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不只是多走了一步
——学校过度管理问题分析

2015-03-01邓庆民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性过度管理者

邓庆民

(无锡市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

过度,不只是多走了一步
——学校过度管理问题分析

邓庆民

(无锡市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

学校过度管理指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管理的范围超出一定界限,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超过了一定限度,以致管理的方向背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其实质是将管理作为一种秩序控制的工具。过度管理不只是多走了一步,而是对学校管理教育性的背离。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厘清学校管理的边界,建立以信任与指导为特征的授权方式,引导师生走向自我管理。

学校管理;过度管理;教育性

在学校的管理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林林总总的校规,细致到发呆、吃零食、回头笑及长时间转笔都要扣分。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对此没有怨言,还认为严格的管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校长是全校最忙的人,事无巨细,大到学校发展规划,细到一个订书机的购买,全在校长的掌控之中。

……

校规、细节管理都是必要的,但似乎他们都多走了一步。而就是这多走的一步,让我们感觉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就是要通过心智与德性的灵明,让万事万物、人类社会得到恰当的安顿。“止”其所当止,内修文德以化成天下。学校管理又该“止”于何处?

一、过度管理:管理的工具化

教学、管理、指导是现代学校的三大职能。[1]在学校教育中,这三者有相互重合的地方,但又彼此独立,有着自己的领域。但在现实中,管理者成了学校的权力中心,直接统领学校的全面工作,相应地也就出现了过度管理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所谓过度管理是指,管理的范围超出一定界限,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超过了一定限度,以致管理的方向背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其实质是将管理作为一种秩序控制的工具。过度管理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管得过多、过细、过死

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多了,出现了管理的越位、错位以及缺位。比如,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的学校严格规定了课堂讲授的时间、教学的方法等等。

2.表面上管理超限,而实际上是方向性偏误

出于学校的生存发展以及办学效益考虑,学校的管理难免会有功利化倾向,但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限度内。超出这个限度,学校管理就出现失去了其教育性,甚至是反教育的了。比如,连“发呆、男女同学说话”都禁止并处罚的校规,违背了人性。

3.将管理作为一种控制的工具

管理被异化为一种工具,而教师和学生都被当做工具而存在。“管理在本质上首先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工具。如果总是从‘工具’层面而非‘思想’层面来看待学校管理,那么这种理解注定将是肤浅的,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2]管理的工具化倾向使得纯粹追求“效率”的管理手段异化为管理的目的。

二、溯源:学校管理教育性的背离

造成过度管理有诸多的因素,很多时候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或是即使认识到问题也无力改变。

1.效率至上与失常的评价标准

学校管理的诸多理论都来源于一般管理和企业管理。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协调管理系统各要素以求有效达成管理目标的活动。管理的逻辑起点不是人,是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为了得到效率需要服从、规范、约定和控制。

然而,学校管理毕竟不同于企业管理,教育性是学校管理的本质特征,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必须指向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学校的目标只是管理者的目标,教师就会失去归属感,学校的组织文化只是一种金钱利益关系的“雇佣文化”!

存在着过度管理的学校往往会在“教学质量”上卓有成效,于是成了家长、社会甚至是上级心目中的好学校,也成了校长、教师不自觉的追求。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推动下,一些学校将“严格管理”作为制胜的法宝,竞相推出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措施,结果越走越远,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2.利益驱动与失范的管理伦理

在社会上有很多过度的现象,如“过度医疗”,医生称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再比如“过度包装”,成本很低的月饼、茶叶,加上豪华的包装,能卖出几倍的价格。这些过度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利益的驱使。

学校管理过度也是如此,“升学率”作为学校管理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任何学校管理者都无法回避。完成并超越升学指标,对于有些学校管理者而言,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不惜将学生当做机器。过度管理损害的是教师的精神成长,损害的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3.服务过度与失位的教育角色

“关于中小学校长角色的调查研究得出的普遍结论是:为数众多的校长表现出来的是学校的保姆形象,其背后是保姆式思维,他们事必躬亲,工作非常勤勉,但收效不佳。”[2]

我们一般认可“管理就是服务”这一观点,服务就是“为别人做事,满足别人需要”。对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常常混淆了“学生想要”和“学生需要”的区别,并且“日常现实中的许多‘需要’其实原本并不想要,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许多需要都是人们蓄意制造出来的。”[3]这种被制造出来的“学生需要”又往往集中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

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应具有教育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保姆式的服务,校长成了家长,教师成了家长在学校的代言人,过多的保护和包办,牺牲了学生自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4.层级控制与失当的管理方式

