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化信息时代如何构建纸媒的良性生态体系
2015-03-01陈颢天
□陈颢天
多屏化信息时代如何构建纸媒的良性生态体系
□陈颢天
在多屏化的信息时代,新媒体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对传统纸媒构成了几乎颠覆式的生存威胁,纸媒广告及发行严重下滑引起传统媒体的集体性恐慌。如何另辟蹊径在多元化发展上创造价值,释放纸媒多年来积淀的品牌魅力,构建一个良性的纸媒生态体系,是纸媒集团领导和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多屏化信息;媒体价值;良性生态体系
上班看电脑屏幕,在外看手机屏幕,回家看电视屏幕,每天面对电脑、手机、电视这三个屏幕已经成了都市人日常生活的具体写照。
近几年来,国外一些知名纸媒倒闭,国内不少都市报大批裁员,纸质媒体广告发行出现断崖式下降。纸媒已进入寒冬是不争的事实,但离冰川期还有多远?仅靠“添衣加柴”还能否生存下去?对于过惯了“好日子”的纸质媒体来说,如何应对多屏化信息时代的媒体生态,不仅涉及长远发展,更关系到眼前生存。
一、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屏生活已经成为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媒体生态
(一)报纸信息进入免费获取时代
全球报纸进入不可逆转的衰退期是不争的事实。自从报纸等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闻信息免费获取的时代。每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境内外主流媒体,通过140字的微博平台,适时发布并不断更新其资讯内容。2013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一份免费报纸《郑州晚报·社区报》强势出街,这在中原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由付费购买报纸获取信息的历史已经改写,免费获得报纸信息的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在郑州报业市场上,已经出现《地铁报》《今日加油》等几份免费赠送的报纸,悄然改变着纸媒的售卖方式。
(二)多屏化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过去,“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办公室白领的一种生活和工作状态。而现在,人们每天通过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来获取信息、完成工作,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多屏生活已经成为都市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多屏化信息时代成为当下最能概括社会发展的定义。消费者早已不再受家庭、办公室、传统媒体及零售环境的限制,现在利用手机,只要动动手指即可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可以用手机接收新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籍、听音乐、接收广告、下单购物等,并且可以通过搜索、识别、定位等获取我们需要的任何信息、商品或服务。
(三)智能手机将“一屏独大”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公布的2014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人数增长20%。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2014年售出的智能手机占到全球的1/3,达4.2亿部。小米手机的CEO雷军预言:未来,智能手机将会变成世界中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变成了电脑。未来,智能手机将变成电视的遥控器,而电视则会变成智能手机的显示屏。
与报纸广告急速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广告的高速增长。2014年度,Facebook的营业收入为1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58%,营收额接近报业广告总收入的3/4。谷歌的营收额为59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3%,绝对额是报业总收入的3倍多。我国2014年的互联网广告收入达到1540亿元,同比增长40%,是报业广告收入的3倍多,甚至超过电视和报纸的广告收入之和。我国的移动网民高达5.57亿,已经超过PC端网民,在巨大的用户推动下,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275.6亿元,同比增长137.38%。
二、出路:多屏化信息时代,传统纸媒的出路在哪里
(一)持续转型升级
聚焦业界,转型升级成为行业一致的共识,也被认为是纸媒求生的唯一出路。但是,正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赵晴所言:“具体到每一家报业集团,由于各自所处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基础不同、情况不同,转型升级的思路、举措、方向、目标、战略也不会相同。”
目前,很多报业集团都提出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转型的发展目标,那么,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特征是什么?应该是以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信息、服务输出为主的营利性企业组织。因此,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是向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方面的转型升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是以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主业经营为突破口,构建以报纸为主,杂志、网站、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协同发展的多媒体产品结构,向多媒体融合的传媒集团发展,形成以采编、出版、发行、广告、印刷为依托,跨媒体、跨行业发展的经营格局。新媒体带给报业的不仅仅是冲击,还是对纸质媒体主业产品的衍生提供的机会。报纸要做的不仅仅是将纸媒的内容简单搬到新兴载体上,而在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如手机报、宽带报纸、数字杂志等作为传统媒体内容载体,实现传统报业内容的分众化传播,延伸经营范畴,真正将主业产品做“深”。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以建立全媒体的生产能力、形成全介质的传播能力和提高全方位的经营能力,向全媒体集团转型。第一步是每一家报纸都有自己的相关网站,实现报网互动;第二步是整合网络平台;第三步是用公司制办法来运作新媒体;第四步是媒体融合,就是将新闻信息发到统一的编辑平台,加工以后,选择适合的、不同的平台发布和传播。
(二)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传播媒体的平台与介质如何变化,媒体的生存法则还是内容为王,所以,为受众提供好的内容是媒体不变的责任。因此,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在几年前就提出“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我们要做“活”的报,勿做“死”的纸。唯有做好内容,才能延缓衰退。有媒体预言:未来,一个媒体的编辑可能比记者更值钱,因为编辑是新闻产品的最后把关者、质检员,是新闻的产品经理。《赫芬顿邮报》模式比较好地发挥了自媒体“全民记者”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媒体的新闻稿件来源,降低了媒体运营成本。另外,《赫芬顿邮报》的模式又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人对新闻的感觉,通过传统媒体的品质控制、二次编辑能力,保证了新闻品质的稳定性,用新媒体的方式制造有品牌的新闻。在虎嗅网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新闻人出身的李岷对新闻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是虎嗅网崛起的重要因素,她对新闻的二次加工和筛选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优秀的传统媒体人仍然会很值钱。《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之一刘洲伟说:“报纸可能会死掉,但是我们还活着,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懂新闻。”
(三)精细服务客户,深耕留住用户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伟说:报纸要生存,依靠的不是报纸,而是客户。传统媒体的掘墓人不是新媒体,而是手中客户的流失。因此,延缓报纸衰退的另一法宝就是维护好现有的客户少流失、不流失。浙报集团提出的“未来,集团发展将始终围绕‘用户’和‘服务’来进行,努力做优质文化服务的供应商”,应该时刻警醒着我们。
