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英文化负载词互译探究
2015-03-02康凯
康 凯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英文化负载词互译探究
康凯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摘要:汉英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开展跨文化交际的重点难点。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适时择取直译、意译或音译的翻译策略,尽最大可能传达源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消除交际障碍,使跨文化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一、引言
人类拥有丰富的共同文化遗产,但很多时候这些文化遗产只有在译成不同的语言文字时才能被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共同享有。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核心地位,而翻译则为处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架起了一座桥梁。翻译活动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翻译、语言、文化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英语言的词汇都负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是词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民族文化为比照所呈现出来的本族文化的映射[1]。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尤为重要。
二、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及分类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内涵词、文化专有项、文化空缺词等,廖七一教授把它定义为“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2]。汉语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生活和文化色彩,而英语文化负载词也能生动地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个性特征。由此可见,汉英文化负载词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相互翻译有助于增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根据源语和目的语的对应情况,邓炎昌和刘润清[3]把文化负载词分成了四大类:一是原语词汇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如汉语中的“阴阳”“风水”“太极”“武术”“旗袍”“知青”“八股文”“裸官”等;英语中的“motel”“hippies”“ballet”等。二是词的表面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不同。例如,在中国“龙”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龙”在英语中的对应词“dragon”则是邪恶的象征。三是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多个对应词,但没有一个词能够完全对等。如汉语中的“干部”一词,其含义与英语词汇“functionary”“official”“administrator”等有一定的重叠,但都不能达到完全的意义对等[4]。四是词语的基本含义大致对等,但其附加义有所不同。如英语中的“intellectual”一词,一般译成汉语中的“知识分子”,但是,在中国社会通常有以“知识分子”作为敬语的习惯,指学历较高、读书较多的人,而英美国家“intellectual”通常是指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其所指范围要比汉语中的“知识分子”一词小得多。由此可见,文化负载词因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了翻译的难点,正如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译者应本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解决翻译过程中信息交流的障碍,尽可能地真实传递源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三、汉英文化负载词的互译策略
1.直译:传递文化内涵
“直译”,顾名思义即为直接将源语词汇的意义和结构转换成目的语词汇,包括仅仅直译和直译加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汉英民族的文化虽然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对于一些汉英文化负载词,互译时选用直译法既能保留源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又能将其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达到文化交流互通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汉英语言中都有很多相关直译的例子,几乎已经看不出翻译的痕迹,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成功融合。如,英语中的“fast food”直译成“快餐”,“a stick and carrot policy”译为“大棒加胡萝卜政策”,“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为“条条大路通罗马”等。英语中也不乏由汉语直接译入的词汇表达,如“paper tiger”(纸老虎),“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keep pace with the times”(与时俱进)等。上述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文化负载词的适当直译不仅可以保持源语词汇独特的民族风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目的语词汇,但直译要以不会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解为前提。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直译情况出现在一些习语的互译之中。汉英文化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人类生活总会有一定的共同经历和相通之处,因此汉英语言中也会有大致相合的表达。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汉英文化负载词的互译时,只需要直译即可。如英语中的“break one's heart”和汉语中的“伤心”,英语中的“lose one's face”和汉语中的“丢脸”,英语中的“walls have ears”和汉语中的“隔墙有耳”等。正是由于人类思维有一定的共性,使得汉语中有一些文化意象丰富的成语也可以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例如:“空中楼阁”可译为“castle in the air”,“破釜沉舟”可译为“burn one's boats”,“混水摸鱼”可译为“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沧海一粟”可译为“a drop in the ocean”,“趁热打铁”可译为“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中充满了文化内涵浓郁的词语,为了更好地保留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和韵味,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很多时候译者对此类词语采取直译法。如“四书”译为“Four Books”,“五经”译为“Five Classics”,“文房四宝”译为“Scholar’s Four Jewels”,“龙舟”译为“dragon boat”,“剪纸”译为“paper-cut”等。这种词汇的直译可以在中西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和无限魅力。
有些词汇仅仅直译会产生一定的文化损失,不易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有可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译者可以采取直译加注的方式,用注解来补偿直译带来的损失。如汉语中的“四项基本原则”英译为“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i.e.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road, 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端铁饭碗”译为“have an iron rice bowl, a stable, lifelong job regardless of one's performance”;“八股文”译为“the eight-part essay,a kind of stereotyped writings in ancient China”。英语中的“Trojan horse”译为“特洛伊木马,指隐藏的敌人或潜在的威胁”,“Pandora's box”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比喻会带来灾难、不幸或罪恶的事物”等。
