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公信力网络媒体网民

陈 果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陈 果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扩宽了人们的视野,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传播,各种虚假、垃圾信息频现,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

网络媒体;公信力;原因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的重要渠道。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虚假新闻、网络谣言、恶意炒作、侵犯产权等,使得网络媒体公信力经营存在乏力的现状,成为影响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的现状

(一)杜撰的虚假信息时有发生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自媒体”时代,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直接决定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宽松的网络环境使得网民可随时随地发表言论、观点,如此低“门槛”的信息发布形式,导致一些虚假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同时,网络传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把关人”,使得虚假信息有了可乘之机,使得一些无从考证的信息快速传播开来。在一个谣言肆意横行的网络环境中,受众无法辨别信息真伪,这会促使谣言进一步扩大,网络媒体权威性受到挑战,公信力逐步丧失。

(二)偏离事实的夸张炒作之风盛行

互联网媒体报道和转载有了一个非常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这是因为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网站无限链接。网络媒体热衷对敏感或热点问题的报道,甚至故弄玄虚、夸张炒作,随之网民的灌水、跟帖,致使一些有错误舆论导向的信息充斥网络。更有甚者,一些网络推手利用这种炒作模式,抓住网民的猎奇心理,传播未经核实的社会新闻或者夸大的事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获取关注度。如此不负责任的网络炒作会使网民对媒体丧失信心,降低信任度。

(三)网络媒体中大量不良广告的存在

一些网络媒体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向受众发送大量垃圾信息,使网民不得不浪费大量时间去处理这些信息,受众对网络媒体的不满情绪便由此产生。而且,现如今网络上有大量的弹窗广告,这种现象在各媒体网站上已司空见惯。其中一些不良广告不仅误导受众,欺骗消费者,甚至危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受到网络受众反感和抵制。在论坛、博客和微博等等多个社交网站,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垃圾广告帖子在泛滥,并且这些垃圾信息和广告的形式会以多种形式散播给网民。例如,网络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网页弹窗广告、流氓软件等,网民在不经意间就会被强迫接受这些信息,影响整个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四)各种网络侵权案件频现

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和强大的复制功能,让网络侵权变得更容易。侵权作品可以通过遍及全球的网络进行传播,其危害远超过传统的侵犯著作权。许多网络写手从传统媒体上抄来的内容经过自己简单加工署上自己名字发表,有的网站未经作家本人和原出版机构授权就将许多作家作品全文上载。这些行为已构成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使网络媒体缺乏了权威性,也削弱了受众对网络的信任,影响了网络传播公信力的构建。

二、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一)信息发布和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互联网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自由参与信息传播,传媒机构已不再只是权威机构发布与传播的垄断者,每个参与者都是主体。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其发布和传播信息主体的多元化,网站为了追求点击量,不经核实,到处转载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很容易导致虚假新闻的泛滥。此外,在自媒体时代,公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者,公众可通过网络随时表达观点、发表意见,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但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网民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系统的专业理念,也不具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他们发布的新闻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很容易把一些不确定的信息传播出去,“帮助”虚假信息快速泛滥。

(二)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要通过相关审查部门的严格把关,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一个网民都拥有了自由传播的权力,贴吧吧主、网站编辑还具有一定的把关权,但他们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参差不齐,不能与传统媒体中常见的“信息把关”、“信息过滤”相提并论,他们往往以迎合大众口味或追求高点击率为尺度来对信息进行把关,这样就会忽视信息的真伪,导致网络垃圾广告漫天飞、虚假新闻到处泛滥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三)网络政策法规和媒体制度管理滞后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环境不同,传统媒体的政策法规,已不再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在我国网络传播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网络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例如,网络运营商的权利义务、网络版权的保护等都缺少法律上的规范。政策法规的缺失,让一些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规制,网络安全和信息质量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危害到网络媒体公信力。

(四)网络媒体经营中经济利益的驱动

网络经营部门和网络从业者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一些商业性较强的媒体,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主,将媒体的社会责任弃而远之,借助一些煽情式的标题、血腥画面来吸引受众,放宽审查标准,默许不良信息或制造虚假新闻的传播。甚至凭空捏造出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以此来获取高点击率,谋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公信力是网络媒体生命力的体现,是网络长久发展的基础,然而种种不良现象造成了网络媒体公信力急剧下降,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信力。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受众对网络媒体的信任、认可程度,是媒体公信力最本质的体现。因此,加强对受众的关注,尊重受众的需求是提升媒介公信力的现实途径之一;媒体从业人员及每一个网民都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和经济惩罚;同时网络媒体也应建立科学严密的“把关”制度和行业操作规范,从根源上遏制虚假信息传播,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

[1] 王绮慧.微博假新闻泛滥的原因及对策——从日本大地震后微博反应说起[J].编辑学刊,2011(05):85-88.

[2] 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44-01

猜你喜欢

公信力网络媒体网民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