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2015-03-0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三十而立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1985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设立,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的22所研究生院之一,标志着我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下设招生处、培养处、学位与学科建设处三个业务处以及军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三十年来,学校研究生院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与军事斗争准备,突出“一流贡献”与“一流水平”相结合的理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牵引,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常态化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建设为支撑,探索出一条我军特色、一流水平的建院之路。
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着力推进学科体制机制建设。按照钱学森为学校创立并逐步发展形成的“以工为主、理工军管文结合,加强基础、注重交叉、落实到工”的学科建设思想,在信息、航天、光电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核心领域建成若干优势学科,并注重发挥理学、军事与管理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源头和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在海洋、量子等新兴学科领域进行布局,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学科体系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在全军率先实施学部制,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机制改革,通过成立“学科发展规划指导委员会-学部委员会-学科建设专家组”三级专家组织,自上而下建立起“学科体系-学科群-学科(方向)”的学科责任体系,切实发挥学科在招生选拔、导师队伍、条件建设等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有效实现学科建设落地生根。
坚持“我军特色、世界一流”,着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按照3小时单元模式组织专业课程教学,确保教师和学生集中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实施博士生首年开题制度,要求博士生紧密结合导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及早确定学习、研究计划,确保研究成效和学位论文质量。与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合作,走出军校研究生成规模、国际化培养的路子。试办MOOC大学校,与部队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和联合培养基地,探索以超常措施培养实战化人才。专项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支持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2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以研究生为主体研制的“天拓一号”世界首颗单板纳星。
坚持导师的主体作用,着力推进懂实战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规模的要求,将导师队伍作为教师中的精英团体来建设,坚持从教授中遴选博导,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军队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稳定的研究方向、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国际化的合作交流等建立严格的遴选准入机制。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深化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建立学科交叉共同导师制、国际合作导师制、部队-院校导师制等校内外联合育人机制。开展导师部队行活动,选派优秀导师赴一线作战部队、装备试验基地等单位讲学调研,发挥导师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院校与部队的联系,聚焦国防和军队建设关键问题,培养部队急需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坚持优良学风的导向作用,着力推进质量保证与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屏障,开展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性检查,对复制比超过15%的博士生和超过20%的硕士生延期受理其学位申请。引导师生自觉规范科学研究工作,实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真实性抽查,要求对学位论文所涉及的数据、环境、程序等能够进行实验复现。构筑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立从学位申请到论文存档的学位论文全生命周期公示和追责制度。学校参加历次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查均全部合格。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