2.意译:寻求功能对等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汉英语言中存在许多特定内涵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时若采取直译法,很可能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误解,甚至会带来文化冲突。因此,这些词汇的翻译便可采用寻求功能对等的意译法,不必追求源语的语言形式,只译出源语所要传达的意思即可。意译,顾名思义,即为按照词语的意思来翻译。意译法的优点是译者不被词语的构造模式所限制,通过推敲源语词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翻译。以典型的负载着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中文菜名为例,“四喜丸子”“醉蟹”“红烧狮子头”等若直译为英文一定会让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宾客困惑不解。因此,在英译此类中餐菜名时,可以遵循意译为主的翻译原则,表明菜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便于外国朋友的理解和接受。例如,“红烧狮子头”可译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四喜丸子”可译为“Braised pork balls in gravy”,“蚂蚁上树”译为“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等。
另外,汉语中有许多蕴含历史典故的成语,这类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文化内涵,如果直译通常会使对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的目的语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因此这种情况下译者采取意译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例如,“悬梁刺股”可译为“to be extremely hard-working in one's study”,“东施效颦”可译为“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译为“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等。
同理,英语中也有一些词汇的表达是与其民族文化特点息息相关的,而汉语中这些词却没有近似的文化内涵。以与“马”有关的表达为例,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地,因此英语中有许多与“horse”有关的俗语,而“马”这一意象在汉语中却没有类似的联想意义,所以英译汉时只需解释其意义即可。如“horse doctor”可译为“蹩脚医生”,“horse sense”译为“基本常识”,“work for a dead horse”译为“徒劳无益”等。
另外,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汉英语言有时会使用不同的文化意象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实质内容,翻译此类词汇时,采用意译法的同时要注意寻求词义的文化对等,做到既保留源语词汇的修辞色彩,又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如,汉语中有“落汤鸡”,英语中有“like a drowned rat”;汉语中有“拦路虎”,英语中有“lion in the way”;汉语中有“对牛弹琴”,英语中有“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等。又如,英语中的“as wide as Solomon”可译为“智如诸葛”,汉语中的“挥金如土”可译为英语中的“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中的“如鱼得水”可译为英语中的“like a duck to water”,汉语中的“胆小如鼠”可译为“as timid as a rabbit”等。
3.音译:保留文化个性
音译法是与直译法、意译法相并列的翻译方法,在特定场合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惠康认为翻译时不应该因为词汇空缺而套用不同概念的词语,他指出“音译法最突出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克服语言文化空缺所带来的表达障碍,沟通两种语言,传播异域文化,减少翻译中的信息流失,从而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5]。
汉英两种语言相互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保留了源语词汇特有的文化个性。外来词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必然产物,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翻译活动中译者采取音译策略的结果。翻译的目的是突破源语和目的语间的语言障碍,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开展。因此,对于承载着本族文化特质的一些词汇,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能够十分有效地保留源语词汇的文化特质,并将其融入目的语文化体系之中,让目的语读者最大程度地了解异域文化色彩,促进文化互通与融合。
汉语中存在许多直接由英语文化负载词音译而成的词汇,如“沙发”(sofa)、“汉堡”(hamburger)、“吉他”(guitar)、“爵士”(jazz)、“麦克风”(microphone)等。与之相应,汉语中也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被音译传播到英语语境中,他们大多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日常用语(如食品、水果、节日)、文化专有项和一些与中国政治相关的词汇等。如英语中的“tofu”(豆腐)“chowmein”(炒面)“litchi”(荔枝)“fengshui”(风水)“wushu”(武术)“erhu”(二胡)等均是由汉语文化负载词直接音译而成。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对外传播汉语文化的重要性,国家对外宣传机构努力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孔子学院,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许多音译到英语中的汉语词汇被越来越多的英语读者所了解,它们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但是,有些词汇刚传播到英语语境中时,由于目的语读者对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极其生疏,仅仅音译会使人难以理解,因此采取了音译加注解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通过音译保留汉语词汇的文化个性,又能通过注释使目的语读者清楚地理解其含义。随着中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深入开展,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增加,对这些文化负载词的注解便可省略,只采用音译即可。如汉语中的“阴阳”一词,最初译者多采取音译加注的策略,英译如下:“yin and 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 the former feminine or negative, the latter masculine or positive”。而现在西方读者大多已对“阴阳”这一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因此很多译者便直接音译成“yin and yang”。
由此可见,直译、意译和音译均为克服文化负载词翻译障碍的有效策略,至于究竟选取何种翻译方法,译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做出决定。任何一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局限,灵活择取恰当的方法使译文尽可能达意和传神是译者应全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珺. 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77-81.
[2]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4]方娇娇,吴婷婷. 近年来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综述[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75-78.
[5]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责任编辑:蔡宇宏)
·语言学研究·
作者简介:康凯(1981-),男,河南周口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11YJA740018);周口师范学院2015年度科研创新 (zknuB315118)
收稿日期:2015-03-20;收修日期:2015-05-28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5)04-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