制度化学校管理是伴随现代学校产生尤其是其规模扩大而出现的。制度化有利于促进教育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避免人为的随意性而走向有序,但很多学校制度的数量和强度早已超越其本来意义。

再加上学校管理组织科层化日趋加重,科层取向强调层级控制和上级权威,制度管理的片面性导致强制性的学校氛围失去了温情。“刚性的管理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使管理规范化,但它与员工所表现的非理性的、丰富的情感需求构成了矛盾。”[4]

三、对策:学校管理教育性的回归

过度管理不只是多走了一步,而是对学校管理教育性的背离。“学校管理为教育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呼唤学校管理教育性意蕴的回归,教育性反映了管理和教育作为两种不同实践活动的内在相关性,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特殊规律。”[5]

1.厘清边界:有教育性才有学校管理的效能

有学者认为,管理的秘密之一就在于边界。如果没有了边界,就不存在管理的效能。如果超越了效能本身只是追求效率,会制造大量的“血汗工厂”。如果过分强调流程、机制与职能,人的创造性就会被压抑,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这同样会让企业丧失斗志和绩效。那么,学校管理的边界在哪儿?

一方面,学校管理的边界体现在教育性与对效率的追求。“学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服务性组织,它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学校必须处处重视学生的利益。”[6]学校管理为教育服务,教育性是我们区分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依据,没有了教育性的学校管理只能导致“教育工厂”的出现。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的边界体现在与教学、指导的关系上。学校管理需要理清办学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没有清晰的权责界限,不可能有规范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需要理清教学、管理、指导的关系,没有清晰的关系,学校教学与指导的职能也难以充分发挥。

2.信任与指导:有授权才有管理体系的活力

在过度管理的学校也有这样的现象,权力过度集中的学校,其中层的创造力、执行力都存在问题。比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领导力差,靠职权管理,缺乏个人影响力;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很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工作只是上传下达;执行力较低等等。

“管理就是放权。”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过度管理,而放权与授权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放权,其实质是一种纵向分权行为。授权则是管理者给予一定的责任和权力,但校长依然负有责任,即责任上移。对于校长负责制的学校而言,授权更为恰当一些。

正确的授权,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任,信任是授权的前提和基础。授权并不是弃权,而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权力。在授予中层一些权力的同时也要明确管理的责任。有效的执行力,不在于管理者事必躬亲,而在于营造简洁、合理和高效的执行机制。二是指导,指导是授权的关键和保证。校长能够从全局把握,给予其他管理者适当的指导,注重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键细节,既避免了过度的管理,又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性。

3.自我管理:有自主才有人人成为管理者的可能

一次万圣节,某学校的国际部要举行万圣节Party,学生独立组织了这次活动。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策划,活动设计很新颖,但在许多环节出了问题:一个长条桌被弄成了两半、现场垃圾遍地、活动结束后灯不关门未锁……对此,学校的很多部门意见都很大,认为“混乱至极”。

可以想象,如果学校没有看到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学生的这次活动,那么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将会被扼杀。这个时候,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过多的管理是对学校指导和教学职能的制约。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力不只是体现在肌体的生长上,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规定着个体发展的准则。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本能冲动,赋予儿童积极的生命动力,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适应这种需要,学校管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尊重、理解、和谐的环境,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其生命力的正常发展。

“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它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7]老子认为,管理者的资质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依次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太上,不知有之。”也就是说,最高明的管理者不会让人感觉他的存在。对于学校管理而言,越是让教师、学生感觉不到的管理,越能焕发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

很多时候,学校管理看起来只是多走了一步,其实已经误入歧途。如果学校管理成了反教育的存在,对于千千万万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是一种真正悲哀的教育经历。

[1]杨光富.国外中学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1(2):68-72.

[2]胡东芳.从“学校保姆”到“学校领袖”——论校长的领袖思维及其养成[J].教育科学研究,2010(4):23-31.

[3]吴康宁.转向教育的背后——吴康宁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4.

[4]庄可.谈学校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3):59-61.

[5]周元宽,葛金国.学校管理教育性的回归: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4(5):53-65.

[6]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4.

[7]丹尼尔·平克.驱动力[M].龚怡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9.

[责任编辑:江桂珍]

G471

A

1002-1477(2015)06-0096-03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6.026

2014-09-2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B-b/2011/02/065)。

邓庆民(1974-),男,江苏徐州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锡山区教科研带头人,中国人才学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教育性过度管理者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