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在校生生源与毕业生就业状态分析①——以辽宁省46所高职院校为例

2015-12-14金丽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源辽宁省毕业生

金丽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职院校在校生生源与毕业生就业状态分析①——以辽宁省46所高职院校为例

金丽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生源危机问题日渐显现。需要通过深化高职属性的认识,强化学校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建立科学的动态招生计划反馈机制,及系统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机制等,优化生源结构,拓展生源空间,改善生源质量,寻求解决方案。

高职院校;生源;就业;状态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1]近几年来,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满足需求为目的,结合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集成能力提高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全面、科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在规模与质量上都取得巨大发展。截止2014年底,辽宁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49所。其中,公办院校40所,约占82%;民办院校9所,约占18%。另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下设二级高职学院18所,基本满足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今天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时机,高职院校如何完善优质生源建设,并以此为依托为社会培养适需的高质量毕业生,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高职学生生源情况状态分析

中国高职院校数据监测中心2015年1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辽宁省)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数据平台采集辽宁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总计46所(其中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翻译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暂无数据)。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全日制普通高职的在校生共计239187人,当年计划招生107617人,毕业生是64848人。

(一)当年学生生源的录取与报到情况

2014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当年计划招生数107617人,实际录取人数89950人,占83.58%;学生实际报到人数80019人,占74.36%。高职生源录取率与报到率明显偏低,具体见表1。

表1:2014学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学生情况 单位:人

未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高校生源的绝对数也将明显减少,而高校经过多年的扩招和再建,高职院校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源危机。

(二)现有在校生生源的录取起点情况

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在校生中,普通高中起点的生源199160人,占83.27%;中职起点的生源18300人,占7.7%。生源的录取方向基本与普通本科教育一致,普通高中起点占据绝对比重。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辽宁省的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中职以及其他三校生为辅,生源结构较为单一。随着生源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生源开拓工作,优化生源结构。

(三)现有学生生源的来源构成情况

2014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在校生辍学数1275人,占在校生总数0.53%。其生源构成来自外省的学生占3.70%,贫困地区学生占2.3%,常住户口为农村所在地学生占12.67%,西部地区学生占2.49%,其他主要生源是来至省内的城镇地区。

目前高职在校生的生源构成虽然较为多元,但基本以城镇生源为主流。面向未来,可从拓展农村、境外等多渠道入手,高职教育也要挖掘更多的服务面向。

二、不同生源学生毕业、就业情况分析

2014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64848人,就业比例为91.38%。其中基于不同生源的就业情况略有不同。

(一)毕业生基于不同生源的就业情况

普通高中生源的就业比例为91.76%,与全省就业比例基本持平;“三校生单招”生源的就业比例为90.95%;“3+2”招生生源的就业比例为90.29%;“五年制高职”生源的就业比例为88.36%。后三项生源的就业比例略低于全省的就业平均水平,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综合素质与高职培养后的就业能力略好一些,具体见表2。

表2:2014学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不同生源就业情况

(二)毕业生基于不同招生方式生源的就业情况

基于高考的“知识+技能”招生生源的就业比例为92.99%,对口招生生源的就业比例为89.32%,单独考试招生生源的就业比例为95.00%,综合评价招生生源的就业比例为100%,中高职贯通招生生源的就业比例为91.30%。[2]其中,综合评价与单独考试招生生源就业情况最好,对口招生生源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弱,但总体上综合评价、单独考试、“知识+技能”以及中高职贯通的招生方式培养的人才更受社会欢迎一些,具体见表3。

表3:2014学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不同生源就业情况

三、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社会评价

(一)用人单位满意情况

相对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往届(2012年)毕业生的毕业、就业社会满意度来考察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2012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数(12月31日之前就业)为62583人,就业率达95.07%。其用人单位满意或基本满意为87.41%,一般满意为9.93%,不满意为1.33%,其总体情况较好。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直接关乎学校的报考生源、高职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等,是其社会影响的重要一环。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情况见表4。

表4:2014学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上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情况 单位:人

(二)学校对生源的社会影响力

相对于学校被社会的认同感,从46所院校的在校生生源报考原因角度来看:学生报考本校主要基于学校品牌报考的占26.01%,基于专业爱好报考的占28.35%,基于就业优势报考的占32.15%,基于技能培养报考的占22.35%,基于地理位置报考的占15.78%,基于他人推荐报考的占13.03%,另有其他原因的占5.87%。

由此可以看出,就业优势、专业爱好与学校的品牌效应在学生报考前已经在规划中,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与专业设置是否吸引生源是学校被社会检验的重要手段。

(三)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4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学生获取证书、学生技能奖项的获取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从学校获取的社会捐赠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来看,仅2014学年学校获得社会(准)捐赠的总金额为25404.44万元,校均552.27万元;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社会实施鉴定38992人次,校均848人次;学校开展社会培训173万余人次,是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的7倍以上,具体见表5。