互联网时代,环境变了,规则变了。以前你把东西推销出去,客户购买了就达到目的了。而现在,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在笔者看来,用户的定义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和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转成你的客户。
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所属网络线上线下的用户累计有数千万之多,用什么样的服务产品、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维系住这些用户,是需要纸媒从业者深思的。比如,用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留住现有用户是一种选择,还有花钱买用户,买那些拥有庞大用户数据的资源性平台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我们国家现有耕地划定的“红线”一样,要想办法使纸媒用户总量不减少、不流失。因为,拥有了用户,就等于拥有了市场;留住了用户,我们就是新媒体。
(四)构建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播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客观地说,从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型中,传媒产业的体系尚不健全,结构不尽理想,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因此,传统媒体应对变革的有效措施就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二维码、APP等平台建设,实现两个舆论场并重、多渠道传播并举的媒体传播新格局。
发展,是为了适应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经济驱动力,传统媒体应主动迎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借助与新媒体的完美联姻丰富产品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赢得市场认可,从而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之势。未来的传统媒体必须走向跨媒体、走向全媒体。正如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所言:“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向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转移。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
传统媒体之于新媒体,并不是指内容或理念上的传统,而是媒介上的区别。今天,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新闻网站,无论是微博上的媒体账号还是意见名流,最核心的内容无外乎两大部分:用醒目的标题转载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和用更醒目的标题质疑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人民日报》在这方面的探索较为成功。“中央厨房”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机制,下设统筹推广、内容订制、可视化三个团队。说得再形象一点,“中央厨房”身兼四职:程序员、服务员、推销员和联络员。而这“四员大将”是如何各司其职的呢?
程序员,利用HTML5技术,实现内容可视化生产。这也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一大特色:不仅仅是技术平台,还自己生产内容。
服务员,是“中央厨房”核心的内容生产功能,目标是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
推销员,顾名思义,身兼推广重任,不仅要将新闻产品推广给“人民系”各媒体,同时也推广给全国百余家合作媒体。
联络员,是指《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用的是其下属的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己开发的报题软件,媒体人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联络,记者报选题,编辑提策划,供需双方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
(五)构建媒体集团的生态产业链
近年来,很多报业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发展,由过去单点支撑的盈利模式变成了多点支撑,即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化战略。与单一化经营相比,多元化经营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优势,有效分散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快速扩大规模。但是,未来结合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战略转型,报业集团在产业化布局上应该相对聚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生态传媒产业链。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2014年,在国内不少报业集团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实现收入20多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多元产业收入10.8亿元,占总收入的53.5%,初步形成报业和多元产业“两个支撑”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未来媒体形态将朝着开放的、互动的、体验的方向演进。在这种趋势下,报业集团应适应文化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需求,重构文化传媒的生态产业链,通过整合文化资源的上下游,借助互联网、电商的方式形成营销、市场和渠道的全闭环,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创新产品形态,加强衍生产品开发,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利润驱动点。
(六)加快纸媒上市步伐
近几年来,国内多家报业集团完成上市,希望借助资本市场,为传统报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已有49家出版传媒类上市企业,其中报业集团上市的有9家,另有多家报业集团积极部署,筹备上市。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一轮文化传媒类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谋求上市的高潮即将到来。
国际传媒业做大做强的规律告诉我们:实现规模发展、战略转型、报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再造,都需要资本力量的推动。可以说,报业集团上市,首先是体制创新的需要,通过上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上市形成倒逼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融资并不是报业集团上市的主要目的,报业集团上市,是为可持续发展、为做大做强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募集资金、并购重组、加快发展,也就是说,是为发展而上市。
上市是报业集团适应现代传媒发展规律、推动纸媒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上市——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或者是分拆上市——报业集团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整合优化资源,扩大媒体资金流,在多个产业链上进行投资和产业扩张,尤其是跨媒体跨产业扩张,从而产生裂变效应。如果不迅速上市,报业集团就很难在当今中国传媒类资本市场的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上市也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后更大的是资本的压力,必须投资,从而回报股东,而报业这种体制内的企业,不可能像风投一样对投资精准把握,很多时候是为了投资而投资,机制决定了它不是大把地把钱花出去就能够实现其最大的收益,有些钱投下去之后可能会打水漂,这也是很多上市企业比较头疼的方面。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国际教育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