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015-03-01邢亚芳
邢亚芳
(吉林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邢亚芳
(吉林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语文阅读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小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技巧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着重技巧,轻阅读的现象,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真正使阅读发挥应有的作用。阅读,是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它书面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具有社会性、活动的实践性,又主要体现为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具有过程的心智性。”
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作用
1.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完成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可以提高人的作文能力和想象力。很多的老师和家长片面的理解课外阅读的作用。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的测试情况。如果考不好,就不允许看课外书,对此,学生没有看课外书,这对作文水平不能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应用。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有感知、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全人格和道德品格。
语文教学内容中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善良、美好的心灵、真诚,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三、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多读,是增强对母语情感的唯一途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大语文观旗帜鲜明地认为是是面向每个学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大量的课外阅读 ,有助于把祖国母语素质与爱国主义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对多种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掌握仍是语文能力的延伸,语文教师亦应以此为已任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传统语文教学,一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二是强调"文以载道",但这里的"道"主要指思想教育。而大语文观则强调语言文字是各种知识的载体,所有学科都要通过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来领悟观点、概念、内涵、外延、逻辑、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不仅仅是一科学问,还是所有人类文化的基石,是解开所有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五、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六、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七、课外阅读方法
1.浏览泛读法。
“浏览泛读法”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2.品味精读法。
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读写结合法。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具体的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八、课外阅读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人类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充分品味各种各样的书籍精品,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学生的人格。
1.主题要鲜明,思想要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
3.要有趣味性。
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要考虑儿童的个性。
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自差异,有的喜欢诗,有的喜欢童话。所以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挥。
5.要注意阅读的广度。
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同。
6.有效指导策略,激发兴趣,促进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要需要。
金振邦.《阅读与写作》,2001年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