表5:2014学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社会服务能力情况

从学生获取证书与奖项来看,本年度学生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009项,省级及以上科技文化作品获奖136项;应届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率达78.69%,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数占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总数70%,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具体见表6。

表6:2014学年辽宁省46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学生证书与获奖情况

由于高职院校的职能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多面性,因此其社会评价也呈现多面性。仅以如上几个方面的直接量化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可以作为直观的参考。

四、高职院校生源问题的建议与未来发展思路

从以上高职院校的生源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高职院校应针对面临的问题,寻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未来高职院校如何依托高职的自身优势,改善生源质量,实施优质生源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打造就业品牌,是我们寻求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出路。

(一)针对高职院校生源问题的建议

1.针对生源危机,要拓展生源渠道,建立科学的动态招生计划协调机制,优化生源结构

目前,我省的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三校生(中职、技校、中专)为辅,生源渠道较为单一,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的招生需求。随着报考人口的减少与高校整体扩招生的矛盾加剧,生源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制定并完善各层次职业教育对口考试升学制度,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选拔机制,形成“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优化生源结构,成为高职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扩大提高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试点范围,开展应用技术型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逐步扩大学习者自主选择权。比如适度拓展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在职技术工人、想接受多技能培训的人士、农民和转业军人等招生人员比例,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入学试点,研究制定技能拔尖人才、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免试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办法等[3]。研究制定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探索和制定专科起点本硕连读的招生考试办法,使高职教育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

2.针对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不强,要拓展生源空间,深化高职属性的认识,强化学校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

目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层次定位低,以及高职的属性与理念没有得到全面的理解与贯彻落实,许多院校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学校定位、发展规划等研究不够深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高职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还有待提高。由此,在未来的高职发展中,要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属性认识,在办学理念上发掘特色内涵,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系统规划发展目标,打造学校特色核心品牌。学校要建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机制,重点建设服务于区域产业的机械加工、石油化工、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要做大做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突出专业与区域产业联动的辐射力和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有的放矢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稳定就业市场的占有额,并逐步形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品牌,推动高职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增强社会满意度,从而促使就业与招生上实现良性互动,为高职学生打开生源与就业空间。

3.针对生源质量偏低,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改善生源质量

目前,由于高职的层次与招生的录取批次等原因,高职的生源质量普遍起点较低,相对高职高标准的系统教学任务承担,在理论完善、课堂响应、实验论证、开放式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在改革招生模式的同时,还要积极改革现代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考核评价的衔接,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融合,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分段培养制度,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高职院校“双证书直通车”试点,实施初中毕业起点“3+4”和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起点“2+2”本科职业教育一体化分段培养试点,并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起点“2+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体化分段培养试点等,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生源质量。

4.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方向选择,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服务社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应用与技能实践上,面临社会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立政府引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制定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创新并推行适应高职生源标准的教育理念,以及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教学模式,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要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试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实施“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在特色教育中,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快速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思路选择

面对当今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破解生源问题的危机之时,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要更快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还需要不断拓展思路,科学谋划,完善机制。

1.要依法治教,制定并完善保障高职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的法律法规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相对本科高校仍然较低,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建立与完善高职教育投入长效机制的法律法规,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逐步提高财政高职教育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要建立有效促进校企密切合作、行业指导的政策制度保障,使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2.要落实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责任,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结构

各级政府应将高职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推动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及资金财政预算政策,依法制定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职业院校章程和基本制度等,改变高职教育的理念不够先进,对经济形势走向、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反应不够敏捷,专业设置与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结构满足不了区域发展需要等问题。要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内外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

3.要服务地方,逐步形成适应区域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架的特色在于:在保持职业教育本身特有的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既要建立起相对独立、类型层次结构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又要使体系建设的对象、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因此,高职院校发展要坚持自身的目标与属性要求,改变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改变重形式轻内涵、重规模轻质量,重资金额度和立项数量,忽视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效等发展中的问题,要以特色发展为根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教学质量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4],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促使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1]樊明成.我国建设一统高职院校的时代背景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5,(3):103.

[2]金丽.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EB/OL].http://www.tech.net.calueb/rcpylinder.aspx.

[3]彭移风,宋学锋.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16-18.

[4]金丽,韩雪峰.高校研发经费增长与使用状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12):20-23.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杨玉)

Analysis on the Student Source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N Li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s a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ing the enrollment cris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aper proposed the solutions that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ttrib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brand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perfecting combination system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dynamic enrollment plan feedback mechanism and training mechanism of skilled talents,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students,expanding the space of student source,as well as improving student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source;employment;status

G718.5

A

1674-5485(2015)11-0112-05

①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测评实证研究”(JG15EB077)。

金丽(1962-),女,辽宁沈阳人,辽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与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生源辽宁省毕业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