不暇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教学效果可谓事倍功半。为了免于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际,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课件,注意课件的呈现方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适应,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实效性。
(三)强调课件的启发性
用以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英语应用练习,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课件内容的启发性,关注其是否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堂上,我们切不可只关注学生与课件的互动,忽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要根据课堂教学生成及学生反馈情况,及时提炼出相关知识要点,在黑板上清晰地予以板书,弥补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总之,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注意避免和去除使用中的各种弊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腾.关于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
[3]万杰.新课标理念下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
[4]吕世虎.走进实验区——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